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评分港影(谁敢称演技第一)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谁的演技更强?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探索的兴趣。

但更多的是傻傻分不清。

即便框定标准,最终也大概率会沦为个人偏好定论。

而关于演员表演胜负手的判断。

除了可见标准的对比。

还与两个字有关。

难度。

高评分港影(谁敢称演技第一)(1)

表演和角色的难度。

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演员的表演能力,除了入戏深度、共情能力与表演层次、爆发力等因素密切相关之外,还应该特别要考虑到难度问题。

不同类型的电影、不同的角色和剧情设计,其难度并不相同。

比如很多人喜欢讲的一句话,喜剧很难演。

但如果更深一层探究,那种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悲喜同存而毫无痕迹的喜剧,确实很难演好,比如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和《功夫》,换一个人上去绝对会变成灾难。

而他早期的《赌圣》、《赌侠》、《逃学威龙》、《整蛊专家》和梁家辉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神经刀与飞天猫》,还有大堆明星参演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以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些难以尽数且为一部分人津津乐道的港式“无厘头”电影,真就很有难度?

喜剧当然不可小看,但也要看是什么层级的电影。

有些电影,其实比较的是谁更放得开去耍贱、摆烂,和演技的关系并不是太大。

比如《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梁朝伟的香肠嘴、梁家辉的的扮丑和娘娘腔以及张学友的喜感横生,虽则恶搞,但也带给影迷很多欢乐,也可以算是年代回忆,然而平心而论,这种表演很经典、很高难度?换刘德华去弄个香肠嘴如何?换陈百祥去娘娘腔就不行?周星驰上去,有没有喜感?

显而易见,根本不需要谈演技。

高评分港影(谁敢称演技第一)(2)

而即便是正剧模式的电影。

就算电影本身品质很不错,但角色也未必是非常有难度的。

比如再拿梁家辉的电影举例,《龙城岁月》中的大D,这个角色拿了金像奖影帝,但看看这个角色的关键词,嚣张、霸道、躁怒加一根筋,香港影坛有多少演员可以挑战?

不计其数。

甚至香港绝大多数的商业电影,在表演上其实都很难去谈到所谓“难度”的层级,原因当然各异。

而难度的形成,也并不全然是剧情和角色设计所带来的。

有时候,一场戏就能界定高下。

比如《无间道》中梁朝伟那个眼神,《三岔口》中郭富城的痛彻心扉,《寒战》中梁家辉在廉政公署的鹰视狼顾,都可谓“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典型。

如是而论,又回到了以前讲过的老话上。

表演的高下,并不是单纯去比较谁比较“像”一个角色,而是要考较演员的创造力,这就包括角色的塑造能力与共情、爆发能力。

所以要对比演技,其实很简单,列出经典作品,来一场角色互换,能不能驾驭,一目了然。

明白了这一点,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张学友在四大天王中演技第一”这句网络常见语,能不能成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高评分港影(谁敢称演技第一)(3)

先列出几个人代表性的作品和角色。

刘德华有《暗战》、《阿虎》、《无间道》、《门徒》和《桃姐》。

郭富城有《三岔口》、《父子》、《最爱》、《浮城大亨》、《寒战》、《道士下山》、《踏血寻梅》、《破局》以及《无双》。

黎明则有《都市情缘》、《甜蜜蜜》、《真心英雄》和《三更之回家》。

张学友大致包括有《旺角卡门》、《喋血街头》、《男人四十》和《如果·爱》、《月满轩尼诗》、《暗色天堂》。

毋庸讳言,郭富城的作品和角色,在难度上会胜出,这本身也是他自《父子》之后的一路追寻,刘德华始终侧重商业电影,黎明早期走势不错,却最终迷失在了表演的舒适区,而张学友其实一直都未曾深入电影的世界,又如何能够奢求技压群雄?

高评分港影(谁敢称演技第一)(4)

比如《三岔口》中那场哭戏、《最爱》里层层递进的情感爆发、《浮城大亨》中的逆流时光、《道士下山》中的超然、《寒战》的沉稳气场与《无双》里的诡谲多变,《暗战》的洒脱、《阿虎》的救赎,《都市情缘》的桀骜与叛逆、《甜蜜蜜》中的质朴,张学友能驾驭否?

很显然不行, 因为他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有类似表现作为佐证,当然他可以尝试《桃姐》、《麦路人》、《三更之回家》,这几部电影本身主要考较导演的驾驭能力。

那么其他人能不能驾驭张学友的角色?

不存在绝对难度与深度的角色,对于成熟演员来讲,很难会有什么真正的障碍。

张学友当然也是一个好演员,尤其喜剧天赋出众。

但拥趸要慎言“第一”。

即便仅在天王之列,也需要以理服人。

高评分港影(谁敢称演技第一)(5)

这个逻辑适用于任何演员之间的演技对比。

所以一直强调作品说话。

一个演员,是侧重商业还是文艺,是追求艺术还是票房,表演的层次和爆发力如何,共情能力和技法的强弱程度,这些东西统统都可以从作品当中看出来。

而影路的选择,以及天赋和学习、思辨能力的差异,最终也就会体现在作品上面。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其实主要去看剧情而非表演,所以从来就判断不了演技的好坏,但凡参与话题,除了跟风,就是以偏好定论。

这种方式极不可取。

如果实在不懂如何判断,还可以用一个很直观的办法。

就是去观察演员的眼神,但凡发现一个演员的眼神情绪饱满兼且自信,演技都差不到哪里去,而如果在眼睛里读不出更多的内容甚至感觉空洞无物,那就别谈什么演技了。

这个办法失误的几率为零。

高评分港影(谁敢称演技第一)(6)

最后讲讲《赤道》。

严格来讲,肇志仁这个角色与《无双》中的李问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都是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去设计和铺陈的,但结果却迥然相异。

无论票房还是奖项、口碑,《赤道》都并不受落。

此前讲过,这个问题与电影叙事架构过大和过于宽泛有关,但同时也与主创演员的各自为战有关。

张学友饰演的肇志仁,明面上的身份是“捍卫者”,大学教授、专业权威人士,另一面的身份是“破坏者”,电影本来想通过这种身份上的反差,给观众一个惊喜,但张学友在表演上犯了两个错误。

其一是在谜面揭晓之前,没有给观众任何提示,导致最终的反转变成“硬”转,从而没有令观众得到预期的观影乐趣。

其二是知晓全部剧情的张学友太过急切想要给观众提示,却变成了“焦虑、急躁”,甚至对身边的人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敌意,与剧本设计的教授形象并不相符。

反过来看《无双》中的郭富城。

同样是反差身份,却从怀才不遇和浓情蜜意开始,到自尊受创、与过去决裂,再到转战“伪钞”事业,黑与白、正与邪,多张面孔、真假交织,却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从容。

这当然与导演的叙事有关,但演员的表现则是重中之重。

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郭富城说自己看了七遍剧本,这时间没有白费。

高评分港影(谁敢称演技第一)(7)

表演是一门艺术。

它有层境之分,也极为考验演员的创造力。

亦如治学,如履薄冰,不进则退。

所谓胜负手。

既看天分,也看态度。

而第一之名,永远虚位以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