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妹妹的两个版本(红楼梦连载晴有林风)

晴雯死后,宝玉为晴雯写了一篇祭文,黛玉听后,建议将“红绡帐里,公子多情”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这一处改动,便是黛玉对晴雯的理解。

红楼梦林妹妹的两个版本(红楼梦连载晴有林风)(1)

聪慧敏感的黛玉,一向看人是很准的,很多事情她虽未说破,却在调笑中点到了,比如,有一次晴雯、宝玉、袭人三人吵架,黛玉劝架时,便称袭人为“好嫂子”,可见她对宝玉和袭人之事,是知情的。

“红绡帐里”太过风流旖旎,黛玉知道贾宝玉与晴雯清清白白,何来“红绡帐里”呢?所以建议改为“茜纱窗下”,不仅更有红袖添香之美,也更加贴切。

晴雯死后,除了贾宝玉,阖府上下鲜有人悲伤,但宝玉才祭完了晴雯,林黛玉就从花影中走出来,为什么这么巧?自然是因为黛玉知道宝玉祭奠晴雯,特意前来的。

晴雯虽然是丫鬟,虽然跋扈,却自重自爱。不仅自己不行“风流之事”——宝玉邀她一起洗澡,她断然拒绝;眼里也见不得他人的越界的行为,所以撞见宝玉替麝月篦头,张口就是一句嘲讽:“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

红楼梦林妹妹的两个版本(红楼梦连载晴有林风)(2)

黛玉和晴雯,黛玉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人生领悟,而晴雯则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两人均与宝玉情投意合,却也都未与宝玉发生过逾礼之实,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环境中,能洁身自爱、自尊自重如此,实属不易。从这一点上来说,“晴雯”的确有“黛玉”之“风骨”。

红楼中,晴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莫过于“晴雯撕扇”,此事的起因其实很平常——

宝玉因金钏之事心里不痛快,又受了黛玉、宝钗冷待,所以当晴雯收拾他的衣服时不小心摔坏了他的扇子时,就数落了晴雯几句。

若换了别的丫鬟,被主子骂几句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晴雯不一样,她从内心深处是不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的,所以她据理力争,说:

“二爷近来气大得很,动不动就给脸子瞧。昨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随爷去,丢了那么把扇子算什么,先时玛瑙碗、珍珠缸,也不知摔坏了多少,也不见你生这么大的气呀!就那么把扇子就这样,何苦来。”

红楼梦林妹妹的两个版本(红楼梦连载晴有林风)(3)

整段对话,晴雯并非是在情绪化地与宝玉争吵,而是有理有据地指出宝玉的问题,言语也并不偏激,如果不是放在那个尊卑界限明确的时代背景下,而是放下现代来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就是晴雯,你可以说她是不识时务、自我定位不清晰,也可以说她是率真坦诚、真实可爱。

作为整部红楼的主角,黛玉直言直语的名场面就更多了。

当周瑞家的把头钗送来给黛玉时,她眼见只剩最后两只,便问:“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

周瑞家的答:“各位都有啦,这两支是姑娘的啦!”

黛玉听完冷哼一声答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来的,也不会给我。”

红楼梦林妹妹的两个版本(红楼梦连载晴有林风)(4)

黛玉此语,单放在这一个场景下看,的确显得小气,可若设身处地地想想,她孤身一人寄居在外祖母膝下,虽得祖母宠爱,但从远近亲疏上来讲,一众下人自然是会将她排在几个姑娘之后的,所以,虽然此处只写了一件事,但在日常生活中,只怕是事事黛玉受的都是如此待遇,所以才会有“我就知道”之说。

虽身处逆境,却不自轻,率真坦诚,努力‬追求平等,不屑与那个时代的“虚与委蛇”为伍,不屑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作风‬,从这一代点上来说,“晴雯”的确有“黛玉”之“风格”。

#影视连载计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