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

水戏在中国历史上的印记

"水戏",古时亦有"水嬉"之称,即水上演乐。在宫廷贵族与民间都有发展。最初的水上演乐可以追溯到西周文王在灵台奏辟雍之乐。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历朝历代都存在大量丰富的水上演出活动。宫廷水上演乐活动源于中国古代人民对水的崇拜及对水神的信仰,来自民间、高于民间,与当时的节日习俗密切相关;并对后来明清时期的水上戏台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水上演乐,主要包含声伎清讴、器乐演奏、百戏杂技,甚至还包括游戏。宋代继承和发展了隋唐时期追求文娱活动方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追求,宋人通过龙舟竞渡、水秋千、水战、水球、水上术偶戏等多种形式的水戏活动来强健体魄,提高个人修养,以及丰富业余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扩大、展了个人人际交往。水戏运动在宋代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军事生活等领域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1)

宋以后,中国戏曲在元朝终于走到了成熟期。然而,元朝的水上演乐体系却依然停留在以嬉游、宴乐为主体的小型歌舞表演上。明朝时期,统治者秉持礼乐治国的儒家观念,以汉族政权的礼乐制度为根本,来显示明政权的正统地位,宫廷中的水嬉活动明显减少。清朝初期的礼乐制度承袭明制,后来经康、雍、乾等数度改易,方成定制。从《大清通礼》、《大清会典》等文献的记载来看,清朝时期的礼乐制度包括宫廷演剧,与前代相比,其范围更大,内容更细。

水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较早、历时较长的一项运动项目。水上演乐的出现与发展,最初是基于古人的水崇拜心理,缘起于古代与水有关的祭祀歌舞,以及受到文人"乐水"文化心理的影响。在水戏运动的演进过程中,就如同歌舞演出最初的对象是神之后逐渐变成人一样,其祭祀性成份逐渐减少,观赏、娱乐的比重越来越大,水戏运动在宋代达到高潮。水戏的发展、演变和特征都与一定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2)

宋朝盛世中风华绝代的水戏

宋灭南唐后,水师逐渐没用武之地。到了北宋后期,宋朝的兵力主要是与辽、金进行陆战,水师几乎用不上,因此,宋朝水师训练逐渐被水上嬉戏项目所取代,与之前相比其娱乐色彩更浓。宋统治者于太平兴国元年开凿金明池,强调不忘水战,在池中进行军队表演性阅兵,此为宋水戏之肇始。

《宋史》记载:"幸金明池水战,帝御水殿,召近臣观之,谓宰相曰:水战,南方之事也,今其地已定,不复施用,时习之,示不忘战耳。"

宋朝的水戏表演最初是强调战争意义,也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娱乐目的,因此内容以骑射白戏为主,问有舞蹈多表现战争打斗场面,皇帝每年三月初来到金明池,"车驾临幸,观骑射白戏于此池之东岸。"

水戏在宋代成为每年固定且大型的表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当时水戏的文献记载颇为详尽。《东京梦华录》总共有十卷,用来记载金明池水战的文字就有一卷之多。《东京梦华录》中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情景:"秋千画舫,酒客税小舟帐设游赏……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赋鞠疏束狂。"而对水秋千有以下描述:"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上竿,又一人上赋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水秋千'。"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3)

宋朝花蕊夫人的《宫词》对金明池水戏有详尽描述:"三月金明柳絮飞,岸花堤草弄春时。楼船百戏催宣赐,御辈今年不上池。内人稀见水秋千,争璧珠帘帐殿前。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

此诗描述的水戏就包含了楼船百戏、水秋千、竞渡争标等项目。北宋的皇家园林金明池的水戏,把宫廷水戏推到一个空前绝后的制高点。宋代别具一格的社会文化风尚推动水戏运动形式的不断变更,花样丰富,吸引大量的民众前来观赏,主要包括龙舟竞渡、水秋千、水战、水球、水上木偶戏等多种形式的水戏运动。

这些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观赏兴趣。各种水戏活动颇具特色,例如,水秋千运动是荡秋千与跳水的结合;由陆地气球发展起来的水球运动;龙舟竞渡将纪念屈原的民俗活动发展成为了娱乐活动;出神入化的弄潮;再有水上木偶戏、水球等表演,花样丰富,富于变化。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4)

北宋时水戏出动大小船只四十余艘,场面宏大。船只形态丰富,雕梁画栋,多以体量庞大、长达几十丈、上下多层设有观演座位的大龙船为中心,四周各有小龙船、虎头船、鳅鱼船、匕鱼船等不同种类的小船,各种不同规模大小、形态各样的船只凸显了北宋时期的经济政治实力和军队规模,同时也满足了统治者的娱乐观赏需求。

数目众多的船上容纳的演员达到几百人之众,有"随驾艺人池上作场者,宣、政问,张艺多、浑身眼、宋寿香、尹士安小乐器,李外宁水傀儡,其余莫知其数。"的盛况。水戏演员的构成主要是左右军与钧容值等军籍艺人,也有教坊乐工一起演出,此外还有民间艺人也临时被征用。在观赏的同时,也让大量民众参与到水戏的运动之中,既有满足观赏的兴趣的娱乐作用,亦起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5)

水戏因何在宋朝深受欢迎
  • 其一, 宋代水戏运动都具有高度的竞技性

宋人善于游泳的人众多,为丰富宋代水上运动的发展盛况奠定深厚的基础。出现在宋代中后期的水秋千花样百出,这是一项颇具难度的体育运动,不但要求跳水者具备高超的技艺,更需要具备勇敢的精神。水秋千运动更是挑战的是技巧和胆量,弄潮儿亦有更高的竞技性。

  • 其二,宋代水戏形式丰富,变化多端

水戏运动在宋人积极参与下,不断创新,有龙舟竞渡、水秋千、水战、水球、水上木偶戏等多种形式活动。充满了开创性和广泛性,。这些活动结合了歌舞、木偶戏、荡秋千、掷气球等陆地运动形式,为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注入了生机,构建了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宋代水戏运动。

  • 其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宋朝社会文化风尚的变更,推动水戏运动的不断发展,探索新的形式,创造出更有趣味的节目,才能吸引观众,满足宋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二水上木偶戏、水秋千、掷水球、龙舟竞渡等水上运动,与武术、体操、歌舞表演等艺术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6)

  • 其四,宋代水戏运动颇为流行,可以说是全民参与

宋代的水戏运动流行范围广泛,无论是在民间娱乐活动、宫廷表演中,还是在战争、军事训练活动中,均受到了热烈欢迎。每遇节日更是盛况空前,举城上下便倾城出动前去观赏水上竞技。观赏者有来自最高统治者的宋代多位皇帝,也有宫廷内各个阶层,同时也有更多的普通百姓。

据文献记载,南宋当时"弄潮人"的水戏表演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有大量观赏者主动出钱财、酒水以及各种其他物品来犒赏水戏表演者,特别是"在浙江亭上观潮,弄潮人各有钱酒搞设,江岸幕次相连"。以此可见,宋朝时时水戏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普及性高、波及面广的体育运动。

水戏因何在宋朝如此兴盛

宋朝水戏运动的兴盛,必定与当时的的社会状况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制约和影响密切相关。其产生、发展以及演变,必然有着当时社会的烙印。水戏运动在宋朝的发展达到顶峰,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发达的社会经济是水戏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宋代是唐朝以后又一个盛世,前代积累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文化繁荣在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朝的市井经济发展迅速,并且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其太平昌盛,人口稳定,物产丰富,特别是北宋都城开封府(汴京)更是人烟浩壤,一派繁荣,出现"花阵酒池,香山药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的繁荣景象,娱乐产业更是发达。

南宋时期,南宋王朝定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其自然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地理位置优越,诸行、酒肆、食店、茶坊、瓦舍众技十分兴隆。这样的城市发展无疑为节俗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社会文化市场和物质基础。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7)

  • 拥有适宜水戏运动的自然环境

北宋时期,宋太宗为了演习水阵以防备战,于是下诏修扩开封都城的金明池,最终使得扩修后的金明池周长约九里,水面更加浩森宽阔,良好的水域条件为水戏运动的开展和盛行提供了自然条件。北宋时,水戏运动中,龙舟竞渡最为盛行,也是当时体育运动的代表。

到了南宋时期,地处浙江的杭州更是一个多水域的城市,这促进了水上运动的发展。钱塘江的观潮又是一大盛景。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临安观潮的民众倾城而出,岸边人山人海,期水戏运动为临安的节日气氛增色不少,成为当时经济繁荣、民生安乐的又一体现。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8)

  • 统治阶层对水戏运动的提倡

每逢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宋朝统治者亲临金明池观战,包括水上木偶戏、水秋千、水球在内的水戏运动。尤其是到了节日的时候,经常举行水戏运动和比赛,以增加节日气氛。同时,外国使臣来朝贡时,表演水戏,是向外宾显示朝廷军事实力的强大,也是为了招待外宾,为促进两国的和平发展起了重要的外交作用。

不仅如此,宋代历位统治者皆重视水戏运动,朝廷每年都有专项拨款支持水戏运动,这极大地促进了宋代水戏的流行。可见,北宋龙舟竞赛已经成为普及性较高、参加人员较广的一种运动项目。

  • 民众的积极创造和广泛参与

在经济繁荣的物质条件中的宋人,积极乐观,生活安逸之后,思维活跃,创造力爆发,成为了推进水系运动超前发展的主因。水戏运动不仅深受上层人士的喜爱,从军中运动蔓延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群中而支持水戏运动的人群包括百姓、军人、官僚乃至宫廷内外,他们不但积极参与水戏运动,还敢于创新,有利促进了宋代水戏运动的变更,并形成繁荣发展的局面。

南宋四大名戏(宋代水戏的盛世风华)(9)

举足轻重的宋代水戏

我国古代水戏运动在宋人积极参与下,从创新到迅速崛起的历程很短,在宋代就已经被推至历史的高峰。

就整个宋代体育文化而言,水戏运动也是不可不提的重要内容二龙舟竞渡、水秋千、水战、水球、水上木偶戏等多种形式的水戏活动的开创性,发展的广泛性,与棋类、射箭、举重、蹴鞠、摔跤等其它形式的体育活动,共同奠定了宋代体育繁荣发展的历史局面。水戏运动推动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进程,许许多多的民众成为了体育锻炼的主角,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此外,水戏运动对宋代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水戏运动为题材的诗歌酬唱、歌舞编演、笔记撰述、小说描绘,以及其它类型的民间工艺制作品层出不穷。水戏运动不但增强了宋人的身体素质,还丰富了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促进外交,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宋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纵观我国古代水上演出活动的发展历程,起于先秦,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至明清则滥觞。而形式丰富,变化多端,发展至高峰的宋代水戏,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历代的水戏运动,宋人对水戏的创新亦成为后世宫廷和民间水戏运动的创作之源。


参考资料:《<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演艺史料研究》《宋代节俗—水戏运动探微》《宋代水戏运动考析》《宫廷水上演乐活动研究—先秦至五代十国》《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宫廷水嬉、水戏与水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