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恶究竟有多恶(关于人性的恶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人性善恶的论述,最初是儒学提出来的,荀子提出来人性本恶,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关于善恶的论述,自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很多搞不清的人成了伪君子或伪小人,大部分人在这种争论不休中,成为了两面人或多面人,研究别人的人成为了伪君子或伪小人,研究自己的人,都在他人眼里成了异类,私下议论他人成为了建立关系的互惠手段,能否让他人愉悦或痛苦也成为情商高的一种标榜,互相心平气和似乎只能存在理想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性中的恶究竟有多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性中的恶究竟有多恶(关于人性的恶是如何产生的)

人性中的恶究竟有多恶

关于人性善恶的论述,最初是儒学提出来的,荀子提出来人性本恶,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关于善恶的论述,自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很多搞不清的人成了伪君子或伪小人,大部分人在这种争论不休中,成为了两面人或多面人,研究别人的人成为了伪君子或伪小人,研究自己的人,都在他人眼里成了异类,私下议论他人成为了建立关系的互惠手段,能否让他人愉悦或痛苦也成为情商高的一种标榜,互相心平气和似乎只能存在理想国。

关于人性的善,中国的孔孟哲学中有大量的论述,美国的戴尔·卡耐基也有很多相关的论著,关于人的恶,在西方的纳粹文化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和日本也有一些人,专门研究社会潜规则。本人才疏学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人性的恶是如何产生和被激发出来的。

(1)关于投射和移情

如果一个人变成了无法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的机器人时,他不再能感知他人的观念与情感需求,所以他只是把自己的观念和情感投射给别人。投射是,认为自己所想就是对方所想,自己认为葡萄酸,别人也认为葡萄酸,最常见的是父母的愿望让子女帮他实现,比如在农村生活的父母供子女读书的前提条件是将来能给他们在城市买栋房子,好让他们晚年也享受一下城市生活。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到别人身上,自己高兴时,认为别人也高兴,自己伤心时,认为别人也伤心,如果别人没有表现出同样的情感,还理解不了,认为对方不仁道。

当一个人只有投射和移情的时候,他的灵魂已经与世隔绝,就算他的周围有亲人和朋友,但是由于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只能对他人产生依赖、施加压力,并造成伤害和困扰。

(2)关于贪念

有贪念的人,基本上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自己有权力处置别人和别人的一切,别人的东西他想拿,别人的房子他想要,别人的老公她想要,甚至别人命他也要就要、想卖就卖,

(3)关于仇恨

如果一个人的观念一直被扭曲,一个虚假的信息一直被传播;一个人的权力一直被剥夺,一个人的利益一直被侵犯,那么就会产生仇恨。这种仇恨一开始表现为愤怒,如果一开始没有被合理解释和处理,就会逐渐演化为仇恨,而这种仇恨,会驱使一个人付诸行动,即便没有行动,也会进入他的潜意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双方关系和当事人一生产生无可挽回的破坏作用。

(4)关于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

当个人利益阻碍了群体利益时,当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时,这个人对群体就是一个恶人,因为他把群体当作实现他个人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为了群体的发展贡献个人力量。当个人利益不再被群体认可和保护时,这个人对群体也是一种恶人,因为他没有激发群体大部分人的善念,只是把群体引入一个无法挽回的加害者和受害者模式,没有人再去考虑群体的未来,没有人再去考虑同情弱者,大家都去巴结有能力对爱他的人成伤害的人,整个群体都崇尚打击报复的犯罪心理模式。

这些都只是在本人阅读了《邻人》之后产生的很肤浅的认识,在此分享给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