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邑在六合程桥(古城邑在六合程桥)

古城邑在六合程桥(古城邑在六合程桥)(1)

古城邑在六合程桥(古城邑在六合程桥)(2)

程桥镇一号墓出土的青铜编钟。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南京自古山环水抱,钟灵毓秀,江山形胜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区就出现了棠邑、濑渚邑等古城邑。

邑是商周时期民众的聚集地,相当于城市或大型的村镇。这些城邑规模不大,多作为小型县邑级城池或军事城堡,是南京古城建筑史的肇始阶段。

如今,这些古城邑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在古籍中见到关于其位置的大概描述,确切位置不得而知。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收获的一些关键信息,人们正在一步步接近其确切所在。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信息管理与公众服务部主任骆鹏介绍,棠邑是南京辖区内最早的行政建置,旧志记载其位于今长江北岸六合区雄州镇之北或西北。从地理位置上看,此处是吴国西伐楚国、北进中原的军事要地。

有关棠邑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秋,楚子为庸浦之役故,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不出而还。”

春秋战国期间,棠邑的归属随着列国战事几经变化:

公元前506年,吴国大举进攻楚国,夺回棠邑;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尽得吴地;

公元前355年,楚灭越,棠邑复属楚;

公元前224年,秦国将军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一年后,王翦消灭楚军主力,进而平定江南,棠邑也被纳入秦国版图。

从历年来的考古发现来看,六合区雄州镇西北的程桥镇周围,先后发掘过三座被认定与吴国有关的贵族墓葬。其中,一号墓出土了青铜鼎、缶、带铭文的“臧孙”编钟等青铜礼乐器,剑、戈、矛、戟等兵器以及车马器、玉器和铁器;二号墓出土了青铜鼎、编钟、编镈等礼乐器和兵器;三号墓出土了带有铭文的青铜礼器、铜剑、铜匜等。

这三座墓葬,是江苏东周时期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此外,程桥镇周围还分布有众多的大型商周文化遗址,故可推断古棠邑大致在今六合程桥镇一带。

秦始皇横扫六国后,划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清顺治《六合县志》:“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更棠邑为棠邑县,属九江郡”,此为棠邑建县之始。

秦棠邑县辖区甚广,但治所不详。秦灭亡后,楚汉相争,棠邑县初属楚,到了公元前204年,楚九江王英布以其地归汉。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封陈婴棠邑侯,为棠邑侯国。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改棠邑为堂邑,次年废除堂邑侯国,复为堂邑县,属临淮郡。东汉建武年,改属徐州广陵郡。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废尉氏、堂邑、方山3县,并置为六合县,属方州。六合之名沿用至今。

2013年,南京宁天城际轨道交通方州广场站施工中发现古墓,从出土陶器、五铢钱、铜镜等文物判断,墓葬时代为西汉中期的昭宣时期。墓葬有木椁主室,还有器物坑,类似诸侯王、列侯等级才可使用“正藏”“外藏椁”制度。器物坑内陪葬车、马及人俑都是高等级墓葬才有的随葬品,这些都是南京地区汉代墓葬的首次发现,由此可见墓主人地位的尊贵。由于没有出土明确的文字资料确认墓主身份,推测墓主非富即贵,或与堂邑县里达官贵族有关。

近年来,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今雄州镇一带发现了大量建筑遗迹和高规格的汉代墓葬,就此推测汉棠邑县城已移至今雄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