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这部电影的亮点(如果不是要歌颂)

八佰不是歌颂式战争电影,没有以英雄为主视角,而以逃兵和平民为主视角,这点在当下是非常值得肯定。

我本来以为八佰会突破以前国产战争电影的拍法,很遗憾八佰仍然是一部没有一个具体个体的人物塑造,以及个体对于战争的切片视角和感受的战争电影。单以剧情来说八佰也显得不那么流畅完整,很多情节都没有像其他商业类型片那样直白交代前因后果,信息线索都被快速剪辑碎片化了,导致电影对强情节需求观众也不友好,也算缺点。但八佰所要表达的主题非常统一完整。

管虎想拍的是没有爱国意识的民众如何在观看和参与四行仓库抗战的过程中觉醒和转变,而不是歌颂英烈这么直白的主题。所以八佰应该是主题和情绪驱动的电影,不是比较常见的情节和人物为内核的电影。

八佰这部电影的亮点(如果不是要歌颂)(1)

电影上半部分展示了逃兵、贪生怕死、为钱服务敌人,隔岸观火、尤唱后庭等等国家意识淡漠的民众。中间拍了勇士在四行仓库这个关注的焦点中激烈战斗和无所畏惧的英勇牺牲。

后段拍了黄浦江两岸的民众从心里只有老婆孩子父母,只有家,只有钱,只有自己,转变觉醒成心里还有民族,还有一个更加宏大的国家意识的抗日救亡民众。战士和国旗代表了国家的意志,能最直观的感染民众。所有的素材都是按照游离在国家意识之外的逃兵和民众们在战士和旗帜的感召下转变和觉醒这个核心逻辑组织的。

八佰这部电影的亮点(如果不是要歌颂)(2)

那么四行仓库的战士们在兵力对比下明知必败却义无反顾的战斗,他们是白白牺牲了吗?包括淞沪会战,包括整个惨烈的正面战场,他们都白白牺牲了吗?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已经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姜文的鬼子来了拍了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政府构建出现代国家民族意识的愚昧的农业社会老百姓。管虎的八佰好比鬼子来了的续集,民众在观看和参与抗战的过程中转变了,觉醒了,主动投入爱国斗争中形成真正的民族洪流中。管虎拍的就是转变这个主题,他还特意加入方记者这个从“汉奸“到战地记者的掉头级转变的形象,强化了主题,达到整部电影作者表达的统一性。

另外提一下,这部电影存在血腥暴力,不适合作为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在国外至少是pg18级,最好不要带18岁以下的孩子看。有个特写,一个十几岁的童军在窗口被炸,玻璃碎渣插满了脑袋和脸,给了大特写,营造血腥和恐怖感。还有一个场景,王千源没有讨过老婆,问姜武是什么感受,姜武绘声绘色的说了,这个应该也是至少pg18了。

八佰这部电影的亮点(如果不是要歌颂)(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