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

今天接着跟大家科普《清明上河图》,干巴巴说图太没技术含量了,走’看图说宋朝世俗生活’路线好了,一起呗~~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1)

首先聊点不是废话的废话,到底“清明上河”是啥意思?

不少人觉得,这幅画的主旨是清明时节,宋朝百姓上河边游玩。

Emmm,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毛病不大。

但是呢,这幅画是宋徽宗题词命名的。

艺术家皇帝写得一手瘦金体,最后在绝世名画上提这么个名字,是不是。。。有点。。。太随意了?

在这个问题上,安安查了很多文字资料,决定在这里取信云南大学苏升乾教授的说法。

当然,对于这种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大家有权利各自查阅资料,各自提出解答,安安只说自己最倾向的那个答案。

“清明”一词,最早源自《后汉书.班彪传》。

意思是朝廷政治体制良好,后来大家常说的政治清明,就是从这儿来的。

所以宋徽宗写“清明”二字,很大程度上是吹自己的彩虹屁,表达自己治下,一片清明盛世。

“上河”一词,指代图中的汴河,在北宋,汴河承担着向北方京城要地运输生活和战略物资的重任。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2)

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定都北方的朝代,都非常重视运河航运,这是唯一可以运输大宗货物的渠道。

得运河者得天下,这话有点夸张,但合理。

汴河上的船只,往来频繁,汴河周边是主要的流动人口和贸易集散地,热闹是一定的。

所以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围绕汴河展开世俗生活。

要描绘北宋都城的百姓生活,没有比汴河周边更合适的载体了。

“清明上河”意思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不信你看看汴河上下,一派繁荣,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啊!

有文化就是好,自己吹捧自己,都能说的这么云山雾罩的。

1、这幅画描绘的是汴梁城还是开封府?

汴梁城和开封府是同一个地方,但在北宋,不能叫汴梁城。

衡量一个朝代繁华与否,要看这个朝代的都城。

都城的富庶,就是这个朝代的富庶,都城的焦虑,也是这个朝代的焦虑。

北宋是繁华的,一个都城装不下的那种繁华。

所以北宋有四京,大家手拉手,心连心,让一部分人先繁华起来,先繁华带后繁华,大家实现了共同繁华。

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北京大名府(今大名)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3)

所以如果看宋朝的文学作品,看到东京、南京和北京这样的说法,不要懵,跟今天完全不是一个地方。

《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东京开封府的世俗生活,开封府,也可以叫汴京,就像上海也叫魔都一样。

但北宋,是不存在汴梁城这个称呼的,汴梁城是元明两代对开封的称呼。

所以如果看到一部宋朝历史剧,里面的人物满口汴梁城,基本可以弃剧了,但如果是穿越剧,忍忍也能看。

2、宋朝人不爱骏马爱毛驴?

整个《清明上河图》,画了45头驴,20匹马,而且驴既能拉车也能骑乘,但马,只能骑乘。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4)

《清明上河图》上的驴

上一期说了,张择端是个写实派,驴和马的数量比例,不是随便画的。

在宋朝,驴就是比马多,宋朝人也想骑马,但现实它不允许啊!

今天,在咱们国家版图之内,盛产马匹的地方,大都在西北草原地区。

因为养马需要辽阔的草场,宋代也一样。

不同的是,宋代不是个大一统的王朝,北方少数民族各自分而治之。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5)

他们和宋朝有时贸易、有时战争,马是这些少数民族重要的贸易和战略物资。

在草原养一百匹马不是啥难事儿,但在中原农耕区随随便便养一百匹马,就improssible了。

试想一下,你家只有三十平米,你养了三只哈士奇,那画面,你敢想象么?

地方不够平坦开阔还在其次,主要是草不够吃啊。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都是无良资本家臆想出来的。

你总不能拍着马屁股说,马呀马呀,你是我兄弟,只要你能坚持半年不吃草,我许诺给你一百亩草原期权。

马可能会一蹄子撂死你,让你化作春泥更护花。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6)

所以,北宋的马匹是非常珍贵的。

最好的马,归军队,用来作战。

差一点的马,用于身份高贵的人骑乘。

更差的马,不存在的,有马就不错了,分什么三六九等!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7)

《清明上河图》上的马

那么驴呢?作为宋朝人退而求其次的备选,驴的地位就低下么?

当然不是!

驴是宋朝人最好的朋友!

驴吃得少、干得多、力气大、脾气小。

驴胶还滋阴补肾美容养颜。。。。。。啊不是,跑偏了,总之,驴是有尊严的!

在北宋,驴有点福娃的意思。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8)

宋太祖赵匡胤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没当上皇帝的时候,天下大乱,割据势力众多。

老赵心里慌,又做不出职业规划,只能成天瞎溜达。

在一座寺庙里,遇上一个话痨住持,指点老赵在北方发展,告别的时候,送了老赵一头驴。

于是老赵骑着驴在北方步步高升,直到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住持肯定是找不到了,但驴得表扬下。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9)

宋太宗赵光义

而太祖的弟弟太宗赵光义,跟驴的感情就更够喝一壶的了。

979年,太宗领兵灭了北汉,拿下一塔,上了头,非要把二塔幽州也推了。

结果被辽国的耶律们打得目瞪狗呆,溃败逃窜中,太宗连匹马都没捞到。

情急之下,摸到一头驴,赶紧骑上一顿狂飙。

这下驴可不仅仅是吉祥物这么简单了,这是救命恩人啊,还得继续表扬!

加上养驴不用非得有草原,德州和关中地区,从古至今都是驴的主要饲养地。

宋代养驴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于是,驴就成了宋朝人最主要的陆上交通和运输工具。

3、宋朝人不吃牛肉和猪肉?只吃羊肉?

《清明上河图》上画了一家非常气派的店铺,名叫“孙羊店”,就是孙氏羊肉馆子,除了这家店铺,就看不到卖其他肉的店铺了。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10)

孙羊店

之前聊《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说过唐代是不允许杀牛的。

且唐人认为吃猪肉不健康,所以主要吃羊肉。

到了宋朝,这个饮食习惯在书面上是没有改变的,但在民间,老百姓太爱吃牛了。

虽然杀牛仍然是违法的,即便是老弱病牛,也得由官府派专人屠宰。

但对美食的追求,超越了对刑罚的恐惧。

就好像今天各种医学专家都在说烧烤致癌,酒类致癌,但没有烤串配啤酒,人生道路全白走!

宋朝老百姓已经品尝到了牛肉的美味,不好糊弄了,于是官府只好默许百姓杀牛,

为了挽回点面子,同时创造点财政收入,设了个屠牛税,杀牛上税。

但律法并没有更改,所以杀牛吃牛肉不能摆到明面上大肆宣扬,想吃的话,自己悄咪咪的吃,

而猪肉呢,受众基础并不普遍,有人吃,但不值钱。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的时候,买不起牛羊肉吃,就自己养猪,还发明了东坡肉,在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推动了猪肉普及进程。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11)

苏轼

除了这三种肉,鱼肉也是个比较受追捧的品类。宋朝皇宫有道名菜,“滴酥水晶脍”,就是生鱼片。

皇帝宴请大臣的时候,一般会有个垂钓环节,钓上来的鲈鱼不清蒸,直接切片吃,非常生猛。

所以有些人说,日本人好变态啊,鱼都生着吃。

麻烦让一让,生鱼片是中国人发明的,只是在日本传承并发扬光大了而已。

但安安还是不太能接受生鱼片的,海鱼还行,淡水鱼寄生虫了解一下?

在吃上,宋朝人蛮会享受的,太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爱吃鸡舌汤,爱好非常刁钻。吕家的厨子们一次杀个7、8、9、10只鸡,只拔舌头不要肉,就为炖一碗鸡舌汤,说来这些鸡也不容易,莫名其妙就下了拔舌地狱。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12)

吕蒙正

4、“炒”菜是宋代才开始有的?

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了“炒”这种烹饪手法,但并没有大范围流行起来。

食物链顶端的宋朝人,把“炒”炒火了。

所以宋代以前,是很难吃到炒菜的,要么烤、要么炖、要么涮,或者直接生吃。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13)

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火锅

有些古装片上来就摆一桌子爆炒出锅的菜品,非常扯。

现在大家都觉得吃炒菜是非常家常且相对健康的饮食,吃火锅和烧烤都是对身体不负责任。

其实,宋代之前,中国人主要靠吃烧烤和火锅活着,想吃炒菜?穿越吧!

当然了,乱世穷人家喝点粥煮点草根就不错了,不过这不是中国古代的常规生活质量,就不展开讨论了。

去年播出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制作很良心了,有个情节是齐小公爷讨好郡主妈妈,在樊楼叫了几盘菜,说是最近流行的“炒菜”,这个情节安安点赞!

宋朝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什么图(清明上河图中居然暗藏这么多宋朝百姓生活细节)(14)

宋朝人除了会吃,还会喝,饮料种类完败今天的各种糖精苏打水,宋朝的女性地位也并不低下,宋朝是读书人最幸福的时代,这些在《清明上河图》都能寻到蛛丝马迹,咱们下期聊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