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天空气(新媒关注北京今冬空气异常好)

新媒称,秋冬季节烧煤取暖容易产生空气污染,环境治理有方的北京市今年有望达到PM2.5浓度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标。但专家也指出,要达到更高标准,北京还需在关停散乱污企业以及减煤脱煤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22日报道,北京市民杨晶(35岁)每次看到蓝天白云,都会忍不住拍照晒在朋友圈。

不过今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入冬以后,她已经很少这么做了。“感觉这几个月,几乎天天都是蓝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放上朋友圈也没多少人点赞。”

有望年底完成“大气十条”目标

报道称,北京秋冬季节是采暖季,各地因烧煤取暖而容易产生空气污染。不过不少北京市民都发现到,今年入冬以来北京地区空气质量异常良好。受访专家说,除了政府的环境治理手段收到成效,也多亏了“天帮忙”,北京今年有望达到细颗粒物(PM2.5)浓度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标。

不过专家指出,要达到中国国家标准、甚至是世卫组织的标准,北京市还需在关停散乱污企业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继续减少用煤,甚至完全脱煤。

中国政府在2013年出台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要求在2017年底之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也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据北京市环保局最新数据,北京11月的全市PM2.5浓度达到46微克,为历史同期最低,也接近世卫组织建议的25微克以下。

同时,北京今年1月至11月的平均PM2.5浓度已达58微克,有望在年底如期完成大气十条的目标。

年初刚创下最长重污染连续预警纪录

报道称,北京今冬的蓝天,迟至今年年初都是无法想象的。今年元旦期间,市里被“雾霾锁城”,重污染预警两度被延长、重污染情况持续超过200个小时,创下了北京持续空气重度污染及连续预警总时长最长的历史纪录。

而今,实时播报空气质量的“在意空气”应用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北京10月以来只出现过六天(7%)中度以上污染。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北京今年经常出现蓝天白云,靠的是“人努力、天帮忙”。

他说:“北京处在华北平原北端。过去几个月,每隔几天就有较强冷空气活动,北风一吹,就把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清洁空气输送到北京,也吹散了污染物。”

“更重要的是,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淘汰了不少燃煤电厂、重污染工业企业、加强督察执法,以及加速淘汰高排放车辆,这都有助减少污染物。”

“煤改气”“煤改电”起作用

绿色和平中国区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告诉《联合早报》,除了大型工业企业限产,“煤改气”“煤改电”也在控污方面发挥了作用。

报道称,根据官方部署,今年10月底前,京津冀28个城市要完成300万户以上的以电代煤、以气代煤。

李硕说:“燃煤取暖是冬季两大污染源之一,如果能有效控制和减排,就能改善空气质量。”

马军则分析,若优先测算民用天然气,供应是足够的。问题是,大规模高耗能企业也进行“改气”工程,推高了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

报道称,他说,由于涉及到企业利益和地方经济增长,一些产能落后、高能耗、污染问题严重的大型企业仍获准继续运行,并通过煤改气来确保环保评估过关,结果同民用天然气形成了市场竞争。

马军认为,此类产能落后的企业应加速淘汰。

展望未来,马军说,北京既然已实现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标,下一步应朝国家PM2.5浓度标准迈进,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报道称,中国定下的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标准为每立方米35微克。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应逐步改善空气中PM2.5浓度,从35微克到25微克,最后达到15微克。

马军说:“我们达到PM2.5浓度60微克已经很不容易,也是巨大的进步,但距离国家标准还有一段路,而且在国际上,这还已经是比较宽松的标准。北京接下来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说,民用散煤和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还要加大,继续推进煤改气,才能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报道表示,由于燃煤是空气污染的一大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提出,应进一步压减燃煤用量。

他说,煤炭使用已在2013年达到拐点,目前燃煤占能源使用比例为62%。他估计,这占比还需下降到约40%。

杨富强说:“煤炭逐步被淘汰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北京燃煤量是800万吨,到了2020年预计会下降到200万吨,甚至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北京完全脱煤,改用天然气或电力。”

北京冬天空气(新媒关注北京今冬空气异常好)(1)

资料图片:2017年12月21日拍摄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美景。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港媒:环保成中国官员考核新标准 空气质量糟糕或被约谈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港媒称,中国各地的官员每个月都要等一张成绩单。他们想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乡镇和区的排名——不仅是经济状况,还有空气质量。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3日报道,月度空气质量排行榜上的前几名将得到高达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奖励。那些空气质量最糟糕的地方将被开罚单,而且当地官员还要被约谈作出解释。

济南的一份官方报纸在有关约谈的一篇报道中说:“(官员们)对排名靠后深感惭愧。他们承诺将痛定思痛……采取特别措施。”

报道称,中国清理空气、河流、湖泊和土壤污染的努力受到一些官员的阻挠,因为几十年来这些官员的事业前途取决于能否推动经济增长。但随着环境保护成为未来5年的重点,北京正努力用一项新标准——绿色目标——来评判官员是否改变了把增长放在首位的思维。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中国治理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安·格贝尔说,环保正在成为官员的新战场,他们过去是根据经济成果和社会稳定来争取获得提拔的。

格贝尔说:“如今有了第三条标准。并不是某条标准比其他标准更重要。但如果你在某个领域不作为,那其他所有成绩都将被视为无效。”

报道称,这场引人注目的解决困扰中国许多城市的雾霾的运动,见证了空气质量成为首要环境指标之一,它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

报道表示,中央和省市相关部门每月都发布空气质量排名。在某些地区,如果排名糟糕,当地领导要被约谈,在另外一些地区,地方政府要接受巨额罚款。

报道称,在首次把空气污染与地方预算联系起来的尝试中,山西省大同市因10月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进步最大而在上月获得了9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晋城市因空气质量改善不力被罚1590万元人民币。

在11月举行的一次治理污染会议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强调,要将压力传导到地方。他还说,北京市今年实现关键目标的压力仍然较大。

分析人士称,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因任由工厂污染环境而落马,这也对整个官僚机构起到了强烈警告的作用。

报道称,2014年修订的环保法明令处罚包庇环境违法行为的官员。自去年7月以来,督查小组被派往全国各地督查环保工作,已有1.2万名官员被处罚。

报道表示,有些地方对这场运动态度冷淡。河北省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监督志愿者说,他听见地方环保官员抱怨,为解决政府督查人员发现的问题,他们必须加班和取消假期。

内地媒体还报道称,有些城市在督查前把工厂统统关闭,不管这些企业是否遵守环保规定。

报道称,美国史密斯学院的中国环保政策专家丹尼尔·加德纳说:“这些督查小组到地方处罚官员是新做法。”环保已经成为本届领导班子的标志性运动。十九大报告中反复提到“环境”和“生态文明”,但没有提到经济增长目标。

加德纳说:“一再提及环境问题,这表明这个问题有多难。地方官员习惯于关注经济增长……突然改变这一思维模式是个挑战。这正是这场运动的真正含义。”

报道称,为此,中国国务院去年12月公布了评价地方政府表现的所谓绿色发展指标体系。90%以上的内容与环保相关,不到10%与经济增长相关。

同时,在地方官员离职时既要评估自然资源的变化,也要评估经济资产的变化。

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表示,要想让官员像积极完成经济增长任务那样积极投身环保工作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北京冬天空气(新媒关注北京今冬空气异常好)(2)

资料图片:2017年11月1日,湖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朱坚在长沙县一处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试验田里提取土壤样本。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英媒关注中国北方煤改气供暖:空气变干净 但费用也变高

参考消息网11月17日报道英媒称,北京燃气集团表示将在15日前给北京地区超过328个村子输送燃气,以达到政府提出的在11月15日开始用天然气取暖的要求。

据路透社11月15日报道,53岁的北京郊区农民王英(音)终于用上了清洁能源的暖气,但费用更高了。

报道称,从今年11月15日开始,中国北方数以百万计像她这样的农民都享受到了煤改气取暖的待遇。

报道称,北京燃气集团的工程师在上午9点将她的新燃气锅炉连接到了城市网络中,并测试了她家的厨具和取暖设备,然后就去小张湾村其他人家继续调试。今年冬天,这个村庄将首次不再用煤作为取暖和燃料的主要来源。

中午的时候,王英第一次在新的燃气炉上给儿子做了饭:炒鸡蛋和蒸饺。

“这是我第一次用燃气做饭和取暖。确实干净多了。”王英说。报道称,以前她的院子里都是煤渣,现在则铺上了白色的地砖。

报道表示,她说,“我现在就是担心燃气取暖会贵得多。”

据报道,王英说,今年冬天她家大概要花8000元的取暖费。而去年冬天烧煤只花了5000元。

报道认为,这是王英这样的当地居民要为清洁能源付出的费用,在中央政府的清洁环保措施下,煤炭正在逐渐被淘汰。

为了节省费用,王英说她准备在晚上6点孙子放学后再开始取暖。

报道称,在送气的第一天,负责该村煤改气项目的工作人员吴剑锋(音)一直在忙着工作,给村里40户人家进行管道和炉子的安全检查。

“以前我们从没有过这么大的工作量。工程师小组这个星期天天都工作到半夜给每家调试。”吴剑锋说。

北京冬天空气(新媒关注北京今冬空气异常好)(3)

工作人员在北京小张湾村居民家中进行煤改气作业(路透社)

德国记者实地感受西藏:空气清新洁净 智能手机无处不在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德国《青年世界报》11月26日刊登了德国记者安德烈·施泰尼格尔对西藏的采访纪行。文章摘编如下:

“扎西德勒!”——我们的西藏导游罗布(音)在拉萨机场用这句话欢迎我们。他脖子上戴着一条白色的丝质哈达,那是欢迎用的丝巾。在通常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我们立刻感觉到的一点是,这里的空气明显不同,比别处更清新洁净。

文章称,前往青藏高原的人应该缓慢行事。人们最好像登山者那样分阶段攀登。像我们这样从低地直接飞到西藏心脏——海拔3600米的拉萨——的人是不明智的。从2000米起,每天攀登的垂直高度不应该超过500米。冒进的人会出现头晕、恶心、心跳加快、头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肺部或脑部水肿。

文章称,拉萨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坐落着大昭寺,它离我们下榻的酒店仅几步之遥。该寺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圣地之一。据说每位虔诚的佛教徒一生至少应该朝拜该寺庙一次,并绕它行走三圈。

文章称,无数游客费力前来朝拜大昭寺是值得的:寺内的走廊和殿堂内有数不清的佛像,数以千计的蜡烛烛火辉煌,浓重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卷成小捆的钞票被放在佛像脚下。

文章称,像罗布一样,大多数西藏人是佛教徒,并且非常虔诚。因此令我们惊讶的是,离大昭寺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清真寺。“穆斯林和佛教徒相处得很好。”我们的导游说。

文章称,布达拉宫也像大昭寺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它最早的墙基可追溯到7世纪。它那包括999个房间的13层建筑物是封建僧侣特权阶层的遗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进入西藏前,封建僧侣特权阶层一直统治那里。

罗布解释了他对近代史的看法。他说,在解放军进军之前,封建领主和僧侣特权阶层对奴隶和农奴实施统治,可以不受惩罚地折磨和杀害奴隶。大量的农奴没有权利,没有受过教育,受到剥削和压迫。特权者利用人民的虔诚宗教信仰控制他们。后来,他们被从农奴制中解放出来,当时仅仅被世界其他地方视为充满异国情调的边缘地区的西藏也出现了进步——包括全民教育和全面的医疗体系。

文章称,西藏在很多方面都令人激动。乘坐大巴在西藏旅行途中看到的景象非常壮观。六七千米的雪山从车窗外闪过。游客的目光投向无尽的远方。深蓝色的湖泊波光粼粼。大巴一直把我们带到海拔5000米高的地方。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几乎没有冰雪。罗布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对整个喜马拉雅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冰雪减少意味着水源也减少。而水源减少对农业是不利的。

文章称,当我们穿行在与青海和四川接壤的地区时,我们随处会遇到农民。他们用古老的方式在田地里劳作,用牦牛拉犁。智能手机在这里也是无处不在。即便在寺院里,僧侣也在摆弄手机。

北京冬天空气(新媒关注北京今冬空气异常好)(4)

资料图片:西藏布达拉宫广场(2014年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英媒称印度对中国空气羡慕不已:北京治污能力更强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英媒称,本周,浓密的雾霾笼罩印度北部,当印度政治家们因谁应该为此事负责争论不休时,印度国民对边境另一侧的中国羡慕不已,中国空气中微粒水平已持续多年下降。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印度很多人认为,北京对抗空气污染问题的能力更强,人们指责称印度的问题在于该国乱哄哄且低效的民主。不过中国专家警告称,在几年改善之后,污染开始卷土重来,显示经济活动发挥了与政治同样大的作用。

本周,新德里污染真真正正爆表,达到美国大使馆空气质量指数999读数上限,但污染只要超过100就可视为不健康。8日下午,新德里空气中细颗粒有害物质即PM2.5数达833,北京为76。超过300就是有害的。两城市间的区别反映了近些年更大的差异,新德里取代北京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

北京大学研究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北京周边地区PM2.5水平下降27%,没有机构整理过新德里相应数据。不过《金融时报》对之前公开数据的分析显示,同一时期新德里PM2.5水平增加超过12%,不过这些数据不包括去年冬天,去年冬天新德里出现了几年来最严重的雾霾。同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二氧化硫上,最新一期《科学报告》杂志上刊登研究发现,自2007年以来,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跌75%,而印度上涨50%,这让新德里倍感挫折,很多人指责国内政客没能解决问题。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威功·马图尔说:“印度和中国的区别在于,在印度,这件事变得更加政治化,做任何事情前,都需要各邦和各党政客磋商。”新德里首席部长阿尔温德·凯杰里瓦尔本周在关闭学校、重新提出汽车单双号限行措施之前,将新德里比作毒气室。不过凯杰里瓦尔最后还是与旁遮普邦首席部长阿马林德尔·辛格在推特网站上陷入了争论,内容是关于如何阻止辛格所在邦的农民焚烧稻茬——这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更容易就面临的问题达成协调的政治措施,例如关闭工厂,削减钢铁和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政府命令国内各大钢铁生产商今年冬天削减产量近50%。

职业与环境健康中心负责人TK·乔希说:“印度政治家有一种很奇怪的看法,认为我们发展起来之后,就能对污染采取措施,问题是我们如果不向公共卫生投资,就发展不起来。”他补充说:“北京解决这个问题要好得多。”(编译/魏晓慧)

北京冬天空气(新媒关注北京今冬空气异常好)(5)

11月13日,印度德里遭遇雾霾天气

美媒称中印都面临空气污染威胁:但只有中国在治理它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美媒称,根据英国《柳叶刀》污染与健康研究委员会的一份最新报告,印度是世界上与污染有关的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在2015年全世界因污染死亡的总共900万人中占了2.5%。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0月25日发表题为《印度和中国都面临致命的污染——但只有一个国家在治理它》的文章称,空气污染是主要原因。2015年,全世界与空气污染有关的650万死亡个例中有181万发生在印度,占总数的28%。这份报告显示,空气污染致死人数是与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有关的死亡人数之和的两倍,是战争和各种形式暴力致死人数的近15倍。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死亡个例大都是因为非传染性疾病,比如心脏病、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

文章称,导致空气质量糟糕的主要原因包括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汽车尾气排放、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重工业、建筑施工以及收获之后在农田进行的焚烧活动。

印度和中国受影响最严重

文章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PM2.5浓度的日均值不应超过每立方米25微克,年均值不应超过每立方米10微克。但在新德里,PM2.5浓度有时会飙升至每立方米1000微克左右,其浓度之高真的会令许多污染监测设备爆表。

PM2.5指的是细微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微粒,小到足以直接进入肺部和血液。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之下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甚至是心脏病和中风。

文章称,印度政府尚未采取能够给污染防治带来革命性变化的行动(尽管印度最高法院在今年排灯节期间禁止销售烟花爆竹以维持空气质量——不过遭到了印度教宗教团体和普通民众的抵制)。相反,中国则在几年前就认识到了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根据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数据的分析,2010年至2015年间,印度全国的细微颗粒物浓度上升了13%,而中国则降低了17%。新德里PM2.5浓度的年均值在每立方米150微克上下,而北京约为每立方米60微克。总的来看,新德里PM2.5浓度的平均值约为北京的3倍,是WHO标准的15倍。

印度可以向中国学习

文章称,印度应该向中国学习。两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工业化使大量人口脱离贫困的大国。环境恶化一直被视为这一过程的附带损失,就像美国、日本等最发达经济体已经经历过的那样。

但是,正如著有《窒息:你害怕了解的有关污染的一切》一书的记者珀勒维·艾亚尔所指出的那样,要让政府和民众开始像关注经济增长一样关注污染,通常需要一个“拐点”。她指出,在北京,这个拐点就是“2008年奥运会”。当时,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把(中国的)肮脏空气拖上了头版头条,从此一直占据了那个位置”。

文章称,中国近年来采取了各种污染防治行动,包括设定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具体目标、建立大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网络、要求企业必须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对违规企业处以高额罚款等。虽然是中国的一个主要能源来源,但燃煤发电厂和钢铁企业都已受到了严厉整治。鉴于汽车尾气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还实施了限制购买和使用机动车的措施。

污染防治能够盈利

文章称,亚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之所以位居世界上污染最严重城市的行列,是因为一个普遍却错误的观点,即污染是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且对自己有利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不作为和环境恶化会带来巨大的代价,而解决办法却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为了说明这一点,《柳叶刀》的报告指出,每年因污染导致的福利损失约为4.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经济产量的6.2%。而仅仅在美国一个国家,对于污染防治的投资自1980年以来已经给美国带来了每年2000亿美元的回报。(编译/王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