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

古往今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高风亮节的精神代代传唱,语文老师每每讲到他,都要赞颂他不屈的风骨,高尚的气节,说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1)

我有时会想,陶渊明晚年地也种不好,草比苗都多,没钱买酒喝的时候,知道后世的自己竟然成了一个榜样吗?如果他知道了大概会高兴吧。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2)

总说陶渊明辞官归隐,是隐居最彻底的一位诗人,他隐居便隐居,再不关心官场是非,虽然清贫,倒也活得自在。人人都说他写诗的水平远高于种地的水平,也确实如此。我始终不明白,少年时期颇具凌云之志的他,为什么最后会隐居的那么彻底呢?

凌云壮志为何逐渐冷却?

陶渊明回忆起年少时期,曾写“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诗句,可见他是个“有猛志”的人,四海都容不下他的雄心壮志,而他也是如此做的,从二十岁开始,他便做官,因当时家贫,所以他做官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但这与他的志向并不冲突。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3)

期间辞官几次,也在家闲居了一些时间,后来母亲去世他有丁忧三年,四十岁再度回到官场,他说“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可见这时他的雄心壮志并不曾减退,那么是什么使他突然没有了做官的想法要归隐山林呢?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4)

他辞官时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现在已经变成了人人张口就来的金句,处处证明着自己的情操。但在当时,五斗米配他的官职也不算亏了他,而所谓的折腰指的也不是点头哈腰,而是下级向上级行礼,这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陶渊明身在官场那么多年,不会连基本的行礼都要挑剔,所以我想这不是他辞官的理由。于是,关于他辞官的理由,就要追溯到当时的环境因素了。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5)

黑暗的官场环境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东晋和南朝,他做官也是给东晋做官,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他在官场上混的年代是东晋末年,那么东晋时期官场的风气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东晋时期的官场风气实在使人不敢恭维,想也该知道,如果好就不会灭亡了。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6)

当时的官场,简单来说就是把游手好闲当高雅,把处理公务当庸俗。按这个风气来看,官场上是没什么人干活的,可以预见,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就要没日没夜的劳动,其余的人便无所事事地假装自己高雅,依着陶渊明的志向,他明显算前一种官员。而靠着陶渊明自己的凌云壮志也无法改变整个官场的风气,大部分人还是游手好闲。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7)

这样一次一次的打击,做好官累,做坏官又狠不下心,就这样蹉跎了二十多年,无论是官场还是生活,情况依然无所改变。一次两次的还能接受,但打击多了自然就心灰意冷。他心怀天下,然天下不由他。

放下一切从容归隐

如此,在他听闻妹妹过世的消息之后,大抵是突然想通了,也没有那么多热情了,而此时再发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故事,便给了他一个辞官归隐的借口。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8)

他官做得大概是真的好,归隐之后还有许多人邀请他出任一些官职,但他都推掉了,隐便隐的彻底。隐居田园之初,他还能有“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的资产,日子过得也很逍遥。但后来,不知道是他真的不会种地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了,听闻晚年都买不起酒,而他又是个极爱喝酒的人,这从他的饮酒诗里就看得出来。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9)

便是在这样喝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里,他的创作热情不减反增,开创了田园派诗歌。诗词造诣相当高,过上了他从小便喜爱的生活,虽然地种得不怎么好,天天早出晚归的苗还长不过草,却生生叫他活出了优雅闲适的感觉。

陶渊明放弃仕途生活(志存高远的陶渊明)(10)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虽苦犹甜,哪怕是现在,也有许多人羡慕不已,而从古至今,真正做到如此隐居的,寥寥无几,他当算其中的典型人物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