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并坐骨神经痛症诊疗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了一侧或两侧腰骶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一,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1.治疗方法

(1)患者健侧侧卧于诊床上,肩下垫一厚的软枕头,患侧下肢屈膝90度角以上,膝部伸出床边,健侧下肢伸直。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患者的健侧上肢由助手从胸前准备向天花板方向提拉,掌心对患者鼻尖,患侧的上肢环抱在头上。

(3)术者双手掌压住患者患侧臀部的上半部,助手将患者的健侧上肢向天花板方向拉提,使患者保持上身离床悬空,健侧下肢伸直及骨盆贴于治疗床(脊柱与床面的夹角约35度),这样可使患者躯干旋转作用力于痛点。

(4)此时术者以肘压臀向下有节奏地加大压力,使患者躯干部旋转也逐渐加大,这样扳动约7次,术中可听到脊柱在扳动时的“咯哒”声。

(5)手法结束后检查椎旁压痛,脊柱侧弯,直腿抬高情况。

二,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1.治疗方法

(1)松脊手法

棘旁点穴:患者卧位,术者立于患者患侧。两手拇指相对,按顺序由下至上点按骶1至腰2患侧棘突旁,每穴持续3秒钟。反复操作3次。

牵引下棘旁点穴:患者俯卧位,由两助手分别把持其腋部、踝部,由轻渐重对抗牵引,持续一分钟,反复两次。

小斜扳手法: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呈屈膝屈髋放松状态,健侧下肢伸直。术者一肘部推顶患者肩前部向后上方,另一肘部推按臀部髂骨翼处向前下方,两肘互相配合,同时使腰部旋转15度±30度。

(2)旋盆手法

臀中肌点穴:患者仍侧卧,患侧在上。术者用两手拇指叠加垂直点按臀中肌压痛点,持续一分钟。

牵引下旋盆手法:患者俯卧位,两助手对抗牵引,术者两手把持患者髂骨两翼左右交替旋搬骨盆,15秒内完成。

(3)调髋手法

髋内收内旋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使其屈髋,并尽力推膝部向内,呈髋内收内旋位,另一手稳定同侧肩部(不离床面),两手同时用力,持续6秒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

髋外展外旋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将其踝部置于对侧大腿上,一手按压膝部向下,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前上棘使骨盆稳定,两手同时用力,持续6秒钟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

双侧出髋屈膝手法:术者两手把持双小腿,使双下肢屈髋屈膝,双膝贴近胸壁至最大限度,持续数秒左右,然后逐渐将双下肢伸直。调髋手法反复进行3次。

2.特色

以生物力学为指导,通过松脊,旋盆,调髋手法,松解椎旁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挛缩,达到脊柱一骨盆一髋关节的三维力学平衡,缓解神经根受压。该手法简便,有量化指标,安全可控,为非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方法。

3.注意事项

(1)整个手法过程,牢记一个“松”字。通过每一步手法,逐渐达到松脊、松盆、松髋的目的,恢复脊一盆一髋的力学平衡。

(2)手法力度应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做到手法轻,旋转柔,节奏匀,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3)各项手法作用不同,相互关联,因此要求操作时必须按程序规定的脊一盆一髋固定顺序进行,不宜调动先后顺序。

(4)有以下情况禁用手法: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二便功能障碍者;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损伤症状明显者;合并有腰椎管狭窄者;既往曾做椎间盘手术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并坐骨神经痛症诊疗技术)(1)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坐骨神经痛

 1.针灸治疗

取穴:依次取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上一椎至下一椎的夹脊穴。

依据下肢疼痛的不同部位配穴,若少阳经出现疼痛,取环跳、风市、阳陵泉、丘墟、足临泣;太阳经出现疼痛,取秩边、承扶、委中、承山、飞扬、昆仑。

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夹脊穴直刺1.5~2寸,以患者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秩边、环跳直刺3~4寸,以患者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承扶直刺2~3寸,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飞扬直刺1~1.5寸,昆仑、足临泣直刺0.5~1寸,诸穴均求较强针刺得气感,诸穴均取患侧,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

2.刮痧治疗

腰骶部:命门,患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

患肢: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并坐骨神经痛症诊疗技术)(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