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八里店镇最新规划(集合117个自然村4万余农民的湖州八里店社区)

2019-04-26 06:5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沈洁 徐坊 区委报道组 张蘋 朱伟良

从湖州市区出发,向东驱车十多公里,便进入了一个建筑面积达255万平方米的社区。在这个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韵味的庞大社区里,包括联体别墅、多层、高层在内的621幢住宅错落有致;近1000平方米的亲水平台旁,居民同音乐喷泉共舞;投入3600多万元打造的国家级全民健身基地,几乎天天被社区居民包场;周边还配套有优质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市级医院。

你可能想不到,这里是一个农民安置社区——八里店社区。来自吴兴区八里店镇20个行政村、117个自然村的4万多农民搬迁到了这里,重新组成一个大家庭,开始了城市生活。

那么,这个农民社区有何不一般?让我们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体验一番他们的生活。

社区处处是花园

农民变市民,这个故事得从15年前说起。2003年,湖州市设立吴兴区,八里店镇所在的吴兴区东部区域开始加速发展建设东部新城。第二年,吴兴区建设了这个让城里人都羡慕的现代化城市型农民社区。“农业向工业转、农民向市民转、村庄向社区转”,分散居住的农户集中搬迁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新社区中。集约出来的土地上造起了厂房、学校、医院,如今的东部新城已成为湖城副中心。

湖州八里店镇最新规划(集合117个自然村4万余农民的湖州八里店社区)(1)

八里店社区玫瑰苑居民袁惠英收藏了三组照片:拆迁前的村庄、建设中的安置房和落成后的漂亮小区。一张张端详,一张张回味,她同我们分享了农民生活变迁的故事。

2004年前,前村村19个自然村散落在现在八里店社区的这片土地上,村民大多以种田、养蚕为生。农房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老房,道路很窄且坑坑洼洼。河港里抽上来的水经过村里自建水塔简单沉淀,就输送到每家每户。

“停电是常有的事儿,烧饭用的煤气要自己去灌,家里喝的水总感觉有味道。”袁惠英告诉我们,听说村子要拆迁,村民们的反应挺一致:终于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了!

安置社区动工了,在附近村庄临时过渡的村民,带着对新生活的急切,总会在傍晚时分到工地转转。“这张是造了一半的时候,外立面在刷漆了,大伙儿都盼着能早点搬进来呀。”

2005年5月,村民如愿以偿住进了新楼房。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喝的水和城里人一样,由湖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统一供水;小区外双向4车道的马路上车来车往……

我们环顾四周,袁惠英家南北通透,房子虽然已经装修了十来年,但看得出,在当时已算高档。钢琴、大屏电视机、立式空调、实木沙发……样样齐全。“你们看,这客厅比以前的老房子敞亮多了,家里什么都不缺。”61岁的袁阿姨笑得很爽朗。

“我带你们到处逛逛。”下了楼,袁阿姨带着我们往北走。一路上,凉亭、长廊、盆景、篱笆,小区布置尽显江南园林特色。途中,有居民将饮料瓶投进黄蓝相间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开进小区的车辆都整整齐齐地停进车位当中。

大概走了七八分钟,一片开阔的水域映入眼帘,十多只水鸟掠过水面。袁阿姨说,这是社区的长荡漾公园,水域面积有200多亩。漾里有个音乐喷泉,开起来后,附近的居民都会聚拢来,大家或跳舞,或拍照,或赏景,很是热闹。

“老王,你又带队巡查啊?”途中,袁阿姨遇到一位熟人。

“对啊,看看有没有流动摊贩进来。”袁阿姨说的老王,名叫王立新,八里店镇诸墓村整村拆迁后,这位老支书因为在村民中威信高,被镇里聘为八里店街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老王告诉我们,街道还聘请了4家物业公司,负责小区秩序维护巡查及门卫管理、卫生保洁及绿化养护、公共设施设备巡查、电梯维护等7个方面。

优质学校上门来

次日早上7时,我们如约敲开了玫瑰苑丰芳家的门。一碗粥、一个鸡蛋、一杯酸奶,丰芳8岁的女儿钱秋瑶正在吃早饭。

湖州八里店镇最新规划(集合117个自然村4万余农民的湖州八里店社区)(2)

八里店社区玫瑰苑的小朋友钱秋瑶(左一)在湖师附小西山漾校区上学。

“我们每天7时一刻出发去学校,秋瑶想做班里第一个到校的学生,这样可以拿班牌,光荣。”丰芳收拾好碗筷,将自己的早饭打包后,我们便一起下楼了。

坐上丰芳的车,我们聊起了秋瑶的学校——湖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西山漾校区。“特别幸运,不用买学区房,女儿就能上湖州名气响当当的优质小学。”丰芳说,“有不少同事总羡慕我,农村拆迁安置的房子,周边还有这么好的教育资源。”

随着吴兴东部新城的快速发展,八里店镇中心幼儿园、吴兴区第一小学、湖州四中西山漾校区等一批优质学校纷纷落地。八里店社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秋瑶最爱上哪门课呀?”面对我们的提问,爱笑但有些怕生的秋瑶眨了眨大眼睛,小声说:“木工和陶艺。”

秋瑶说的是湖师附小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把STEM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湖州的生态文化有机结合,让孩子在做木工、玩陶艺中学习知识,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新鲜感。

叶堤漾路、西山路、吴兴大道、小山路……经过10多分钟的车程,学校到了。秋瑶如愿拿到班牌,走进了102班教室。不久,学校里传来琅琅书声。

湖州八里店镇最新规划(集合117个自然村4万余农民的湖州八里店社区)(3)

八里店社区玫瑰苑里,孩子们在欢乐地嬉戏。

除了上学,就医是否方便也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前段时间,丰芳患了急性盲肠炎,疼痛难忍,家人马上送她到附近的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还好附近有大医院,要是赶去市区看病起码得30分钟,那就太受罪了。”丰芳说。

上班就在家门口

下午4时半,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管2车间,孙小明脱下防护眼镜,取下耳塞,换掉工作服,骑上电动车下班回家。

同往常一样,他先去八里店社区荷花苑的父母家吃晚饭。孙小明从单位到父母家,骑电动车才8分钟。“要是直接回西山北区自己家,4分钟就到了。”一开始还略显腼腆的孙小明,谈起工作的变化,劲头大了很多。

孙小明是八里店镇曹报村村民,拆迁安置前,他和妻子都在织里镇一家羊毛衫企业工作,每天骑摩托车来回,路上得花一个小时。那时候,他最怕雨雪天,每次都会感觉上班的路特别漫长。2006年,村里拆迁,孙小明一家被安置到了八里店社区。“周边有不少企业,金洲管道正好在招人。”同孙小明一起被聘用的,还有不少安置村民。他粗粗算了一下,目前仅5个焊管车间,至少有50多位工友来自八里店社区。

“收入怎么样?”我们问。

“现在一个月7000到8000元,我很满意了!”孙小明憨憨地笑了。

窗外暮色降临,在周边大企业打工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回来了。据了解,八里店社区的4万多安置农民中,有20%左右在周边金洲管道、久立特材、德宏汽车等大中型企业工作。

要进大企业,没有一技之长可不行。当地政府为了提高安置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开设了电焊、电工、育婴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并每月组织专场招聘会,为他们的就业牵线搭桥。

“即使有了稳定的工作,但因为土地被征迁,农民总觉得有点没底。”八里店镇镇长张学民介绍,为了让安置的失地农民有长久的生活保障,镇里将按照政策稳步推动村级留用地的开发建设。张学民的电脑里有一份各村村级留用地测算情况表。我们看到,14个整体搬迁的行政村已经征用的土地按照政策大约可折算成321亩商业用地。从长远来看,这还只是村级留用地的一小部分。“如果按照目前100万元一亩计算,就有3.2亿元,平均下来每个村有2000多万元村级集体资产。”张学民说,这样一来,村级经济有了“造血功能”,失地农民也就有了长期保障。

老年生活夕阳红

蹲点八里店社区的几天里,我们发现三个地方最热闹:全民健身基地、长荡漾公园和老年大学。

湖州八里店镇最新规划(集合117个自然村4万余农民的湖州八里店社区)(4)

“这个扣杀漂亮!”“拉球!拉球!”早上8时不到,全民健身基地内,乒乓球爱好者已在“捉对厮杀”,一旁还有不少观战者。家住杏花苑的胡忠华和百合苑的陈斌总是结伴而来。“我喜欢运动,拆迁前我们住在西山村,就用石头搭的乒乓桌和自制的篮球筐。”陈斌说,“哪像现在,有这么好的体育设施。”

环顾四周,这个健身基地除了乒乓球场,还有塑胶篮球场、网球场、人工草坪门球场、笼式足球场等。

亲水平台上,十多位练柔力球的阿姨统一红色着装,配合协调,动作潇洒。

一曲结束,我们凑上前问:“阿姨,您这是专门学过的呀?”

“对呀,我这个学期刚报了社区老年大学的柔力球班。”今年58岁的钱林美是八里店镇前村村拆迁农民。她乐呵呵地说,搬到桂花苑后,和姐妹们上午健身,下午去老年大学上课,没想到年纪大了生活反倒更精彩了。“今天下午我们有合唱课,要不要一起去看看?”钱林美笑道。

在钱林美的邀请下,当天下午1时,我们来到位于西湖漾小区内的八里店社区老年大学。门口的公示栏里显示,老年大学开设了合唱、钢琴、戏曲、书法、国画等15种课程。我们推开音乐教室后门,里头满满当当坐了40多位老年人,大伙儿打开了唱本,跟着老师学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整齐又宏亮。

湖州八里店镇最新规划(集合117个自然村4万余农民的湖州八里店社区)(5)

八里店社区桂花苑居民钱林美(左一)在社区老年大学学合唱。

我们了解到,老年大学的老师大多来自湖州师范学院和湖州市文化宫,周一到周五都有课,学员有近600个,年纪最大的已有83岁。

入夜,长荡漾公园内的音乐喷泉开启。隔着一条马路,我们看到水柱从湖面升起,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时而婀娜多姿,时而一柱冲天。水池旁的居民们,或练习太极剑,或缓缓起舞,一片祥和。

蹲点感悟:

4月的湖州八里店社区,又是一年春风拂绿波,但这里的居民生活早已今非昔比。

15年前,4万多农民“洗脚上岸”,搬迁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新社区中,过上了城里生活。他们的内心是期待的,但是对生活方式变化的不确定和不放心,也是难免的。在走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心中的城市生活图景都成为了现实。

15年的社区建设,带来的是117个自然村到一座城的美丽嬗变。美观的居民楼、整洁的小区绿化、繁华的街区,他们有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样样俱全,他们享受着与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产权制度有保障,农民创业有补助,土地流转有租金……这些连城里人都要羡慕。

除了颜值,八里店社区还在营造一个有温度的新城。丰富的体育设施、各类老年大学课程、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居民们的精神生活逐渐向城市靠近,文化生活一派欣欣向荣。此外,社区工作人员想尽办法带领居民以新市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阳台养鸡、在小区绿化带种菜、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少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多了;矛盾纠纷少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多了;吵闹少了,笑容多了。居民们逐渐明白了城市文明并不意味着束缚,而是公共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走在八里店社区,我们总能感受到社区的温馨和居民们的秩序感、归属感。

湖州八里店镇最新规划(集合117个自然村4万余农民的湖州八里店社区)(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