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马千惠 韩忠林/文 记者 宋亚猛/图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朴素而富有哲理的标语,同样适用于郑开大道。从空间上看,道路所带来的经济发展辐射作用,往往不是两个“点”,而是整个“面”。

一条郑开大道,连接的不仅仅是两座城,也带动了沿线许多村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1)

​随着方特、绿博园、奥特莱斯、电影小镇等入驻,居住在郑开大道沿线的很多人,命运悄然发生改变。

A、象湖、白沙、绿博成置业热土

【生态环境为居民赢得满足感】

郑开大道的开通,预示着郑汴一体化发展迈入新阶段。在这条“大动脉”带动下,两座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拉近,沿线片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2)

​2016年,郑漂肖明拿出所有积蓄,在郑开大道沿线的象湖片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当时均价只需要不到6000元。

“开车走郑开大道挺方便的。”肖明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自己工作地点位于北大学城,每天从家去公司,需要花费四五十分钟。

“我记得2018年以前,走郑开大道非常爽,可以开到80公里/小时。”肖明称,最早在象湖周边置业时,郑开大道上车流量还不是特别多,而最近两年高峰期容易出现堵车。“堵车说明了郑开大道沿线人气上升。”

目前肖明所在小区房价上涨到9000多元,与市区内一些黄金地段相比,涨幅并不多。不过作为自住房,肖明并不十分在意这点。

与朋友聊起自己小区,“生态环境”是肖明最大的炫耀资本,毕竟“河景房” “湖景房”,对于生活在闹市区的市民来说,可遇不可求。

站在肖明家的阳台上,打开窗户,视野十分开阔,映入眼帘的是缓缓流淌的贾鲁河,两岸景观带经过治理后,尽管是冬天,也充满绿意。

观景的过程中,记者和肖明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首小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虽说有些矫情、夸张,但此时此景恰如彼时彼此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忘记时间。

“居住环境是真的不错,绿化率挺高的。”肖明介绍,除了贾鲁河外外,附近的象湖也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尤其是在每年春暖花开时,不仅周边居民,很多居住在市区的居民也会慕名而来。​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3)

【当初冒险搬来的,如今并不后悔曾经的选择】

“工作日向西就是高铁站片区和CBD片区,节假日向东就是绿博方特奥特莱斯。”沿着郑开大道从西向东,依次会经过象湖、白沙、绿博等片区。很多郑州人、郑漂选择在这些片区置业,与郑开大道带来的便捷密不可分。

在高铁站附近工作、在白沙买房的王森看来,就是“一条道路承载了沿线居民的工作、生活与休闲。”

“那个时候手头不宽裕,在郑州市区买房,有些捉襟见肘。”王森回忆,当年选择在白沙买房,有些迫不得已,不过几年住下来,他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4)

​“我每天上班,开车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王森觉得,郑开大道作为白沙、绿博片区通往郑州主城最主要通道,极大地缩小了因为空间距离带来的城区割裂感,更高的通勤时速覆盖了更远的通勤距离,有效的分流了高铁站和CBD片区居民。

“总体而言,在这边买房,性价比很不错。”王森说,因为郑开大道的存在,让白沙成为了通勤距离、通勤时间、居住成本、人居环境等多方面比较均衡的置业选择。

在郑州市区工作、居住在绿博园附近的魏逸和王森有同样想法。魏逸觉得,绿博园周边房子以改善型住房为主,环境比主城区要好一些。

“我对白沙、绿博的未来充满信心。”魏逸觉得,借助于郑开大道带来的郑汴一体化融合发展,沿线各片区未来可期。

B、中牟村庄巨变,许多村民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沿线村庄发生巨变,村民们往返郑州更方便了】

郑开大道的开通,不仅让象湖、白沙、绿博等片区渐渐成为置业热土,也让沿线很多村庄搭上发展的快车。​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5)

​茶庵村位于中牟县大孟镇,毗邻郑开大道。

“当年郑开大道修建时,距离我们村的宅基地只有500米。”茶庵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军回忆,郑开大道开通前,茶庵村交通闭塞,村民们出行十分不便。

孙建军表示,郑开大道开通前,村民们想要前往郑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车到中牟县城,然后再转车到郑州,另一种就是通过乡间小路,辗转多个镇来到郑州,无论是哪种方式,至少要花费三四个小时。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6)

​如今,借助郑开大道,村民们前往郑州,半个小时就能搞定。

“一方面是路好走了,另一方面是交通工具也方便了。”孙建军说。

河南商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从茶庵村出发,沿着广惠街行驶四五分钟就来到郑开大道,然后一路向西,就可以直达郑州。

交通带来的便利,茶庵村村民马文庆深有体会。

马文庆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自己是做工程的,参与的都是郑州周边的项目。“金水东路就是我们参与修建的。”

郑开大道开通前,交通不便,他只能住在工地周边,三四天回一次家。郑开大道修通后,尽管有时候会加班,但他每天都可以回家住。

不止茶庵村,周边的朱大汉村、祥符营村、大冉庄村等许多村庄,都因为郑开大道的开通获益匪浅。村民们的出行、致富因为郑开大道的开通,真真正正地走上了“快车道”。​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7)

【借助郑开大道,村民们走上致富路】

郑开大道开通以前,茶庵村多数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是蔬菜种植,包括青椒、西红柿、包菜等。

勤劳的村民们每天起早贪黑,把刚采摘的蔬菜送到城市里卖,以期能多赚点钱。

“最开始是骑自行车挂两个筐子,后来是骑三轮车,天不亮就得出发。”当年卖菜的情景,村民刘幸叶历历在目,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路途中。

郑开大道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

刘幸叶回忆,郑开大道打通后,村子通往郑开大道的小路旁,渐渐形成了农贸批发市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菜卖掉。“刚开始主要是郑州和县城(中牟)饭店老板来买,后来有很多人开着货车来拉,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有。”

如今,蔬菜种植已经不再是茶庵村村民收入支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村民走上务工、创业道路。

小路两边的农贸批发市场也渐渐消失,成为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宽阔马路。

“郑开大道开通后,有一段时间,两边村庄兴起了大棚种植。”朱大汉村村委委员张长山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通过大棚种植草莓等经济作物,村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

【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打工一个月五六千的收入。”位于郑开大道沿线的中牟县刘集镇祥符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振说,如今村里大部分村民已不再依靠种地为生。

王振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借助着郑开大道带来的发展机遇,村里边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中年人也纷纷选择在周边工地务工。

这种悄然改变,出现在郑开大道沿线许多村庄。

张长山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郑开大道打通后,方特、绿博园、奥特莱斯、电影小镇、只有河南等文旅商业项目纷纷在村子周边“落户”,帮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奥特莱斯的销售员,方特的售票员,电影小镇的保安、保洁,很多都是雇的周边村民。”张长山介绍,朱大汉村共有村民3000人左右,保守估计目前有七八百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轻人很多都去郑州、县城(中牟)打工,交通方便。”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8)

​​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9)

​​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10)

​“家门口就业”直接促进了村民们收入增加。

朱大汉村老党员李绍倾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村里一些年轻人在奥特莱斯做销售,有基本工资还有提成,销售旺季月薪可以过万。“这可比我们以前强太多了。”

今年75岁的李绍倾,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郑开大道的开通,同样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

如今的朱绍倾,闲来无事时,喜欢坐公交到郑州、开封两地的公园游玩。“一般都是从郑开大道坐公交去,很快。而且很多公园对老年人免费。”

【小区商铺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数百万收入】

河南商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毗邻郑开大道刘集镇、大孟镇等区域,不少村庄已经完成城镇化。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11)

​村民们走出宅基地,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漂亮的现代化小区。

“每个人65平方米,除了自住外多余部分还可以对外出租。”孙建军表示,除了住宅外,小区的商铺对外出租,每年也能为村集体带来数百万元收入。

“郑开大道拉近的,不仅仅是我们村子与城市的空间距离。”张长山认为,郑开大道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让村子变得不再闭塞,让村民们更容易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

张长山认为,郑开大道带来的便利,一方面帮村里很多人走上外出务工、创业的道路。另一方面也让更多在外事有所成的村民选择回乡创业。“有一些村民在外做生意,原来仓库、冷库都建在别的地方,现在自己村交通方便了,他们纷纷搬回来。”

一条路,真正地改变了沿线村民的命运。

C、崛起中的开封新区

【开封新区,从荒无人烟到人间烟火气的华丽转变】

不知从何时起,一大街、三大街、五大街等街道在开封人的世界里变得越发亮眼了起来,甚至成为了开封新区的代表性街道。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12)

​随着郑开大道开通和郑汴一体化的发展,万达广场入驻郑开大道与一大街的交汇处,开封市重点学校开封高中西校区、开封金明中学西校区、开封今明小学西校区、开封市宇华实验学校(原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开封校区)先后入驻五大街、三大街、二大街、六大街。

商场、学校、医院在开封新区拔地而起,由于紧邻开封北站,五大街附近的公交车可通往开封各个地区,这让因郑开大道施工而拆迁至开封新区的村民的心安定了不少。

野厂新村党支部副书记杜斌回想起2013年刚搬到五大街时的时光,“那个时候这附近都没有人,有些地方还都是荒地呢,这才几年的功夫啊,现在多热闹,啥都有了。”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13)

​2013年,野厂新村的村民签下了同意拆迁的协议,陆陆续续搬进安置房。从最初的不舍,到失去了田地入住楼房后的种种不适,再到深深爱上开封新区,仅仅只用了3年的时间。

“刚开始说拆迁的时候,老年人都不同意,住一辈子了不舍得啊!”杜斌说,村民们以前都是农民,刚搬过来的时候,种田种习惯还没改,小区能看见土的地方都种上了菜。

如今,开车行驶在开封新区,马路两边种满了花草,宽阔的马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尤为令人心旷神怡。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14)

​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商业体琳琅满目环绕在野厂新村安置房小区周围,在村委会的努力下,村民放下了种菜的锄头,走进小区附近的餐馆等店面寻了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走进小区,迎面而来的尽是村民幸福的笑脸。

【村民就业、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因郑开同城化的推进,村民虽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田地,但也在跌跌撞撞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杜斌说:“你看,现在小区里停满了小汽车,基本上每家都会有一辆,有的家庭有两三辆呢!”

村民曾经靠种地来谋生,如今在门口做起了小生意。据了解,安置小区附近的门面房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门面房的一部分面积归集体所有,一部分面积归村民所有,除了定期的分红外,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生活、就业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带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开封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封市的重点学校陆续在开封新区投资建校。

郑州夜市的最新规划(郑开大道开通15年)(15)

​“以前在村子里的时候,路不好走,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一大早出门送孩子去开封市区上学,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孩子,上学资源不那么好。”杜斌回忆道。

以杜斌的正在上高二的儿子和正在上初一的女儿为例,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需要开车接送,由于距离较远,路上需要半小时的时间,需要至少提前1小时出门。

搬到安置小区以后,隔一条街就是开封市宇华实验学校,女儿每天提前十五分钟出门,自己步行至学校即可。

“相信未来,我们村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生活在这里,一切都是最好的。”杜斌笑着说。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苗亚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