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

#创作挑战赛#

本文导读:一、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养宠

二、历史名人养动物带来的祸患

三、历史名人与猫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1)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动物的迷恋,那可是登封造极的。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马、牛、驴、鹤、鹰、鱼、蛐蛐.....

大规模的养宠,动物代替人角斗的史料

1、唐朝在玄宗时代盛行斗鸡,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唐玄宗被戏称为“斗鸡皇帝”,因为唐玄宗属鸡,特设立一个专门养鸡的机构,叫作“鸡坊”。在这个鸡坊之内搜罗了长安城中的名贵斗鸡一千只,都被养在这个鸡坊中;还专门选派500个禁军子弟来饲养这些鸡。

2、清朝流行斗蛐蛐,也是一条庞大产业链,有人因蛐蛐飞黄腾达,有人家破人亡。《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促织》就是这样的悲喜剧: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小民成名因没有促织交差,被“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只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后来得到了神卜的指点,居然捕到了一只“状极俊健”的促织。举家庆贺,但是顽皮的儿子一不小心,弄死了促织。这个孩子知道闯了大祸,就投井自尽,幽魂化作一只促织,在斗场百战百胜,成就了他父亲的后半生富贵。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2)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3)

养动物带来的祸患:

1、春秋时卫懿公因为养鹤,达到疯狂的地步,他每次出行让这些鹤分班侍从,并依其品第分乘不同级别的车子。因为养鹤花费巨大,横征暴敛,卫国百姓开始仇恨、仇视国君,当北方的赤狄发兵来攻,卫国的百姓纷纷躲藏起来,不肯应募,而士兵受民间情绪的影响,也拒绝替卫懿公卖命。

卫懿公悔恨交加,下令驱散宫苑中的仙鹤,身披铠甲亲,召集小部分死忠部队开赴前线,卫军全军覆没,卫懿公战死沙场,随后尸身被敌军吃了。

2、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朱厚照,他十五岁即位,三十岁病逝,在位时间十六年。他生命虽短,却做过许多皇帝一辈子都没做过、也不敢做的事。他专门在皇宫建了“豹房”,养豹之外,还养过老虎,甚至还曾和老虎搏斗。饲养成本极高,耗费国家资源。又因为饲养这些动物而疏于政事处理,导致他留下昏君之名。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4)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5)

今天单说历史人物与猫,因为我养猫。

武则天用猫弄权

传说,当年武皇帝害死萧淑妃,萧淑妃死前留下毒咒:愿武则天为鼠,我为猫,永世咬住她的喉咙。武害怕,从此,命令宫中不许养猫。

事实是,武皇帝将猫和自己的爱鸟一起带到朝堂,鸟是鹦鹉,谐音“武”,猫是狸猫,谐音“李”,暗示:武、李一家亲,想向大臣们展示,自己的仁爱和控制能力。可惜那只小猫没有理解武皇帝的良苦用心,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把鹦鹉给咬死了。

“李”咬死了“武”,是不是暗合了后来的历史走向?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6)

资深猫奴——陆游

我们小时候就熟背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多么慷慨激荡,感人肺腑!其实,在写这首诗的同一天,还写了如下: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7)

陆游写猫咪的诗,不仅这一首,有数十首!

光是《赠猫》就有三首,还有《赠粉鼻》。他的猫都有名字。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

——《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陆游新得到了一只猫叫“雪儿”。雪儿这只猫像小老虎,又比老虎棒——会爬树,像骏马一样自由奔跑,但是不会拉车。

资深“猫皇”乾隆

皇帝养猫,不能叫“猫奴”吧?乾隆有十只狸花猫,让他的宫廷画师,创作了十幅画,名为《狸奴影》。以西洋画风精心绘制,将猫咪们的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在古代,“狸奴”是猫的别称,也可拆称为“狸”和“奴”。而“奴”又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有捕捉老鼠的用途,二是有亲切又可爱的含义。

乾隆帝的猫,名字那叫一个文雅,人也足可以借用:

飞睇狸、舞苍奴、翻雪奴、清宁狸、采芳狸、涵虚奴、

仁照狸、普福狸、苓香狸、妙静狸——还有修行的。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8)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9)

除了真猫,还有猫造型的摆件。乾隆还为此作了一首御制诗《瓷猫》:

动物何来埏埴成,官窑不辨宋和明。

笑中正自疑义府,指处真堪讽蔡京。

陶犬瓦鸡恰宜伴,鱼壁鼠漫须惊。

置于燥色牡丹侧,方识如丝正午睛。

这只瓷猫是一对猫形状的香薰,在故宫博物院中。

武则天唯一真容(人与动物的故事)(10)

下期:人与动物的故事(二)

#冬日生活打卡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