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电影的三个特征(磨金石教育干货知识分享)

剪辑(Film editing)的定义为: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剪辑可以说是始于电影,而电影在百年的历史中也诞生过不同的电影流派,这其中的种种理念与思想,也深刻的影响到了剪辑技术与思路的演变。

一、欧洲先锋派诞生原因

先锋派电影的三个特征(磨金石教育干货知识分享)(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欧洲先锋派并不同于之前讲的“布莱顿学派”与“德国表现主义”,具有基本统一的电影创作理念与组织;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虽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电影运动,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创作流派,它其中掺杂着“印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理念思想。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市场。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电影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并且美国电影诞生了世界级巨匠:大卫·格里菲斯、卓别林。

这两位为美国电影的崛起与称霸欧洲电影市场做出了不少贡献,而为了重振欧洲电影与抗衡美国电影,欧洲各国电影行业人士自发的掀起了这场“先锋运动”,经过了十余年的不懈奋斗,欧洲电影成功主导了上世纪20年代电影艺术创作,避免被美国商业娱乐电影侵蚀腐化。

二、欧洲先锋派运动主旨

先锋派运动的主旨是企图从电影的形像性和运动性出发,去扩大、挖掘电影的可能性,使电影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艺术。但是“先锋派”运动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从形式出发,以自我为目的,因此也未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作为一次艺术运动,许多实验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镜头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对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先锋派电影虽然林派众多,但在美学原则上,它们有共同的审美理想,具有一致性,那就是打破”趣味共同体”,反对既存的美学原则和叙事原则,这样就形成一些共同性的美学特征:

① 反叙事

②非理性

③抽象性

三、欧洲先锋派运动发展历程

在“德国表现主义”那期中,本人就表示过‘艺术之间大多都是相同的,是同一艺术理念下不同艺术形态的具体表现’的观点;上面我们也讲到了欧洲先锋派运动并没有统一的思想理念与组织,这主要是受到了当时欧洲现代主义思想[1]的影响。

因此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受影响,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先锋派(1920—1925)以法国印象主义电影为代表;

第二先锋派(1921—1926)以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为代表;

第三先锋派(1927—1930)是在当时苏联电影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纪录电影流派。

这里是磨金石教育,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剪辑、影视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相关的干货内容!

参考
  1. ^现代主义从文化的历史角度来说,是1914年前的几十年中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是艺术家为了反抗19世纪末期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出大家真正的感受与想法。现代主义以科学为基础,讲求理性与逻辑,实验探证。牛顿的力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弗洛伊德对自我的研究为现代主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