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

Sir有时候真怀疑你们是不是水军。

几个月了,后台持续有人吹爆一档综艺。

Sir顺着名字一找——

“音乐选秀”。

啥,这年头还没看腻吗?

“港综”。

啥,又拿情怀炒冷饭?

等等,8.6分?

行,就信你们这一回——

声梦传奇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

香港乐坛消失在我们视野多少年了?

Sir也算听粤语歌长大。

但一度对它产生“PTSD”。

它一出现,必卖情怀——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3)

甚至连港人自己,都慢慢忘却那个“黄金年代”:

00后们,郭富城刘德华,古天乐古巨基,傻傻分不清。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4)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5)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6)

香港音乐综艺,能做起来吗?

播出三个月,答案确定——

不仅能做。

还能“吊打”。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7)

01

真花钱

秘诀很简单,就一个字:

真。

首先,真金白银。

上来节目没开始,先砸三千万。

三千万放在国内节目,就算个零碎,可关键它砸了要干嘛。

不是包装,不是宣传,不是买热搜。

它拿来培训选手

一年前,节目组就从香港上千名参赛者中,重重筛选出15名选手。

这些选手并非天赋异禀,更多是音乐爱好者,而且很多都是学生。

小至14岁,最大也不过25岁。

为了训练他们,节目录制时间一拖再拖,光是选手前期的培训耗费就达到了3000万港币。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8)

再来,请嘉宾

大半个香港乐坛台前幕后请过来。

灵魂主理人(奶爸)李克勤。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9)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0)

导师,个个够格: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1)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2)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3)

周柏豪、泳儿、JW(王灏儿)、李幸倪、江海迦......

每集还会轮番邀请25位专业评审。

电台DJ、有的是著名音乐兼职、更是各大唱片公司的“大佬”。

没有媒体评审,没有跨界客串。

全是专业歌手、制作人、唱片公司代表、音乐媒体。

之后,更是出现首次使用的XR延展实境技术作为舞台特效。

炫,很炫。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4)

如此下重本。

这是要造下一批天王天后?

别。

别着急喊口号。

02

真听歌

节目真正开始,这操作Sir实在有点看不懂。

李克勤一句话来评价——

这是一档没有“味精”的节目。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5)

这哪是没有味精,简直没有味啊。

看第一期,Sir奇怪,这么豪华的演播厅,怎么一点气势没有?

歌手唱完,转头就走,赶紧把舞台让给下一位。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6)

按照内娱的操作,得安排些“罐头音效”,带动带动气氛吧。

但这档节目偏不加。

如果你想了解学员故事,找花絮来看,但节目不会给他们那么多戏,1-2分钟的介绍后,直接开唱。

有多真?

绝。不。修。音。

绝。无。后。期。

甚至。

掌声,都是现场收音。

因为疫情控制现场观众数量,掌声显得稀稀落落。

这对某些选手来说,简直灾难……

不客气地说,节目开始,基本就是大型翻车现场。

有飙高音飙到一半断气的。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7)

有音准严重偏差,全程毫无起伏的。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8)

甚至还有选错歌,最后自己发现完全hold不住的。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19)

此情此景,满屏的弹幕,尽是嘲讽。

评审也一点不护着。

你在台上忘我地演绎,台下可能是评委的如坐针毡。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0)

△ 这表情有够一言难尽的

各大评委要不就不开口,要开口就一语中的。

而且角度刁钻。

面对过于注重表演风格,而忽视了唱功的选手。

评委则是绵里藏刀地直接叫她花点时间多练下歌,不要本末倒置。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1)

而面对水准不足的学员,则是阴阳怪气地让对方有点自知之明。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2)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3)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4)

当然,吐槽之余,还是会给你点明方向。

面对不懂把控唱歌力度的选手,他则建议对方高半度,逼迫自己吊起嗓子,来让声线温柔。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5)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6)

就算你唱得好,但如果你意识不到要跟节目组安排的乐队配合,一样没法获得评委的芳心。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7)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8)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29)

句句实用,针针见血。

不是谁都会有勇气点开,并持续追这档《声梦传奇》。

它会让部分人感到“不适”。

不适于,它没有动不动百万调音的视听盛宴,没有煽情跌宕的“选手背景”,更没有故意设计的撕逼与爆点。

它注定只服务于一小群人。

一群哪怕要忍受瑕疵和平淡,也想追回那场纯粹“声梦”的人。

03

真音乐

节目里有一位选手很特别。

14岁学生来参赛,平时还得熬夜温习功课。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30)

又是一出励志追梦的故事?

抱歉,Sir说过了,没有。

第一集就翻车——

紧张失常,音准不佳。

评委没有丝毫安慰,听着她唱歌,底下原唱卫兰直接臭脸。

网友更是群嘲她KTV水平。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31)

这对一个14岁的小女孩而言,压力极大。

但她没有退。

背后再委屈,付出再多,节目组都不想花太多镜头去记录。

淘汰边缘,重回舞台。

幸好,她渐渐扛住压力,克服音准问题。

无论从唱功还是打扮上,都更懂得与歌曲和舞台配合。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32)

这是她的执拗。

也是节目的执拗——

别来虚的,舞台说话,实力说话。

Sir也终于理解,为什么许多人说这节目能“吊打”许多内地音乐综艺。

说白了。

“吊打”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不是制作水准,更不是选手水平。

而是我们早已厌烦和痛恨的——

沉溺于套路中的自以为是。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33)

批量产出的廉价感动。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34)

Sir统称为傲慢。

《声梦传奇》在制作与豪华程度上,当然不算顶尖。

但作为一档音乐综艺。

它做对了最该做对的一件事——

对音乐的谦卑与虔诚。

尽管香港乐坛经历过辉煌与落寞。

幸好它依然记得。

照亮那个时代的,不是别人。

正是我们对音乐纯粹的冲动与热爱。

是音乐本身。

香港人眼中的港台歌手 请来半个香港乐坛的港综(35)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海边的卡夫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