全国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名单(从一场竞赛中收获科学家精神)

受江苏省教育厅委托,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认定,由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组委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力学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苏州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赛区)暨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5月23日分别在南京、徐州、苏州三个考点举行。江苏62所学校的3123名学生报名参赛。该竞赛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考试结束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六位参赛学生,来听听,他们通过这场竞赛,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

全国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名单(从一场竞赛中收获科学家精神)(1)

竞赛让人挑战自我,巩固基础知识

领悟“力学”本质,找到研究乐趣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许植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竞赛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知识考核比较多,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这个平台也让自己与全国各地热爱力学的同学同台竞技,可以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大二学生亓泽宇以前曾参加过多场竞赛,如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江苏赛区)、全国青年科普创新作品大赛(江苏赛区)、江苏省高等学校第十七届高等数学竞赛等,并获得一等奖的好名次。“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是力学系学生能参加的最高学科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竞赛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让人挑战极限并发掘了潜力。”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大三学生吴泽皓表示,单纯从书本上学习力学知识难免会困惑,而竞赛讲究理论联系实际,让力学学习回归本质,非常吸引人。“力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力学解释?”吴同学表示,竞赛让书本上生硬的公式“活”起来,让力学的学习研究充满乐趣。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大二学生邹一韬表示,全国性的竞赛提供了与其他学校实力强劲的同学比拼的机会,让自己更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提升。“这个竞赛,最能打动我的是,运用自己所学的力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用科学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刘佳明表示,参加竞赛对自己意味着挑战自我、战胜困难。“能让人亲身体会到刻苦钻研、勇于挑战的精神。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对我而言既是总结,又是新的开始,总结梳理后,让人重新认识自己。”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大三学生裴俊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个竞赛有两点非常吸引自己,一是,可以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巩固基础,其次,竞赛富有挑战性,在竞赛过程中能接触工程性更强的问题,提升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国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名单(从一场竞赛中收获科学家精神)(2)

在竞赛中领略“科学家精神”

爱国、刻苦钻研等品质鼓舞人前进

当与考生们谈及,通过竞赛,从周培源先生身上学到怎样的精神品质时,邹一韬表示,周培源先生用三年半的时间就拿下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很是令人佩服。他身上勤奋,潜心研究的品质让自己非常感动。

亓泽宇同学也被周培源这种勤奋精神所打动。“周老曾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并不聪明,但十分勤奋,中国有句俗话,以勤补拙,我就是这样做的。”亓泽宇表示,周老身上数十年如一日的顽强进取的精神值得大学生继承和发扬。

许植胤表示,周培源先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自己。“他拒绝当美国公民,决心回国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奉献精神令人赞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刘佳明和裴俊、吴泽皓同学也被周老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刘佳明表示,周培源先生一生向往光明进步,追求真理,以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为己任。这和我们系景荣春老师以及刚刚过世的袁老、吴老两位院士他们身上的品质是相通的。“他以科学研究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民主科学事业,这种精神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

裴俊表示,周培源先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值得自己学习。而河海大学的吴泽皓同学表示,老一辈科学家们耐得住寂寞,潜心做研究的品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踏实做研究,让力学变得更纯粹,让人敬佩。”

大赛促进自我反省

大学生们这样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

参加这个竞赛,大学生们有哪些收获,在生活中怎样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六位考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来自河海大学的吴泽皓同学表示,比赛能够促进我们去探寻力学的本质。“不能只从书本上学习力学,而应该让力学回归到生活中的现象,真正解决工程问题,就像这几天深圳的赛格广场大厦摇摆的现象,我们可以用力学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给民众消除恐惧,这应该是我们力学人应该做的事情。”

苏州科技大学的邹一韬表示,通过竞赛前的准备,让人对力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与别人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继续前进,不断提升自己。

江苏科技大学刘佳明同学表示,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科学精神。“我对自己的科研学习有两个要求,深和广。深,需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广,需要勤动手,用时间去验证或深入认识所学的知识。”他说,培养科学精神,除了自己摸索,还要以优秀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为榜样,提升自我。

南京理工大学亓泽宇表示,竞赛让自己发现了力学的美妙之处,也磨练了自己坚持不懈、敢闯敢拼的精神,平时在生活中,大学生要有求实客观、追求真知的精神。比如在平时的实验课中,多一些严谨理性的实证求真,少一些简单盲目的做事理念。此外,还要培养自己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培养学习能力、激发科学兴趣。

东南大学许植胤同学表示,竞赛让自己巩固了基础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学生要有钻研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同时需要多读论文,向优秀的人学习。

中国矿业大学裴俊同学表示,以后会多参加学科竞赛,拓宽专业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高标准要求自己,课外参加力学实验来提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讯员 张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冲

校对 李海慧

来源:紫牛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