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

圆明园路

圆明园路是位于黄浦区的一条南北向道路,南起滇池路(租界时代名为仁记路),北至南苏州路,全长462米。1860年代,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此路。初称下圆明园路(上圆明园路后改称博物院路,今名虎丘路)。1943年更为今名。圆明园路位于“外滩源”中心区域,这里是上海开埠历史的起点,是海派文化的源头,中西方文化于此交融积淀。这里至今保存完好的近代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集中了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装饰艺术派和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虽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洗礼与沧桑变革,依然散发着华贵典雅的气息。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

圆明园路21号

圆明园路21号,原为慎昌洋行大楼。建于1916年。2012年重建。慎昌洋行创始人为伟贺慕·马易尔(Vihelm Meyer,1878-1935),丹麦人。1902年,马易尔来到上海,先在丹麦宝隆洋行打工,不久与同事安德生和裴德生合伙,开设“安德生,马易尔公司”,经营进出口业务,并给公司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慎昌洋行。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3)

圆明园路慎昌洋行总部老照片

几年以后,公司搬到了圆明园路的一幢楼房里。1915年马易尔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接上关系,成为这家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商。1921年,慎昌洋行在铜梁路86号(现为杨树浦路2200号)建成了美商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产品除倾销给中国各地,还远销到东南亚和非洲。三十年代,该厂参与了上海和其他地方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如上海龙华机场、浙江笕桥飞机大楼钢结构、杭州钱塘江大桥桥基的钢结构建造、永安公司大楼、外滩中国银行钢结构设计等。此外还参加了外白渡桥的修建工作。抗战期间,杨树浦工厂曾被日军使用来制造军火。1950年,洋行又在杨树浦路建设起西厂区,1953年该厂成为国营上海锅炉厂。1980年电站辅机厂从上海锅炉厂分出,独立经营。现在工厂内还保留二三十栋老厂房,有些还依稀可见慎昌洋行的标志。1991年马易尔的后人,后任丹麦驻华大使的白慕申先生访问中国时,特地前往杨树浦工厂参观,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工厂的墙上,他还找到了慎昌洋行的三角形标记以及GE的LOGO。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4)

圆明园路21号

马易尔1909年和吉斯腾·白慕申(Kirsten Bramsen)在上海成婚。婚后他们居住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的别墅里。1909年马易尔还担任丹麦驻沪副领事等重要职务,晚年还任丹麦会社主席,并成立上海丹麦协会。1915年,因华北商务需要,马易尔夫妇北上,在北京紧靠紫禁城的大阮府胡同租下一座原清代四合院。这座四合院曾出租给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作为丹麦电报员的住所,是当时丹麦人在北京的一个固定据点,被称为“丹麦展览馆”。据考证,此宅院前身为正蓝旗觉罗学堂。马易尔夫妇钟情于中国古玩,家里和办公室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中国古董家具。2013年春,马易尔家族旧藏的“天下第一大柜”在北京保利成功拍卖,创造了9315万元的世界纪录。1935年1月8日,马易尔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寓所病故。

圆明园路21号慎昌洋行旧址现为中国移动(圆明园路营业厅)。

关于慎昌洋行的地址,《申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报道。从1909年到1939年的《申报》广告和报道中,不完全统计,慎昌洋行的地址就有十种不同的表述。具体是:圆明园路一号、四号、五号、四至五号、六号、七号、八号、十七号、二十四号、四十三号。但是,根据1938年版和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见下图),慎昌洋行都是位于圆明园路21号。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5)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6)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与慎昌洋行同在一栋楼里办公的还有:保昌洋行(1921-02-18《申报》报道:保昌洋行以前在圆明园路七号慎昌洋行楼上,今迁移至圆明园路二号,特此通告)。

另外,根据《申报》报道,各时期在圆明园路二十一号入驻的还有:德华洋行(上海地方志上的地址是圆明园路3号)、競寰洋行、五和洋行(不同时期的《申报》广告,五和洋行地址有圆明园路十七号、二十一号、一四九号;1943年从圆明园路一四九号沙咪大厦迁移至北京路三八四号通易公司内)。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7)

圆明园路2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80000415 滇池大楼 清 外滩街道

地址:圆明园路24号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8)

圆明园路24号

建于1897年,四层砖木结构,外墙清水砖砌,入门为卷拱门,窗框红砖勾勒。解放前,原丝织品输出业务管理处协导委员会和中央银行宿舍曾在此。现为民居。

根据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见下图),圆明园路24号当年曾为印度贸易商行瑞昌洋行。瑞昌洋行(Savul & Co. , A. I.;Savul & Co. , H. A. I.),印度贸易商行。1919年萨武尔(H. A. R. Savul)个人开办,本部白沙瓦,注册为英国印度商。1921年(或作1925年)来华开业。进口阿富汗、波斯、印度、锡兰、克什米尔所产狐、水獭、猪、石貂等毛皮及茶叶、咖啡、麻袋、粗麻布、棉花、烟叶、疋头;出口茶叶、丝、绸缎、中国毛皮、鱼胶、针、桐油等;兼营房地产及总佣金代理业务。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9)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根据《申报》报道,还有泰晤士报编辑部,美商慎昌洋行,第威德制药公司,美商柯达公司,安福洋行,惠勒华律师事务所,美国橡皮公司,克敦大律师事务所,高易公馆等进驻圆明园路24号。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0)

圆明园路4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399 万泰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圆明园路43号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1)

圆明园路43号

万泰大楼于1916年建造,1993年对该建筑进行大修,对房梁进行了局部加固,并加建三层。因原万泰有限公司设于此,故名。多数资料上都说这里的万泰有限公司是美商万泰有限公司,包括1948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也标注为美商万泰有限公司(见下图中红色下划线处标注)。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2)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但是当年《申报》的报道中,圆明园路上的万泰有限公司是英商万泰有限公司。另外,黄光域编著的《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上介绍的圆明园路上的万泰洋行也是英商万泰有限公司。1904年(或作1905年)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英尼斯(John J. Inniss)与里德尔(W. G. L. Riddle)合伙开办,英文名"Inniss &. Riddle“。1920 年改组,按香港公司注册章程注册为私有有限公司,更英文名为"lnniss & Riddle (China),Ltd. ",中文名别称英商万泰有限公司。

根据1922-09-17《申报》的报道,创设已有十余年的万泰洋行,原有新康路房屋不敷办公,今迁移至圆明园路七号。

根据《申报》报道,万泰有限公司当时还一个地址在圆明园路三十四号(见下文“滇北大楼”介绍)。注意到了没有?在圆明园路七号、四十三号,“慎昌洋行”和“万泰有限公司”相遇了。这可能就是现在圆明园路43号万泰大楼外墙上挂有“慎昌洋行”铭牌的原因了。

根据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见下图),圆明园路43号当年还曾是中国钢车制造公司所在地。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3)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中国钢车制造有限公司(China Car & Foundry Co. , Ltd.),英商铁路车辆制造公司。1931年安利洋行执行董事安拿兄弟(C. H. Arnhold 及 H. E. Arnhold))与新沙逊洋行经理达维(F. R. Davey)、华商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徐新六等发起开办,按香港公司注册章程注册为私有有限公司。制造厂设于闸北光复路。建造经销铁路客货车辆、桥架、天车、型钢等。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4)

圆明园路5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412 华美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圆明园路55号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5)

圆明园路55号

建于1926年。因华美进出口公司在此,故名。圆明园路55号后来曾由上海市塑料制品研究所等单位使用。

这栋楼原门牌号是圆明园路53-61号。53号曾为美商瑞丰转运公司,55号曾为天裕洋行、希腊驻沪总领事馆,61号曾为三亨有限公司、华美进出口公司。

瑞丰转运公司(Commercial Express & Storage Co.),美商运输行。1921年原晋隆洋行职员卡茨(James B. Katz)及利德洋行职员斯顿伯格(Max Sternberg)合伙开办。1941年改组为瑞士公司。

天裕洋行(Campbell & Co.),英商贸易行。1880年坎贝尔(A. Campbell)个人开办。经营茶、丝出口贸易。开始在九江,1890年迁至上海,更名为“Campbell & Co. , Alex.”。

华美公司(Cathay American Co.),美商贸易行。1933年帕克斯(Henry Francis Parks)主持开办。进口经销美国照相设备,照相材料、照相机、纸及乐谱等,经营无线电广告及综合保险代理业务。代理美国几家厂商公司。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6)

圆明园路66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80000418 滇北大楼 清 外滩街道,310102945190000353 《新民晚报》馆遗址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圆明园路66号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7)

圆明园路66号

圆明园路66号,原滇北大楼和新民大楼所在地,其中滇北大楼,原址为34号,1897年建,坐东朝西,四层砖木结构,原黄埔区卫生职工学校;新民大楼,原址为50号,1931年建,坐东朝西,三层砖木结构,1966年前为新民晚报社址,后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黄埔分校。该二幢建筑后被拆除,2012年重建,门牌成为66号。

根据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见下图),圆明园路34号和50号,当年分别是英商万泰有限公司和怡和机器有限公司。[笔者注:下图中圆明园路50号怡和机器有限公司名称没有复印全,查阅《申报》后确认全称为怡和机器有限公司。]

怡和机器有限公司(Jardin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td.),1923年2月由怡和洋行机器部扩大开办,按香港公司注册章程注册为私有有限公司,附属于怡和洋行。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8)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圆明园路34号还曾为中国银行宿舍(根据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瑞昌洋行(根据《申报》报道)。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9)

圆明园路9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23-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80000081 安培洋行旧址 清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安培洋行旧址;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慧公馆餐厅

地址:圆明园路97号

层数:4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07年;保护类别:三类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0)

圆明园路97号

圆明园路97号,原为安培洋行。通和洋行设计,三段式立面,以砖工为主的装饰细巧多样。一楼中央楼梯是建筑内部主要特色,砖木混合结构。1941-1948年,安培洋行(瑞士)曾在此办公。橡胶业同业公会、乐华商行、瑞商华嘉洋行、美商协华洋行、万国红十字会、合中公司、亚细亚制药厂、俄商考去道夫公司、华贸股份有限公司等曾进驻该楼。解放后,曾被上海广告公司使用。现在为奢侈品旗舰店和高级餐厅。2014年,佳士德拍卖行进驻安培洋行大楼。

这栋楼以安培洋行命名,奇怪的是,安培洋行(Amberg & Co.)的资料很少,《申报》上有安培洋行的广告,是关于独家经销妇女百花健美片的,似乎是一家经销药品的公司。网上有说安培洋行创办于1940年,主要进口化工原料。

有资料说爱尔德洋行曾经在此办公(1899-03-05《申报》的广告中爱尔德洋行的地址是圆明园路二十三号;1901-06-02的迁移声明中说迁移至圆明园路十八号;1914-03-25至1924-06-19的广告中爱尔德洋行的地址是圆明园路十一号;到1939年的报道中已经迁到南京路沙逊大厦)。

爱尔德公司(Algar, A. E.; Algar & Beesley; Algar & Co., Ltd.),英商建筑工程行。1897年加拿大建筑师爱尔德(A. E. Algar)个人创办。嗣与英国建筑师学会会员毕士来(Percy M. Beesley) 合伙,公司更名为“Algar & Beesley”。承揽建筑设计及测绘,兼营房地产及保险代理业务。为沪上最老的外商营造企业之一。曾主持杭州通商场总体设计,津沪两地不少著名建筑物出自爱氏之手(如:下文中的圆明园公寓),天津李鸿章私邸即其杰作。1928年,由沙逊集团所属华懋地产公司收购,遂成为沙逊集团附属公司。1940年7月9日,爱尔德洋行买办常州人丁季超,在大沽路寓所门口,正要搭乘一一四四九号自备汽车赴行办公,突遇匪徒三人,出枪將丁连同汽车帮架而去,直到8月3日才放回家。当年的《申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1)

圆明园路115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44-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373 圆明园公寓 民国 外滩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圆明园公寓

地址:圆明园路115号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2)

圆明园路115号

建于1904年,典型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外立面的分割和材料细巧多样,建筑内的中央楼梯是最大特色。砖木混合结构。爱尔德洋行设计。是上海最早的英式公寓。

这里曾经进驻过谦信洋行,汉成洋行,亚洲花边厂等。其中谦信洋行为当时德商在华的最大洋行。

1941年8月16日,汉成洋行经理郑祖荫被劫匪绑架,《申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1941-08-17《申报》报道:公共租界圆明园路一一五号汉成洋行,系镇海人郑钟汉开设。郑前年去世后,遗有九子五女。长子郑祖荫继任经理之职。郑现年二十六岁,曾肄业复旦大学。于本年春间娶同乡女黃爱英为妻,同居法租界福履理路三八四弄福禄邨十一号。乃父于民国二十八年因病身故后,祖荫尚未毕业,即出校继任父职。备有六一二五号汽车,自任司机,早出晚归,习以为常。昨晨九时许,祖荫照例早餐后,身著淡淡灰色西裝,偕同其妻及胞弟祖祥登车外出。讵知车甫驶出弄口,突有匪徒四名,三衣西裝,一着短衫裤者,由路旁跃出。二匪袖出手枪,拦截郑车。一度恐吓,即将郑祖荫之妻弟先行逐出汽车。派人监视,后祖荫由汽车內拖出。扶登匪徒预停路旁之黑牌八七九四号汽车上,由一匪司机,向台拉司脱路疾驰而去。事后郑弟祖祥即据情投法捕房报告,请求缉究。捕房据报,立派大批探捕至出事地点调查一遍,现正饬属踩缉匪踪。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3)

1941-08-17《申报》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4)

圆明园路133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24-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101 女青年会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女青年会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市政设计院

地址:圆明园路133号

层数:9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3年;保护类别:三类

由李锦沛先生设计。装饰艺术风格外墙,清水砖墙面,既有现代建筑的体型轮廓,又具有中国建筑特色。

大楼全称“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该协会由中国传教士华铨夫人等创建于1923年,志在联合全国女青年会组织,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益。1957年起该大楼由房产部门管理,今由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及其他单位使用。现在一楼开了一家咖啡店 HORIGUCHI COFFEE 堀口咖啡, 楼里还开起了充满老上海情怀的摩登餐厅“红馆海派餐厅”。

当年这里曾经举行过许多活动、集会。1935年5月24日,在此举行欢送会,欢送丁淑静女士出席日內瓦世界女青年协会会议。中华基督教全国女青年协会总干事丁淑静女士,1934年当选为世界女青年协会副会长之一。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5)

吴贻芳(资料图)

1946年10月17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博士应邀在此演讲,论新女性。她说:平日大家爱说,「读书于女人是一种浪费,等到一结婚,便什么都完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如何来纠正呢?—唯有用妇女自己的力量来争取合法地位。女子在新中国的地位如何呢?吴博士把它分成三方面来说:(一)家庭中的地位——历史的例子告诉人们,妇女和家庭似乎是永远分不开的,所以一般人说:「到头来总是结婚,读什么书呢?」其实,即使是在家庭中,女子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到大,九岁看到老。」可见孩童时期的教育如何重要。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一定是家庭的中心,使她的孩子有一个优良的环境,单是把童装美化是不够的,要把自己的孩子培植成一个健全的公民,健康,坚韧,有民族思想和国家观念。(二)社会中之地位——新的女性,除了是家庭的中心外,更应该放大眼光,成为社会中之一员。中国已将实施宪政,对于国大代表的选举,也应该发生浓厚的兴趣,热烈的参加进去......。

这位女教育家早就告诉我们,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对于家庭和子女是多么重要!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6)

1946-10-18《申报》

先后在这栋大楼里办公的单位有许多。根据《申报》报道,曾经进驻圆明园路133号的有:德国金银化学出品社,义信洋行,加林保五金机器厂,高乐洋行,中国征信所,上海侨务处,艺声出版社,瑞商新瑞康洋行,中华广告公司,英商上海东方百代有限公司营业部,精诚贸易公司,长城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高达兴业公司,美纶商标发行所(美纶防水织物股份有限公司),伟业贸易公司,李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世美公司,美商惠利贸易行,全安保险公司,上海英瑞公司,光华公司,民生公司,大申营业公司,刘世芳律师事务所,秉公法律事务所,李月雲女医师诊所,艺华工业社,忠和洋行,女青月刊社,康盈洋行、鲍门机器公司、东亚建业公司、华隆公司、益丰公司、亚洲机器铁厂(业主即鲍门机器公司)、霍浦行、新华地产公司、美商美信洋行、美生洋行、上海企业银公司、联合商业社、新美公司、大友企业公司等单位。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还看到1939-01-30、1939-02-01《申报》报道了居住在圆明园路149号的德国金银化学出品社驻沪代表,52岁德籍犹太人伯伦(C.Brahn)奸淫19岁中国女子,致使其怀孕一事。该女子名施黎密,江苏无锡人,家住在愚园路1346号。受过高等教育,一直在教会学校教书。两年前的一次宴会上,经人介绍,认识了伯伦。伯伦表示自己正在物色一名中文老师,问施黎密是否愿意,施黎密当即赞成。后便随伯伦来到他圆明园路149号的寓所。其间,伯伦取出多件贵重物件,炫其富有。并领施黎密到附近133号办公室内,说有许多华人在其手下当差。第二年,伯伦从欧洲返回上海,施黎密又去拜访。这一次,伯伦对其动手动脚,施黎密随即离开。后来伯伦又将施黎密妹妹邀去,并帮其支付学费等等。施黎密为了答谢,又去了伯伦那里,即被加以慰留,幷以代谋职业为由百般哄骗。以致去年7月20日,伯伦在其高丽助手的帮助下将施黎密奸污。事后,伯伦给了施黎密千元支票,嘱令不要声张。施黎密被奸污后即怀孕,伯伦又与居住在西摩路30弄6号福建籍西医黃珹,共同教唆施黎密堕胎。后来被施黎密母亲发觉,施黎密始吐露前情,母女旋同律师将伯伦告上法庭......。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7)

1939-02-01《申报》

这个故事好像还在不同的地方上演......。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8)

圆明园路149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160 沙弥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地址:圆明园路149号

圆明园路149号,哈密大楼(也称沙弥大楼)。建于1927年,折衷主义三段式立面,比例适当,细部精美。钢筋混凝土结构。新马海洋行设计。

该栋建筑曾进驻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文汇报馆、沙咪洋行、瑞和洋行、英商五和洋行、美商美泰贸易公司、第威德制药公司、国光印书馆、国民信用合作社、恒利公司、樊克令哈灵敦律师公馆、佑尼干律师公馆、华商大陆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商意和洋行、华隆公司等单位。

这里的两家律师事务所还挺有名的。樊克令哈灵敦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樊克令(Cornell Sidney Franklin 1892~?),美国人。1913年毕业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获文学士及法学士学位。1914~1917年在夏威夷汤姆生公司任法律书记。1917~1918年在夏威夷总督府任助理检察长。1918~1919年在美军服役,任陆军中尉。战后任夏威夷第一法庭首席法官。1921年秋来华,1922年1月与弗莱明、阿乐满合组律师事务所。并加入上海总会、虹桥拍球总会及美国协会等上海侨民组织。1932年与哈灵顿合组律师事务所。1933~1939年间当选为工部局董事,1937~1939年任总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囚禁,战后继续在上海执律师业,并当选为上海美国商会会长、上海美童学校校董、上海美国乡村总会会长、中美工商业委员会立法委员会委员、纽约美亚协会执行委员等职,为上海美侨领袖。还担任过国民政府行政院顾问、上海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返美。

另一家佑尼干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佑尼干(T. R. Jernigan,?-1922),美国人。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兼教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曾任美国州参议员、美国驻日本领事、美国驻沪总领事。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9)

圆明园路169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45-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805190000378 协进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协进大楼

地址:圆明园路169号

原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建于1923年,折衷主义风格立面。入口大厅楼梯间极具时代特征。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差建筑绘图事务所设计建造。

原为泰慎洋行、鲍士洋行。后由上海港驳运输公司、中国基督教协会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使用。现在楼内开起了米其林二星精品意大利餐厅。

根据《申报》报道,不同时期进驻圆明园路169号的还有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上海教育电影社、女声社、美商明信公司上海影片部、沪江大学图书馆、宝生洋行、中国贸兴银行董事会、上海儿童保育会、裕国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EMICO 开美科大药厂、世界晨报社、大中拍卖行、海杰克建筑师、英商罗斯洋行等单位。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30)

圆明园路185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4-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127 兰心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兰新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地址:圆明园路185号

层数:7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7年;保护类别:二类

圆明园路185号,原为兰心大楼(是外侨在上海的最早剧场兰心戏院旧址)。褐色面砖饰面,装饰简洁。主入口处略前出,饰齿状隅石,顶部挑出阳台饰爱奥尼式柱和山墙花装饰,塔楼饰拱券券心嵌锁石。

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人猛增。当时的上海,文化娱乐很枯燥,只有跳舞和划船,于是一批爱好戏剧的侨民就聚在一起,开始排练西洋戏剧,以自娱自乐,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业余剧社。后来以英国人居多的这家剧社集资购买了英领馆西侧的这块土地,建造了第一个西式剧场,取名LyceumTheatre。Lyceum是希腊文Lukeion的音译,原指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建立的学府,伦敦河滨大道附近的韦林顿大街上也有一座皇家讲演厅兼歌剧院叫LyceumTheatre。在上海的西侨把这个具有悠久文化象征意义的名字借用过来作为中国大地上第一座西式剧场的名字,隐含着他们内心深处的美丽梦想。一开始,国人把它称之为“外国戏院”或“西乐戏院”,以区别于当时租界初兴的茶园式戏园,后来,当年在上海墨海书馆任职的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王韬按照Lyceum的发音,将其音译成了“兰心”,这座西式剧场就被命名为“兰心大戏院”。

兰心大戏院初建时设施简陋,1871年的一场大火将其烧成了一片废墟。不过痴迷戏剧的外侨并未就此善罢甘休,第二代“兰心大戏院”于1874年1月27日落成。重建后的兰心大戏院仿欧洲歌剧院风格,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度不凡。我国早期话剧运动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徐半梅、郑正秋等都是在这里开始与话剧结下不解之缘的。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已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兰心戏院外表已显出老态,破旧不堪了。1929年,剧场被拆除,在原址建起了一幢七层楼的诠释着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建筑风格的大厦,就是现在的兰心大楼,成为外滩源的一幢商用建筑。

当年国民政府外交部驻沪办事处曾经设在此处。

根据《申报》报道,不同时期进驻圆明园路185号的还有美商柯达公司、古德立汽车胎公司、美国轮船公司、协丰洋行等单位。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31)

圆明园路209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25-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2945190000098 真光大楼 民国 外滩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浸信会大楼;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真光大楼

地址:圆明园路209号

层数:主体6层、局部9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保护类别:三类

原为浸信会大楼,后改名真光大楼。邬达克设计。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以锐角状竖线条装饰,出女儿墙收头。外墙为褐色面砖饰面。原为中华浸信会所在地,后因当时的教会机构出版的《真理之光》刊物而改为真光大楼。真光大楼内曾进驻过诸如福音书局、中华浸会书局、沪江大学等重要机构。这里还做过匈牙利驻沪领事馆,第一任领事就是设计这栋建筑的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

1943-01-05《申报》报道,匈牙利驻沪领署将于明晨在沪正式成立。已觅定圆明园路二零九号为馆址,第一任领事人选为赫台克君。按赫君现年五十岁,已旅沪二十五载,为一著名建筑师。沪上多数巨厦如国际饭店、大光明影戏院、宏恩医院、及上海啤酒公司设备等,即为渠设计者。渠之发表任匈牙利领事,尚在二月之前。据悉明晨将举行开馆仪式,届时在沪外交界,均将前往道贺。

圆明园真实存在的建筑(圆明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32)

1943-01-05《申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