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车带无钥匙进入(私家车买来就是摆设)

十几年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里,私家车从稀有到普及,发展的太过迅猛了,走在大街上,满处都是车,路边上停放的比路上行驶的车还多,走进乡村去,也是很多家的院子里停泊着汽车,全国的城市道路,几乎没有不堵车的。

买的车带无钥匙进入(私家车买来就是摆设)(1)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部现在看来很普通的桑塔纳轿车,可以卖到二十七八万!那时候乘坐这种轿车的多是一些中型国有企业的领导,腐败之风由此开启,当时社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工人拼命干,挣了几十万,买个王八壳,坐个王八蛋!”接近三十万元的一部车,在那个年代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别的行业我不是很清楚,二三百人建筑施工企业,在有任务有资金的情况下,全年的产值能有三四百万都算超额完成任务了,利润也就是一部车钱。近三十万元的一部车,再配一名专职司机,对照现在也算是级别不低的领导干部了。那时候,很多国企面临改制,经营举步维艰,资金断链,经常拖欠职工工资,企业在这样艰难生存的环境下,首先也必须保证领导用车。那年月,能给这样的领导开车,绝对是一件美差,跟着领导混吃混喝自不必说,还能和领导及领导的家属亲近,会“做人”的司机,完全可以融和进领导的家庭,自然能摊上一些“好事儿”,同时,司机可以名正言顺的赚取出车补助,收入完全高出大部分的员工,“老练”的司机师傅还可以通过修车、加油等等赚取极高的外快。还有情商、智商更厉害的司机师傅,他们竟然可以参与到下级干部的提拔任命、人事关系的调动上,开车时,趁领导心情愉悦时替某人递上几句话,敲个边鼓,多数情况下,远比某人在岗位上苦干多年有用的多。给某个大领导开车,被下级的一类有想法的人追捧,甚至令一些副职们都相形见绌,更有能量的司机师傅,甚至可以狐假虎威的向下一级的领导索要到一些材料的采购计划,大鸣大放的做起了生意,让人乍舌。这类司机的嘴脸很清楚,领导面前如同奴才,外人面前趾高气扬,很另类的一种存在。如果现今某一位国企领导坐着上千万的豪车,大家一定会愤怒,可当年近三十万的桑塔纳,按照职工收入换算,现值何止千万的级别?要知道那时人们每月的收入也就是一二百元哦。好一些的国企每年利润可以达到千万、亿万,要拿每年的利润去武装座驾,现在是不是应该买的是直升机。

买的车带无钥匙进入(私家车买来就是摆设)(2)

说回私家车。私家车对于大部分来说,就像是一条内裤,没有吧,不舒服,穿上吧,也就那么回事儿。十几万、二三十万买回来,做为摆设的时间多,对于不作为上下班代步的人来说,一年十二个月,停在那里的时间至少也有十个月,保险费、保养费等养车的费用,一年万把公里的行驶里程,真不如租车、打车来的划算。有车也是面子,人家买了,自己没有,心里总是觉得少点什么,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提着大包小包回娘家,打车打不上,心里别提多沮丧了。真正的是买了没啥大用,不买吧,到用的时候又没有。经历十几年的演变,人们选择车子的观念也在变化,普通人量入为出,更加注重实用性,不再一味的迷信所谓的豪车。豪车自然是好啊,一部“保时捷”摆在那里,谁能不爱?普通人是买不起也养不起,欣赏一下,羡慕一下,就可以了。

买的车带无钥匙进入(私家车买来就是摆设)(3)

高速公路越修越长,城市道路越修越宽,可还是赶不上车辆的增长,走进那些人车混行的小区,个个如同停车场。国家需要汽车市场带动GTP,汽车制造效益好的仍旧属于合资企业,GTP是上去了,利润被合资方赚取了,吆喝声挺大,实惠不知道有多少。国产汽车均在低价位是运行,销量看似也挺客观,利润率肯定抵不过外企和合资企业。宏观失调,缺乏更加长远的规划,汽车工业跑偏也在情理之中。被别人赚了大钱,自己还要饱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困扰,赔钱的买卖。

买的车带无钥匙进入(私家车买来就是摆设)(4)

好在国产汽车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如同当年的手机市场。当年手机市场被摩托罗拉、爱立信、三星等外国品牌所主导,国产的华为、VIVO等走的也是低价路线,这些年国产手机迎头赶上,市场占有率和售价逐步提升,令人非常欣慰。如今的国产汽车似乎也在走国产手机发展的路线,比亚迪、长安等国产品牌的崛起,逐步缩小了与合资汽车的差距,特别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成绩,让人看到了希望。曾经说过一种假设,假如早些年的高官们不是去追逐“奥迪”,而是争坐“比亚迪”的话,比亚迪或许已经成为国际品牌了。爱国主义应该从管理者自身做起,而不是用爱国的帽子去诱导普通的民众,国货真的强了,价廉物美,那个疯了还去关注洋品牌。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