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生平简介(史学家班固)

班固生平简介(史学家班固)(1)

我们都知道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但是今天我们介绍另一位史学家班固,以及他所著的史书《汉书》。

九岁能文诵赋,为深造进洛阳。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班固的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或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

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于十六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在这里,他用功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不论儒家或其他百家学说,都能深入钻研,同时注重见识,并不拘守一师之说,不停留在字音字义、枝枝节节的注解上,而是要求贯通经籍的大义。这是他日后能够成长为一代良史的极重要条件。在洛阳求学,不仅让他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还让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班固虽然年仅二十三岁,但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

为生计返家乡,继父业寻仕途。

班彪逝世,由于父亲去世后生计困难,班固只好从京城洛阳迁回扶风安陵老家居住。从京城官宦之家一下子降到乡里平民的地位,这对上进心很强的班固是一种沉重打击。但他毫不气馁,立志继承父亲未尽之业的决心并没有改变。班固认为,父亲已经撰成《史记后传》的部分,内容还不够详备,布局也尚待改进;没有撰成的部分,需要重新续写。于是他在父亲已成《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正式开始了撰写《汉书》的生涯,同时积极寻求出仕的机会。

自荐出仕未成功,私自修史被告发。汉明帝任命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准许他选用辅助官员四十人,班固认为这是一个出仕的好机会,为了积极举荐人才,也为了显示自己的见识和才能,上了一篇奏记《奏记东平王苍》。班固的自荐没有获得成功,但他举荐人才的建议,却大部分被刘苍所采纳。出仕未成功,班固私自修著国史。在汉朝,私自修史是担有很大的罪名的,同郡的苏朗曾被人告发,伪造图谶,被捕入狱后,很快就被处死。而班固被人告发私修国史,班家上下为班固提心吊胆,害怕班固进狱遭到拷问,不能说明情况。

班固的弟弟班超便骑上快马赶赴京城洛阳,打算上书汉明帝,替班固申冤。班超策马穿华阴、过潼关,赶到京城洛阳上疏为班固申冤,引起汉明帝对这一案件的重视,特旨召见班超核实情况。

明帝重视招班超,班固受诏修国史。

班超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全部告诉了汉明帝,扶风郡守也将查抄的书稿送至京师。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异,称赞他所写的书稿确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释放,并召进京都洛阳皇家校书部,拜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图书。班固被拜为“兰台令史”,受任与前睢阳县令陈宗、长陵县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等人,共同编撰东汉光武帝的事迹《世祖本纪》。班固与陈宗等同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了《世祖本纪》的修撰,得到了明帝的赞扬。

才华尽显修史书,窦宪造反受牵连。

班固和其他几人一同修著了光武帝的《世祖本纪》因此受到汉明帝的赏识,班固的才华得以在汉明帝面前展现,因此汉明帝特此下诏,让班固继续完成所著的史书。到了公元79年,班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汉书》,实现了班家父子两代人的心愿。班固一直以来都是做一些小官,所以班固一直都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当大官。班固五十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所以他就在家中守孝。班家向来和边关事物有联系,所以班固就希望通过边境立功来获取功名,于是就被任命为将军北征匈奴。后来班固所追随的窦宪密谋造反,班固也受到了牵连被捕入狱,不久之后就死在了狱中。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