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对策题解题技巧(如何理解国考提对策类题中的)

在做提对策题目的时候,要注意提对策的针对性,具体,和可行性。对策题目千变万化,答案也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提出的对策反映在我们的答案里都要体现这三个特性。

国考申论对策题解题技巧(如何理解国考提对策类题中的)(1)

一、提对策要有针对性

首先,何为针对性?指提出的对策或建议,是针对资料中的问题提出的。比如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女生说:“我今天不舒服。”男生马上回答:“多喝热水。”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也反映出这位男士没有“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至少要询问一句,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工作上出了问题?同样,反映到我们的题目中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个问题:“监督机制不健全。”那么既然机制不健全,我们在提对策的时候就要着重把对策重点放在设立监督部门,完善监督人员设置上。而不是答非所问地写上一句“加大监督力度”,显然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二、提对策要具体

具体指的是有具体做法,能够最高效率,有实操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有人跟你说:“我饿了。”你只回答她:“去吃饭。”乍看仿佛没有问题,但实际上等于一句敷衍的废话。因此,在我们答题中,也是需要把自己放置于材料中设想的场景,设身处地地想想,你写出来的这个对策,能否让人一眼就知道如何操作,从何下手,大概步骤是什么?比如说“提高对研发创新的重视”,短短几个字,让人无从下手,如果把其扩充成:“申请设立专门的研发资金,成立研发部门,完善研发人员配置,聘请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对研发产品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的资金到研发产品的完成都进行描述,就更加一目了然。

三、提对策要有可行性

对策建议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做”或“做不了”等都是不具备可行性。常见的限制可行性的条件有:规范、资源、技术、身份。首先规范,指提出建议要合法合规,合情合理。资源,主要指的是人力资源和财力资金,是否能够支撑对策的施行。技术通常出现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材料中,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技术、运营技术、操作技巧、工作技巧等。身份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当提出的对策或建议不在执行者的权限之内,措施将不具备可行性。比如政策法规的完善,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说明,是普通的公务人员身份在独立情况下无法做到的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