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抹黑秦始皇(司马迁借过秦论骂秦始皇是暴君)

往年读高中时,靠每天的早读课,硬是把高中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全背了,到今天大部分也都记得贾谊的《过秦论》,从头到尾不拉一个字当时看了课文题目在篇幅底下的注释,才晓得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司马迁抹黑秦始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司马迁借过秦论骂秦始皇是暴君)

司马迁抹黑秦始皇

往年读高中时,靠每天的早读课,硬是把高中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全背了,到今天大部分也都记得。贾谊的《过秦论》,从头到尾不拉一个字。当时看了课文题目在篇幅底下的注释,才晓得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

当时只背了,却没去想作者为什么长篇大幅地全部抄录于史书正文中。后来,也就是最近几年,才觉得司马迁的用意,在于对贾生文章的喜爱。就如同他对司马相如的喜爱一样,全部抄录几篇大赋于文中,也不怕麻烦。而是另有用处。

《秦始皇本记》,是看过了无数次。也没有发现司马迁怎么地说秦始皇有什么不好。似乎在字里行间还有许多的喜爱,只是这种喜爱很隐晦。他又不自己去评价,只只清汤寡水地去记述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到了绾青丝盘发时,才去借助于贾生的《过秦论》来寄托自己的看法,贾生是非常生气地抨击了秦朝几代人的,一点面子也不给。如此套用人家的文章,司马迁这就是借人骂人了。他在有关秦始皇的事迹里,连秦始皇的妈妈也骂个够。

在司马迁写书之前,他的脾气也许并不是这样的。究竟是怎样变化的,恐怕要找到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情上面。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司马迁受宫刑的巨大变化之后,他的笔锋立即就变化了。开始骂他认为他觉得要骂的人和评判历史上的事情了。读通《史记》之后,觉得司马迁是一个特别厉害的骂人专家。是一个骂人不失风度的历史学家。

骂前朝是后朝的惯例。无论后人做得怎么样,记录前朝的一切,几乎都带着后人的意识。都夹杂着个人的感情色彩。司马迁引用《过秦论》,就是要了贾生的"过秦"的论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骂了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司马迁在字里行间的这种渗透,象是一把锋利的小刀,一点点地剥削,直到骨头,让人凛冽地冷。他在《秦始皇本纪》里,给了秦始皇很高大上的面子。这是千古一帝的正面形象。但在其他篇幅里,如《吕不韦列传》,骂人骂得相当难听又难堪。骂吕不韦,嫪毐,赵姬,有比泼妇骂街。把三人的污秽全暴露出来。可仔细一想,把秦始皇给扯进去,是什么意思?在于贬低秦始皇吗?恐怕不是,那就一定有比这更不堪的宫廷污秽生活在继续。

在《淮南衡山列传》里,伍被给刘安说的秦朝变乱的几条致命祸点,条条指向秦始皇,说全是秦始皇给下一代灭亡挖的坑。只是偶然发生在秦二世身上罢了。这种近乎咬牙切齿的骂,刀刀见血,句句剜心。刘安写纂《淮南子》,这点关于秦始皇的事,他应该清楚,但他偏要谋反,伍被劝不住,只好一起往火坑里跳。司马迁与刘安都是文人,又都在武帝朝作臣子。地位不同,遭遇差不多。

在《李斯列传》里,似乎又嫌秦始皇手不够狠,平时威风,一到行动不便,祸乱突起于亲信,篡诏始于刚落气。这是秦始皇平时用人,识人不周详的大错!似乎该骂。在《蒙恬列传》里,秦始皇成了一个"成大事不与人谋,成大功不辞小让"的刚愎自用的铁腕牛人,因此而使生灵荼炭,将士殒命而不知存恤,更是该骂个贼死了。

骂人,是骂人者渲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是人之常情。秦朝与汉朝,一双脚进门槛,左面秦朝,右面汉朝,挨得紧,所以后人秦汉秦汉地叫个不停。其实站在另一个角度,这就是同一个朝廷变了一次姓氏,中间争位打了一场架而已。但汉人要骂秦人,是秦人该骂,不然为什么会失去自己的江山社稷?异姓取代,后朝得找理由证明自己合法,那就找理由去证明。这样一来,官方给出目标,让文人学者去寻找搜索秦朝灭亡的教训点滴材料,秦始皇于是被焦点,一切矛头均集中在这个焦点上。论文典章由此铺排开来,暴秦,暴君,暴政让秦朝全占了。借此证明大汉明君在当时是合理合法又深入人心的。

但賈谊在上书《过秦论》时,西汉的地方治藩,已经危机四伏。司马迁当然是关心国家和君王的。他借《过秦论》只是要里面的"过",而且是"秦过",其余的,他似乎并不关心。

司马迁写没有写《汉武帝本纪》,有没有时间写,想不想写这篇本纪,不得而知,今天看到的《今上本纪》,全是求神,养生,祭祀,封禅,求仙,这些消积无为的事件。这些描述与秦始皇的任用术士,求神炼丹大致相同。作者在里面嬉笑戏谑真是出了口恶气。比如说五利将军佩六颗金印站在白茅上下神仙,作法到半夜,结果是"神不至而百鬼集矣",神仙没来,大鬼小鬼倒来了一百多,真是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全来了。可见求神的可笑荒唐。但秦皇汉武就是喜欢。

汉武帝的平生事迹散落在《史记》里有关汉纪的文章里,尤其是汉武帝朝的相关篇幅。这才是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司马迁不写有他的道理,他可以骂秦始皇,而且狠狠地骂。我们知道,他生活的前期活跃,后来沉默在汉武帝朝中,连骂人的心思也懒了,与其同以前的骂人,不如现在专心润色相关《太史公书》的章节算了。

读到后来,觉得司马迁开始是骂秦始皇,可秦始皇干下的事,差不多又多在理,与许多帝王相比,秦始皇是该骂,但不应该是非骂不可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