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时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时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1)

【诗词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作品之一了,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要求背诵的。这首词不仅我们很熟悉,也是辛弃疾自己的得意之作。

辛弃疾写词真是千变万化,好像就没有他驾驭不了风格。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这首《永遇乐》最能代表辛弃疾词的主体风格和写作个性。首先,这首词的主题依然是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统一国家,非常符合辛弃疾这个“爱国词人”的定位;其次,这首词风格豪迈慷慨,也很符合辛弃疾这位“豪放派”词人代表的身份地位;最后,这首词的写作技巧里面也包含了辛弃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辛弃疾善于用典,也非常喜欢用典。

喜欢用典,是辛弃疾词创作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且和其他的词人不一样,其他词人通常是化用唐诗中的名句,但辛弃疾却是“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时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2)

那么,今天我们就拿这首经典的《永遇乐》举例,来看看辛弃疾这位伟大的词人如何用典的?而这些故事又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第一个故事和孙仲谋,即东吴大帝孙权有关。江山纵然千古不灭,可风流人物当年成就的英雄霸业,如今又能到哪里去追寻呢?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应该是辛弃疾十分景仰的一位英雄人物,辛弃疾多首词引用了孙权的事迹。孙权在十八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孙刘联盟,在赤壁大战中击败了曹操大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等等。如此风流人物,怎不令英雄的辛弃疾景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第二个故事和南朝宋武帝刘裕有关。作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金戈铁马,俾睨群雄,那是何等的豪迈气概!

上阕引用的两个历史典故,孙权和刘裕,一个称雄江左,一个北定中原,都是锐意国家统一的英雄人物,也都曾经在京口建立过不世功勋。他始终不放弃对英雄的追觅,因为他自己,就想再现当年英雄的辉煌。

上阕怀古,下阕就将怀古之情拉回到了现实。京口作为南宋与金国对峙的军事要塞,辛弃疾镇守在这里,又应该如何作为呢?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时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3)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封狼居胥”用的是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典故,霍去病当年追击匈奴,匈奴左贤王失败逃遁,霍去病大胜于是在狼居胥山记功而还的事迹。而整句词却是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故事,刘义隆想要效仿当年的霍去病,北伐立功,可是仓皇出战,意图侥幸的最终结果是惨败。这里,辛弃疾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要避免重蹈仓促应战的历史覆辙。

由此可见,辛弃疾虽然终生都以抗金北伐为奋斗目标,可是他并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他用刘义隆仓促北伐遭致惨败的历史教训,告诫南宋统治者,尤其是这次的北伐统帅韩侂胄:抗金北伐当然是终极目标,但切不可贸然出击,以免遗恨终生啊!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在这里是写实,辛弃疾二十三岁从金国的山东回归南宋,到他六十六岁,已经过去四十三年了。因此这一句,其实还包含着他总结平生的意思。这四十三年来,他何曾有一刻忘记过抗金北伐的理想!京口的对面就是扬州。北宋灭亡之后,金兵好几次南侵扬州,曾经繁华的扬州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四十三年的绵延烽火,带给国家的是满目疮痍,带给自己的则是刻骨铭心的悲愤。可是南宋朝廷上上下下,哪里还会牢记亡国的耻辱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历史尘封了悲伤的记忆,时间消磨了意志。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第四个历史典故出现了,“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焘追击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一直到长江边,还在瓜步山建立了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了。写这首《永遇乐》的时候,正逢社日,而且应该是开禧元年二月的春社,也就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在这个祭祀的日子里,当词人回首历史,听到的竟是佛狸祠震耳的鼓声,看到的是在神庙中抢夺祭品的乌鸦。人们沉浸在暂时的太平之中,抗金意志越来越薄弱,谁还会记得曾经的国耻、历史的教训呢?!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五个典故就是历史上的名将廉颇了。六十六岁的辛弃疾以廉颇自居,强烈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志气。然而这样的反问中,也暗含着深切的忧虑和愤慨不平。当年的廉颇尚有赵王起问,而自己呢,恐怕是连过问的人也没有了吧,纵然有万丈雄心,又有谁会重视呢!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时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4)

辛弃疾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就在这年秋天,六十六岁的辛弃疾再度被罢官。辛弃疾归田以后,韩侂胄北伐果然如辛弃疾所预料的那样,因为过于仓促草率而遭遇惨败。历史的教训再次惨痛上演。这次惨败的结局,是南宋朝廷再一次向金人求和。

一二0七年,这也是辛弃疾生命的最后一年,在这年的秋天,六十八岁的辛弃疾抱恨长眠。在他临终前的一刻,他强撑起病体拼尽全力大喊三声:“杀贼!杀贼!杀贼!”这是他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也是最顽强的心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时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5)

这首词虽然使用了很多历史典故,但辛弃疾以超迈的才气、浓烈的情感,纵横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历史智慧与英雄悲情交错其中,不仅不让人感到晦涩隔膜,反而让人油然而生悲歌慷慨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