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最近的恒星不见了(恒星不见星陨如雨)

科学家发现最近的恒星不见了(恒星不见星陨如雨)(1)

流星雨

鲁庄公七年,《春秋》记载“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作为信史,传世最早的流星雨天文观测记录。

流星雨,在科学的今天,人类已经揭去了它神秘的面纱。流星通常是由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状物在接近地球时,在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下,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地球大气层高速摩擦导致放电发光的物理现象。绝大部分流星体会在落到地面前被烧毁殆尽,而少数则会落掉到地面,成为陨石。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的速度非常高,按照迎面而来和追击所致不同,其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远远高于第一宇宙速度。由于进入地球流星体的物质成分不同,流星的颜色会因其燃烧程度而有所不同。

但是,鲁庄公七年的这次流星雨与我们曾经看到的流星雨完全不同。首先是亮度,按照记载,达到了恒星不见的程度,也就是夜晚如同白昼,至少如同中秋明月之夜。要知道,这是辛卯之夜,据推算是四月五日,正是上峨嵋月的时候,夜晚天区应该很黑才对。根据后世科学推测,这个夜晚天区如此明亮,不应该是流星雨之前的状态,而是流星雨发生时的现象。否则,必然会存在其它罕见的天文现象发生于前。《公羊传》《谷梁传》也都认为恒星不见的现象发生在夜中,即半夜,这与星陨如雨的时间相同。

其次就是星陨如雨,这个密度非常惊人!也只有星陨如雨,也才能照亮夜空,导致恒星隐现的情况出现。据我国科学家庄天山研究,鲁庄公七年四月五日发生的这次流星雨,是哈雷彗星经过太阳附近时抛脱的宇宙尘埃。哈雷彗星在公元前689年的12月23日经过近日点,距这次流星雨发生只过去了一年半时间不到,也正是这次哈雷彗星在太阳系的近地轨道上留下了大量宇宙尘埃,因此当地球与之迎面邂逅之时,就成为进入地球的“极速”之客,并以最猛烈的流星雨光临人间。

科学家发现最近的恒星不见了(恒星不见星陨如雨)(2)

哈雷彗星

据天文观测,每75到76年哈雷彗星回归一次,而每过去两个回归周期,哈雷彗星的亮度就会下降一个星等。这说明,鲁庄公时期哈雷彗星回归的亮度会远远高于现在。这个现象说明,当时哈雷彗星所抛出的宇宙尘埃数量也会远远高于现在。相应,集中出现大规模流星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也只有密度非常高的流星雨数量,才有可能达到恒星不见的亮度。庄天山先生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证明。此不赘述。

最为惊人的是,根据《公羊传》在这一年记载,存在一个未经修改的《春秋》版本,而这个版本中记载“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对这一句话,一般认为是经孔子修改,而成为“星陨如雨”的。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这次流星雨已经过去了136年,因此,孔子并未见过这次流星雨。孔子所改,是不是想当然,我们不得而知,但估计与真相肯定是越来越远了。

但是,如果把原来春秋上的这句话按照如下断句,也许能通。即“雨星,未及地,尺而复”。可理解“雨星,未及地”为“星落如雨,但未及地”,这当然是肯定的。作为观察者,在流星雨进入地球时,相隔距离其实非常遥远,即使陨石及地,观察者也不可能看到。否则,如此大的密度,近距离“及地”,必然会有地面记录。

其次就是“尺而复”,这里如果把“尺”理解为离地一尺,那就太不可思议了!以当时的科学手段,不但不可能测量,更不可能肉眼观察到如此精确。更为令人惊奇的则是尺之后的“而复”!如果认为“而复”是重新返回,也就是重新弹射入天,那这就违反物理基本规律了,是不可信的。所以,我认为这是形容流行密度的一种说法,即星点不断落下,重复相间如尺,相当于“接踵而至”。估计孔夫子感到此句言而不明,故此修改如前。

总之,这次流星雨的观测记录,应该是世界历史上作为信史记载的最早一次大规模流星雨爆发。让我们记住鲁国的史官们,尤其应该向那些每天,且不分昼夜,枯燥地观察天象的鲁国日官们致以敬意!

科学家发现最近的恒星不见了(恒星不见星陨如雨)(3)

观星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