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

荀慧生《金玉奴》

谈荀派的手势

孙毓敏


荀派艺术是京剧旦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手势表演,风格独具,特点突出,是学习、继承荀派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梅兰芳先生大胆革新,将旦角的手从水袖遮掩下解放出来,给予美化并赋予艺术表演的生命力。荀先生的手势则是在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活化、真实化,这些被丰富了的手势表演动作,同各种表演动作有机地连为一体,能够生动地刻画古代少妇的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现将荀派手势,大致介绍如下: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2)

一、直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3)

二、侧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4)

一般用法是右绕左侧指,左绕右侧指。关键是用时需挺胸吸肚,立腰提神,梗脖悬臂,方可体现出人物的神态、性格以至年岁特点等。比如《金玉奴》一剧中,金玉奴唱“他将得中脸飞霜……”一句的“他将得中”时,用的是右绕左侧指的手势。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5)

三、眉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6)

一般用法是右手外翻绕至眉侧斜指,荀先生在这里又有创新,如《红娘》一剧中,红娘唱“款款的深情流露在眉间”一句时,荀先生双手落至腹部,右手指从腹部直线上升提至眉右侧,手心朝里,腕成四十五度直角,腕部用力,面呈稚态,仿佛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发现了大人的秘密。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7)

四、栽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8)

一般指法往往压腕上翘。荀派则有时故意提腕,使腕与指之间出现两头翘的反弧形手势美。如《红娘》一剧中,红娘刚刚上场唱“呖呖鹦鹉巧效言”时,右手扶小姐肩膀,左手斜上角指鹦鹉形成塑像状,就是用的栽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9)

五、圈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0)

圈指是右手向左划半个圆圈,指向左侧。但必须做到悬臂、提腕,还要配合立腰提身和梗脖的稚态。如《红娘》一剧中,红娘唱“只道她守礼无邪念”一句中的“只道她”就是用的圈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1)

六、腮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2)

分单腮指和双腮指。单腮指是一个右手食指指自己右腮,如《金玉奴》剧中,金玉奴念“空负貌如花”时,是用了单腮指;《红娘》一剧中,红娘唱“那张生只病得骨瘦如柴”一句时,“如柴”二字双手指腮手心朝里,而呈同情状。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3)

七、双胸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4)

双手手心朝里折腕指胸,如《红娘》一剧中,唱【流水板】一段的“我红娘”三字时,便是用这个手势。使用时要注意情绪和稚态的配合。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5)

八、划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6)

用左手食指或右手食指从对侧方向向自身胯边呈半圆形划半个圆圈,如《红楼二尤》一剧中,尤三姐念“我们又何必苦苦地追随呢!”一句时,为了强调“追随”二字的语气,使用划指的手势。此动作不可过快过快则会显得毛躁。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7)

九、反手下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8)

左手或右手食指向内划半个下斜形弧圈,反手指向下外侧,如《金玉奴》一剧中,金玉奴唱“又恐怕父不允难结鸾俦”一句中“父不允”三字使用的是左反手下指;而《红楼二尤》中,尤三姐唱“情愿捐生委沙泥”一句,用的是右反手下指。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19)

十、“反手三”和“反手招”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20)

这是荀派手势中特有的处理。以手指示三,手心向内,手背向外。如《红娘》一剧中,红娘念“年方二十三岁”时就是使用“反手三”的手势;红娘叫张生随她同行时,用的是“反手招”,也是手心向内,用中食指摇动示意,显得活泼、机趣。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21)

十一、摇手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22)

一般摇手只在胸前作兰花指状轻轻摇动。荀派的摇手手势有两个方法:一是平摇,在胸前作稚态频繁摇动,显得年龄很小。一是双手高举至头部以上,向前平斜摇动,并配合闭眼晃头,显得很深沉而伤心。如《金玉奴》一剧中,金玉奴唱“水连天天连水和哭诉无门”时,“无门”二字便用这一手势,以示心情沉重。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23)

十二、双手平压

为什么只有荀派很团结(孙毓敏谈荀派的手势)(24)

双手划半圈,平对下压,并具有一定的力量,如《红娘》一剧中,红娘念“你不要这么文诌诌的。有什么话,你就痛痛快快地说!”就用了双手下压的手势,显得干脆爽快。

戏剧报 1986-0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