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厚道 人生以厚道处世

为人处世厚道 人生以厚道处世(1)

一、

在这世间生存,最正确的人生方式其实就是厚道。

这个世上任何事情都有其本质的规律,而人生不管处在何种局面之中,都是许多条因果链条组成的局面,一个人的智巧能够通达他眼前所看到的事情,但是除了眼前所见之外,所有的因果都在自己的意识之外。

一个人不管有多么明察秋毫,都不可能把持住所有事物的因果,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因为智巧而占便宜时,在其他事情上就会因此吃亏,这就是占了小便宜而吃大亏的道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自以为是,以厚道奉行人生。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捕鱼的渔网中,竟然经常发现有鸿雁受困于其中;螳螂捕蝉的时候,却不知黄雀在其身后。这个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玄机内又有玄机,变化之外又生变化,人的智慧智巧再高明,都不足以涵盖所有的因果变化。

为人处世厚道 人生以厚道处世(2)

《螳螂捕蝉》最初出自于庄子口中。

有一次庄子到园中游玩,看到一只异鹊从南方飞来,停在了园林之中。

庄子就提着衣服快步走去,手里拿着弹弓,准备射杀异鹊,这个时候又看到一只蝉在树林下而忘记自身危险,而蝉的后面有一只螳螂举着臂正要抓它,螳螂看到自己所得而忘记自己身处的险境,因为它后面有一只异鹊正要抓住螳螂,而异鹊却因为贪利而忘记了自己的性命之忧。

庄子见到这副情景之后,便说:“物类相互牵累,都是因为互相贪利而招致的祸患”,接着转身就走。

而园林中碰巧有一个守园之人,以为庄子到园中偷栗子,又追赶着责骂他。

一个人只能见“眼前所见”,而不能见人“身后之事”,如果你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只盯着自己眼中的事物时,是否想过在你的意识之外,还存在更多的因果链条。

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利益驱使就放弃了道义和善良,那么当下所出卖的良知,后来是否也需要从其他地方付出代价呢。

所以一个人越是过度自持,自己深陷于其中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最好的状态就是放弃自己的主观智巧,顺其自然而为之,而在顺其自然所为的过程中,以厚道从事。

因为一个人的智巧不能主导所有的因果,但是生存于这所有因果之间,善良与厚道是保证自己即便把握不了因果的时候,也不会被因果裹挟的智慧。

为人处世厚道 人生以厚道处世(3)

二、

因为这世间的道理就是因果不虚,只有好的出发点才能主导好的结局,伪善和狡诈最终所带来的都将是咎由自取。

就像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有一天他的一匹马跑到附近村庄,被村民吃掉之后,牧官大为震怒,就把这村子中三百个农民判处死刑,交给秦穆公。

而秦穆公看了不但不怒,甚至还直接免除了三百个农人的罪过,让他们回家了。

后来秦穆公与晋惠公在战场交战时,不幸陷入绝境,就是这一群人骑着马冲进来,帮助秦穆公击退晋军。

这不就是因一念之善而最终救人救己的例子吗?因果是确切存在的,而显现的距离有时会较长一些,甚至是存在于我们主观意识不到的地方,所以很多人就轻易忽略了因果的作用。

但是从事物本质发展的基础去看,所有的善恶言行甚至一个念头,都会最终影响到自己的人生。

所以说,人生最精妙的智巧之术就是抛开智巧而为之,用道家思想的话来说,就是无为而治。

《道德经》有一句话,叫做: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常知法则,这叫做玄德,玄德深不可测,远不可及呀,和万物一起复归于道的质朴,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一切遵循大道的规则,做到淳厚朴实,这样才能通达真实无漏的人生。

所以老子才说:如果民众拥有虚伪心智,人心就会多狡诈,国家就会难以治理,我们把这个道理延伸到个人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如果心机太多,不仅会在使用心机的过程中使自身劳累困顿,而且还会用于心机过多,伤害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许善用心机可以占一些便宜,但是最终会失去的更多。

为人处世厚道 人生以厚道处世(4)

就像我们刚才所说,当一个人用智巧在一件事情上占据便宜的时候,同时也会因善用心机而失去另一方面好的机缘。

因为从人的本性善恶,他们所认同的皆是善良的处世人格,没有人喜欢和虚伪狡诈的人打交道,所以当你善用心机的时候,就会因狡诈而失去更好的机缘。

只有以淳朴处世,才能塑造更好的人生结果。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