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8的乘法口诀笔记(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 窗2o

【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 乘法的意义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 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为紧接着学习《8的 乘法口诀》的铺垫,更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 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纵向来看,是小学阶 段乘法运算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 要作用。因此,我立足单元统整,进行整体规划,使本单元形成一个相互 沟通的有机整体。

【学情分析】

通过以往的数学学习,学生也已经形成了分小组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开展自主探究,有一定的独立探究问题、解决数学 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对学生“小老师”的培养和训练,也让学生敢于大胆 交流自己的想法,能有序地讲解表达。这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有 利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来编写7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并运用 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以及应用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 忆和理解。

2、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对7的乘法口诀记忆较为熟练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 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 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创编并理解记忆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凯蒂是一位很好学的小朋友。她学会了缝沙包后还想学学其他的手艺, 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呢?(出示情境图1)是叠纸啪。

纸啪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玩具,(出示准备好的 纸啪)看,这就是一个纸啪。(适当展示一下)

2、 谈话:请你认真看情境图,能发现什么数学信 息? 预设:(训练尽量说完整)

二年级上册数学8的乘法口诀笔记(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1)

(1)我发现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每组7人,有2

组。

  1. 跳舞的每组有7人,有4组。
  2. 叠纸啪的有7人,每人叠7个。

3•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根据收集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1. 一共能叠多少个?
  2. 玩老鹰捉小鸡的一共有多少人?
  3. 跳舞的有多少人?

谈话: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而且会思考,提出的问题真有研究价值,为同 学们点赞!

二、 解决问题,引出课题。

那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能叠多少个?(板贴:一共能叠多少 个?)

这个问题谁会列式?

预设1: 7X7-(板书)

预设 2: 7X7=49

谈话:7乘7是不是等于49呢?咱们就一起先来研究一下有关7的乘法口 诀。(引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窗1的情境合理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激发学习兴 趣。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为解决问题产生学习新知 需要,激发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 小组探究、编写口诀。

  1. 编写口诀,渗透意义。

谈话:同学们,前面已经学习了 1至6的乘法口诀,回想一下都是怎样探究 乘法口诀的?

预设:编儿歌一--明意义 列算式 编口诀(板贴,四个、竖向贴

在黑板左侧)

谈话:同学们这4步是我们探究乘法口诀的好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借助 前面学习经验自己探究一下有关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不编儿歌,就按 照明意义、列算式、编口诀这三步来研究7的乘法口诀可不可以?

预设:可以

谈话:今天我们用这三步来研究7的乘法口诀。请大家拿出探究单以小组 为单位完成探究单。(课件出示探究单)

7的乘法口诀一-探究单

人数

1

2

3

4

5

6

7

叠纸啪的个数

创编7的乘法口诀

几个几相加

乘法算式

口诀

1个7

1X7=

2个7相加 谈话:我看大部分小组完成了,请同学们坐好。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跟大家 分享一下?

(先进行组织教学,低年级更需要,等学生都坐好了,再让学生交流汇 报。)

第一个孩子组长概括说:我们小组先用加法算出了叠纸啪的个数,一个 同学叠7个,两个同学叠14个,三个同学叠21个,四个同学叠28个,五 个同学叠35个,六个同学叠42个,七个同学叠49个。

第二个孩子横着说意义,我们小组发现一个同学叠1个7,乘法算式是 1X7-7, 口诀是一七得七。两个同学叠两个7,乘法算式是2X7=14, 口诀 是二七十四。

第三个孩子说:三个同学叠3个7,乘法算式是3X7=21, 口诀是三七 二■一。四个同学叠4个7,乘法算式是4X7=28, 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第四个孩子说五个同学叠5个7,乘法算式是5X7=35, 口诀是五七三 十五。六个同学叠6个7,乘法算式是6X7=42, 口诀是六七四十二。七个 同学叠7个7,乘法算式是7X7=49, 口诀是七七四十九。

谈话:同学们,他们组编写的口诀和你们编写的一样吗? 谈话:你觉着这个小组同学汇报的怎么样?

(他们小组的同学很会合作,分工很清楚,回答的很正确)

师评价:你点评的很准确,到位,说明你是一个会倾听而且会思考的孩子。 他们小组同学思路很清晰,7的乘法口诀编写的很正确。(课件出示7的乘 法口诀)

谈话: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7的乘法口诀。

谈话:现在看一看7X 7 =?用哪一句口诀?看来用口诀解决问题既快又对, 真方便。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运用之前编写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出了 7的乘法 口诀,

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预设:知道。

谈话:请同学说出每句口诀的意义。

预设:—得七表示一个7;二七十四表示2个7相加;三七二 表示3 个7相加;四七二十八表示4个7相加;五七三十五表示3个7相加;四 七二十八表示4个7相加;五七三十五表示5个7相加;六七四十二表示6 个7相加;七七四十九表示7个7相加;

谈话: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掌握的很好,老师为你们点赞。

2、融入文化,深化理解。

谈话:你们知道吗?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乘法口诀,你 们想不想看看?(出示课件)

谈话:这枚竹简诞生于2200多年前的秦代,因为是在湖南省湘西的里耶出 土的,所以称为《里耶秦简》,观察《里耶秦简》看不清,考古学家为了 让我们看的更清楚对上面的内容进行了注释,我们从注释中一起找一找7 的口诀好不好?共6句。过了很多年到了元代,《新编算学启蒙总结》这 本书中对7的乘法口诀有了更详细的记录,我们一起找一找,好不好?共7 句

谈话:同学们看,从秦代,到元代再到现代,比较观察古人编的乘法口诀 和我们编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预设1: 一七如七现代是一七得七(观察真仔细)

预设2:二七一"四现代是二七十四

谈话:古人编的乘法口诀和我们编的略有不同,但古代的口诀和我们编写 的口诀意思都一样,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多么富有智慧。你们更了不起, 不但有古人的思想还有现代人的智慧,你们编写的口诀既简洁又顺口,为 你们点赞!

3、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又学习了 7的乘法口诀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7 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吗?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1:第一列数字都表示的是几个7,

预设2:第二列数字都表示的是相同的加数7

预设3:右半部分,蓝色的部分表示的都是得数。7表示1乘7的积,14表 示2乘7的积;

21表示3乘7的积;28表示4乘7的积;35表示5乘7的积;42表示6 乘7的积;49表示7乘7的积。

追问: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预设:从上往下看,得数从上往下看,都多7,从下往上看都少7。

谈话:这个同学发现了乘法口诀的一个重要规律。我们再来看前边学过的 乘法口诀(课件出示5、6的乘法口诀)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

谈话:同学们,我们又自己发现了乘法口诀的特点和规律,真了不起!发 现了这些特点和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记忆乘法口诀。你们能记住7 的乘法口诀?

a.分析口诀:

谈话:哪几句口诀你觉得难记?哪句口诀比较好记?

预设:"三七二—、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比较难记 预设:三七二十一、一七得七好记

谈话:谁有小窍门来帮助这位同学?

预设:我知道三七二■一,再加7就是四七二十八。

预设:我知道七七四十九,减7就是六七四十二,

谈话:老师听明白了,如果在记口诀时哪句口诀忘记了,我可以用这句口 诀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推算出这句口诀。(板书:推算)这真是个好方法。

b.生活中的口诀:

谈话:同学们再来看7的乘法口诀,哪一句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

预设:三七二十一

谈话:在哪听到的?

预设1:妈妈说过

预设2:在西游记里听到过

谈话:《西游记》大家看过吧?喜欢《西游记》吗?《西游记》是我国的 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的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你们想听《西游 记》的故事吗?

预设:想

谈话:我们就请我们班的小小故事家来给大家讲几个《西游记》的小片段 吧。(课件出示小片段)

孙悟空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白骨精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的火眼 金睛识破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朝白骨精打下去。 孙

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 谈话:同学这里边有2句7的乘法口决,一起读一读吧

预设:三七二—、七七四十九

谈话:同学们这2句口诀你们是不是已经记住了?看来利用生活中的俗语 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记住乘法口诀。

4、寓教于乐、巩固新知。

谈话:同学们,现在你能记住7的乘法口诀吗?全班背诵7的乘法口诀

谈话:同学们的记忆力真棒!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的小游戏,看看你记住了没有。注意节奏

(1)(师生对)那我们来对口令。腰板挺直,仔细听,

二七() ()三十五 四七 ()

(2)(生生对)谁想当小老师,你带着大家一起对个口令

一七() ( )四十二 七七()

(3)看来难不住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再来做一个更有挑战的小游戏?我们来 抢答,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口 诀的隐含规律、亲历口诀的自由诵记、交流口诀的记忆窍门等途径增进对7 的乘法口诀的个性化理解并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规律的教 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能力。

5、应用口诀、解决问题。

谈话:看来口诀掌握的很熟练了,老师相信下面这道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8的乘法口诀笔记(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2)

请大家拿出探究单,独立完成这道 题

(希沃)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

2X7 =14 (人)或 7X2 = 14

(人),

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

追问:口诀是:二七十四。

答: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有14人。 明确:要想列出乘法算式,需要先从图中找到有几个几相加。 引导学生评价书写及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口诀 的隐含规律、亲历口诀的自由诵记、交流口诀的记忆窍门等途径增进对7 的乘法口诀的个性化理解并加强记忆,通过解决绿点问题,让学生亲身体 会学习口诀的意义,给乘法计算带来了便捷。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谈话:下面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解决几个问题。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孟老师这有一句口诀,你能用画图或者写算 式的方法表示这句口诀的意思吗?请2个学生分别展示画图和列算式,(希 沃)

小老师进行点评。

谈话:孟老师画了一幅图,(课件出示)你猜猜这是表示的哪句口诀?可 以怎样列式?为什么?

看来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家对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的 真不错,那你想当小小2、谈话:7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找找生活中哪里有 7?

预设:七星瓢虫 北斗七星一周有7天

谈话:同学们真细心,发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7。老师有一个小问题想请大 家帮忙解决(课件出示)

看,这三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呢?谁来读读?

预设:乐乐说:再过4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小飞说:再过2周就是跳绳 比赛

苗苗说:哪天是乐乐的生日?

谈话:谁会做?谁知道?怎么知道的? (口答)

追问:那她还有几天过生日?

预设:4X 7-28 或 7X4=28

谈话:原来数学知识的作用真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好多生活中的问题。 3、拓展练习。

找规律:

谈话:其实生活中还隐藏着好多7的知识,看,这是今年10月份的日历,这 里面你能找到与今天相关的知识吗?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预设1:—周有7天,蓝框。十月有4个周零3天?所以4X7 3=31 (天)还有 吗?

预设2:竖着看,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看多7,从下往上看少7。是不是 这样?哎,真是火眼金睛,说的真棒。再换一列看看?哦,还真是这样呢! 预设3:今天周五是15日,下个周五是几日?上周五是几日?你怎么知道的? 惊奇! ! !你怎么知道的?哦,是这样的。大家听明白了吗?你再说说。 哦,同学们日历中还藏着许多数学小祕密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 研究。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以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 进一步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建立口诀模型。

五、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学会了 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诵了,哦,你记住了

我学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我还发现日历中有7的知识、古诗中也有7的知识

同学们这些学习经验非常宝贵。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借助这些经验继 续探究8和9的乘法口诀,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从“学到了什么” 过渡到“生活中还有很多与7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8的乘法口诀笔记(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3)

7的乘法口诀

红点:一共做了多少个?

7X7=49 (个)

口诀:七七四十九

(板贴)

推算

【作业设计】

1.背熟1-7的乘法口诀。

2.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再过4周是小明的生日,算一算小明还有多少天过生日?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