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小时候的记忆(昆仑奴来源考证)

昆仑奴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个独特群体,主要是指隋唐宋时期一些贵族和富豪所使用的肤色较深的奴仆,而这些奴仆也基本上都是通过海外贸易被贩卖到中原地区的,在宋朝之后这个人群逐渐消失,因此也在后人眼中成为了非常具有神秘感的一个群体,那么昆仑奴这个群体为什么会被叫做“昆仑奴”,他们又究竟是来自哪里呢?


为什么叫“昆仑奴”?

其实关于昆仑奴为何被叫做昆仑奴,在中国史书里也可以说有一个相对笼统的答案。因为在二十四史中的《南史》里就曾说:

自林邑以南,皆拳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根据现代的认识,这里面的林邑是指今天越南中部的一个古王国,所以这段记载的含义其实也说的比较明白,就是说在越南中部以南,当地土著居民都头发卷曲,肤色黝黑,所以把他们统称为昆仑。所以这段记载其实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昆仑”一词和“昆仑山”之类的传说或者记载完全无关,它是“黑色”的一个代名词;二是“昆仑”一词其实不是指具体某个地方,而是泛指,也就是凡是越南中部再往南的地区,特别是当地居民肤色黝黑的地区,就都叫昆仑。

昆仑奴小时候的记忆(昆仑奴来源考证)(1)

林邑国古迹遗址

但这段记载却没有说明为什么居民“拳发黑身”的地区就叫昆仑,因为“昆仑”在汉语里并没有黑色的意思。所以近代很多学者在考证昆仑奴身份的时候,也把很大精力放在了论证“昆仑”这个词到底为何成为了“黑色”或者“黑人”的代名词上。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昆仑一词来源于古突厥语的qurum或者kurnm,而它的本意是“黑烟灰”,后来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人黑。所以这可以说是为什么人黑就要被叫成“昆仑”的一个可能的解释了。

“昆仑层期国”与桑给巴尔

而在确定了“昆仑”代表“黑人”这个含义之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我们有了一把解开昆仑奴究竟是何人的钥匙。这里我们再说一个唐宋时史书里提到过几次的昆仑奴的来源地之一,叫昆仑层期国。关于这个国家,在宋朝的古籍《诸蕃志》里有这样的记载:

昆仑层期国西有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蚪发,诱以食而擒之,卖与大食国为奴,获价至厚。

也就是说在这个昆仑层期国西边有海岛,上面的土著肤色特别黑,所以昆仑层期国人经常诱捕这些土著,然后卖给阿拉伯人当奴隶,获利极其丰厚。这个国名里,“昆仑”当然是没有太大疑问了,就是指这个国家的居民也是肤色较黑,对于“层期”的含义,许多学者认为它就是指唐朝时经常出现的“僧衹”一词,而唐朝时的“僧衹奴”或者“僧衹童”被认为是昆仑奴的一种,或者有时作为其同义词使用。而“僧衹”的含义,现代中外许多学者经过考证之后多数都认为是指非常东海岸的桑给巴尔,“僧衹”和“层期”都是“桑给”(Zangi或Zanzi)一词的音译。

昆仑奴小时候的记忆(昆仑奴来源考证)(2)

描绘古代非洲黑奴贸易的画作

而大家这样认为,除了这两个译文发音的类似之外,还跟“桑给巴尔”一词本身的含义非常有关,因为桑给巴尔虽然位于黑非洲,但很早就有阿拉伯商人活动,所以这个名字是个阿拉伯语名字,阿拉伯语的这个名字又源自波斯语,而它最初的含义是“黑人之国”。那么这样一解释,大家是否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昆仑层期国”这个国名是意译加音译,昆仑一词是翻译了“桑给巴尔”黑人之国的意思,而“僧衹”和“层期”则是音译,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人其实也把桑给巴尔称为黑人国,而且说的很明白它就是昆仑奴和僧衹童的主要来源之一。

昆仑奴的复杂构成

所以综合这些记载,毫无疑问非洲桑给巴尔周边的非洲黑人是隋唐宋时期中国昆仑奴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这种判断敢符合许多历史记载里对昆仑奴的描述。比如东晋简文帝的妃子李陵容,就曾因为“形长而色黑”而被宫里其它人戏称为“昆仑”。也就是说无论李陵容本人是否真是“昆仑奴”出身,身材高大和肤色黝黑都无疑是昆仑奴的典型特征。而在另外一些记载中,还有昆仑奴“有绝力”的记载。而身材高大和力大无穷这些特点都明显不符合另外一个昆仑奴的可能人群,也就是东南亚人的特点,因为东南亚人,无论属于哪个人种,其相对共同的特点都是身材相对矮小,所以跟这些古籍里昆仑奴的典型形象明显是对不上的。

昆仑奴小时候的记忆(昆仑奴来源考证)(3)

描绘古代阿拉伯黑奴市场的画作

而阿拉伯奴隶贸易其实是在世界古代史上非常著名,也持续了时间非常长的大规模贸易。从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就开始从非洲抓捕了大量非洲班图黑人贩卖到欧亚各地,而这些班图黑奴当时就是被称为Zanj,这个词在现代被翻译成津芝,但其实它和“桑给巴尔”里的“桑给”是同一个词,所以这也更近一步说明被视为“昆仑奴”的一种或者是同义词的“僧衹童”其实很有可能就是直接由阿拉伯人从非洲贩卖到中国的非洲班图人。

昆仑奴小时候的记忆(昆仑奴来源考证)(4)

昆仑奴的主要来源之一桑给巴尔岛的位置

当然我们在前面说了,“昆仑”这个词是一个泛指,凡是今天越南中部再往南且居民肤色较黑的地区在唐宋时期都可以被称为昆仑,所以其实昆仑奴里当然也不光是从非洲来的人,其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是东南亚人。比如古籍里也有记载说有的昆仑奴“人物小而色黑”,而有这种特征的昆仑奴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来自东南亚。但这类昆仑奴也有可能并不是东南亚主流的马来人群体,而是来自一个极其稀少种族,叫尼格利陀人。尼格利陀人是分布于从印度安达曼群岛到泰国及至菲律宾的一个稀有人种,其男性平均身高还不足1米5,而且明显比普通东南亚人肤色更黑,而这两点也都更加符合“小而色黑”这类昆仑奴的特点了。

昆仑奴小时候的记忆(昆仑奴来源考证)(5)

一名尼格利陀人

至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更加常见的马来人以及印度黑人达罗毗荼人,应该在昆仑奴里也占据有一定比例。比如根据根据宋朝的一本古籍《萍洲可谈》记载,当时广东地区有不少富人家里蓄有黑奴,而其中有些人“入水眼不眩”,说明水性极好,这种特点跟长期以海为生的东南亚一些民族确实是比较像的。


所以总体来说,昆仑奴和昆仑一样,在古代的多数时候都是一个泛指的名词,即相对来说肤色较黑,被从外国贩卖入中原成为奴婢的人都会被称为“昆仑奴”,其中既有非洲黑人,也有尼格利陀人,还有其它东南亚人。而在其中,非洲黑人所占比例绝对不低,而且因为其形象在当时的中原人眼中非常有特点,使得很多严肃史料和包括唐传奇小说《昆仑奴》里所描绘的昆仑奴其实都是非洲黑人的典型形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