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本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享年85岁,出生于名门世家,是尚书右丞陆佃之孙。曾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有人说陆游的诗是每个国人都必须要读的,因为他的诗里充满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气节和高贵的爱国主义情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本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1)

这首《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下的,其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国家军队收复了祖国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这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平定中原,九洲归一”。他是有多么的爱国啊,以至于在自己还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依然挂念的自己的祖国?也许在他的最后一刻没能见证国家收复失地,九洲未能一统而感到死不瞑目吧!以至于告诫后人他一直都在九泉之下盼望“恢复旧河山,九洲归一统”的捷报。

(九洲:指中华大地,据传大禹治水铸九鼎,之后分封置于九个地方,也叫“禹贡九洲”)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本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2)

陆游的一生虽然时时刻刻都惦念着祖国,但他的诗却是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落寞感,就比如这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他在六十岁辞官后所写,其内容是这样的: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本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3)

其大概意思是: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而驰骋万里的时候,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而如今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却早已两鬓斑白犹如秋霜,只能白流泪水而无法改变。但谁又能够料想到我的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啊!

这首词在上阙中尽显作者意气风发的戎马雄姿,却又只能在梦里实现的失意感;下阙透漏着英雄迟暮而壮志未泯的苍凉与悲壮。

陆游有多爱国?说他是文武兼备一点也不为过,他大散关巡逻,出入边关,心系前线,其中《秋晚登城北门》就是他在大散关所写,其内容如下: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本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4)

诗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拄着拐杖独自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眼望破碎的山河,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

这首诗是陆游52岁在四川成都登上城北门遥望烽火,仰观雁阵有感而发所写。其中“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更是表达陆游对旧山河的期盼与不舍,虽然金戈铁马终成往事,但令人魂牵梦绕的始终都是古时候的梁州城。

陆游有多爱国?他虽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但身虽老,志却坚,比如这首《金错刀行》,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一心为国而战,报效天子的壮烈情怀,内容如下: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本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5)

诗文意思是:用黄金镀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到夜间,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

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他虽然“丈夫五十功未立”,但却“一片丹心报天子”;他虽然年过半百半未能建功立业,“王师”尚未北伐,但一心报国的满腔热血从未削减。更是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来表明堂堂“中国”人才济济,“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再如他的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更是将他的那种“年老志不衰”,以及一生之宏愿——“收复失地”和“一片丹心报天子”的决心表现的淋漓精致。其原文是这样写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本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6)

诗词大意是这样的: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正所谓“痴情化梦”,最解痴情人,原来他对祖国的痴情已经到了那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地步了!

陆游有多爱国?被免官之后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任然牵挂着国家大计,像这首《病起书怀》就是在1176年,也就是陆游51岁的时候,被罢免官职,病愈后读诸葛亮《出师表》有感所写,内容如下: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本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7)

其意思是: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尤其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更是让后人所传颂,时刻警示我们,即使职位低微,也不敢忘记大事。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要牢记的,不论身份高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