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们老的时候(散文我们都一样)

孙克艳

散文我们老的时候(散文我们都一样)(1)

我的QQ空间里有一个相册,叫作“我们的足迹”,记录了这些年,我们一家三口外出的旅程。每每浏览那些相片,就会重温快乐。

2012年9月的一个周末,先生去太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三场考试,一天半的时间。我带着3岁的孩子,在考场外为他加油打气。周日中午,当先生从涌动的人群中微笑着走向我们,我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爸爸,你考得怎么样?”年幼的女儿奶声奶气地问。

先生笑着说:“稳了。”

女儿听了,欢快地蹦了起来。

没人知道,先生脱口而出的两个字,饱含了怎样的苦涩和付出。在备考的日子里,他每天除了工作和生活,就是学习:听课、看书、总结、刷题,早起晚睡。即使走在路上或坐车,甚至是上厕所,都在听课或看书。这样的努力,注定会有回报。

中午,一家三口吃火锅庆祝。饭后,我们去晋祠游玩,欣赏了“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和周柏,以及其他名胜古迹。傍晚,我们开心地返回。在此期间,拍了不少照片留念。

此后,我们一家三口多次来到太原,除了外出把太原当作中转站外,大多是为了参加业务培训和考试。因工作业务关系,中文专业毕业的我感受到了空前压力,于是我决定从2012年开始,用两年时间自修环境工程本科学历,并接连备考了中级和高级职称的任职资格,因而数次到太原参加考试。先生和女儿每次都陪着我。每当我从考场出来,看着先生牵着女儿的手立在人群中,我的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暖流。

2014年4月,先生和女儿陪我到青岛参加学位英语考试。考试前一天,我们辗转千里来到了青岛科技大学。在高大雄伟的“明德楼”前,5岁的女儿像一只幼鹰快乐地飞舞。这时,一对比我们更年轻的夫妻也来到这里熟悉考场。丈夫的怀里躺着熟睡的婴儿,年轻的妻子握着准考证,踌躇满志地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祝我旗开得胜!”

在简短的交谈后,我们得知,这个28岁的妻子,也是为了拿到心仪专业的文凭,不远千里从外地奔来赴考。我看着仍在睡觉的婴孩,不禁有些动容。想必这个年轻的妈妈,为了这一天,同样付出了无数的艰辛。

第二天的考试很顺利。心中的石头落地,无比轻松的我们在青岛畅快游玩,踏栈桥,看大海,登崂山,品海鲜,游览海洋世界……这样的旅程,比单纯的游玩,更有意义。

一个月后,我们一家再次南下——我到重庆参加业务培训考试。按照惯例,在培训考试结束后,我们品尝了地道的重庆火锅。漫步在地势奇特的山城,闻着大街小巷飘溢的火锅香气,我踏实而知足。

此后几年,我和先生彼此陪伴奔波各地。2016年在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的那次考试,让我印象尤为深刻。那次考试,除了我所参加的执业资格考试外,还有司法考试和银行系统的考试。考试那两天,偌大的校园里,到处是赴考的人。大家都抱着一堆的资料和教材,争分夺秒地复习。

每次考试,我都会偷偷环顾四周,看着大家认真备考的神态。他们郑重而努力的模样,总让人心生感慨,从而于无形中鼓舞了我。每当备考心生疲惫或厌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历次考试遇到的同行者,他们像一道道光,指引着我前行的路。

其实我们都一样,在历经生活的酸甜苦辣后,心中仍有希冀,并相信汗水浇灌的梦想花朵,总会收获沉甸甸的果实。我们拥有一样的信念和渴望,也愿意在人生路上,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次次地超越自己,从而攀登更高的人生阶梯,拥抱更广阔的天地。因为心中怀揣着梦想,所以不惧千山万水,敢于奔赴万里。

当然,那些年我们的言传身教,像润物无声的春雨,让女儿受益匪浅,孩子的教育也相对轻松些。

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趋势。愿更多的人,热血不冷,初心不灭,能打破环境和内心的藩篱,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勇攀高峰,成为人生舞台上的主角。

不负韶华,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是追梦者,我们都是“赶考”人。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