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对战略一词的解释(说文解字茄两度拜相的郑清之)

《说文:艸部》: “茄,芙蕖茎。从艸,加声。”

译文:“茄,芙蕖的茎。从艸,加声。”

《说文》艸部,形声字,今为艹部。

说文解字对战略一词的解释(说文解字茄两度拜相的郑清之)(1)

“茄”字原来读作jiā,本义为荷茎,是一个形声字。在小篆文中,茄字上边的艸很像是草,说明荷属于草本植物;下边为“加”,表示字音,同时,“加”有超过的意思,这里是说荷茎要比常见草本植物的茎要长一些。现代汉语中,“茄”读jiā时,为译音用字,如雪茄(用烟叶卷成的烟)。此外,“茄”还读qié,指茄子,也指茄科植物的果实。

茄子是日常的生活食物,南宋宰相郑清之就写过一首关于茄子的诗《茄子》

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

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听一般。

郑清之,初名燮,字德源,又字文叔,别号安晚,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后期宰相。

说文解字对战略一词的解释(说文解字茄两度拜相的郑清之)(2)

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参与拥立宋理宗即位,宋理宗将1234年改为端平元年,沉默了十年的理宗终于迎来了亲政。他意图有所作为,荡除弊政提拔了大批新人,出台了改革措施。郑清之则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也慨然以治理天下为己任,他建议揽用诸能臣名士,促成“端平更化”,端平更化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革除了史弥远时期的很多弊端,但其它改革措施或失败或流于表面,未能成功。

同年,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的一次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缺少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此次行动成为了蒙宋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史称“端平入洛”。

郑清之等发动的端平入洛之役失败后,《宋史纪事本末》称“自是,河淮之间无宁日矣”。次年,郑清之上疏请求罢官,理宗不许,授他为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

端平三年八月,“霖雨大风”的灾异出现,郑清之四次上疏请求辞职。九月,祭祀时出现惊雷,他更是极力辞职,最终被改授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淳祐七年,郑清之被授予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越国公,再度拜相。

郑清之留于后世的虽有不怎么成功的端平更化,和失败的端平入洛,但是也有名垂青史的事迹。

淳祐十年,郑清之进献给理宗《十龟元吉箴》,陈述十事:一持敬,二典学,三崇俭,四力行,五能定,六明善,七谨微,八察言,九惜时,十务实。

郑清之上疏说:“上天发生灾变时,对天恭敬容易做到,上天正常时,对天恭敬不容易做到。上天发生灾变时使人产生忧虑,因此容易对天恭敬;上天正常时人们高兴,因此不容易对天恭敬,为什么呢?因为忧虑时就心生恐惧,恐惧就可使灾变转化为好天气;高兴时就想享乐,享乐就或许会使好天气变为坏天气。”理宗非常高兴,命令史官记下这些话,留名于史册。

淳祐十一年后,郑清之多次上奏请求辞官,理宗不许。他不停地上奏,理宗不得已,命郑清之以太傅、齐国公等衔致仕。十一月十九日,郑清之去世,遗表送到朝廷,理宗十分震惊哀悼,为其辍朝三日,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号“忠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