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一从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仗义每从屠狗辈

这话其实大白话说出来就是:讲义气,大公无私的人,多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他们一般没多少文化;而那些负心汉或自私鬼多是有文化的读书人。

相传为狗屠徐五所作。

能写出这样的话来,自己必然就是个读书人。这也是积怒于心,必有所发。上联指不合作的隐士,下联指降清的叛徒。

一种米养百样人,一本书也养百样人。

做人和屠狗读书,本来毫无关系。

现在的屠夫,能够坚持原则,不销售注水肉、过期肉,就是一条好汉了。

仗义一从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仗义每从屠狗辈(1)

其实狗最冤枉,忠心护主一场,没落个好死不说,还要被英雄们拿去祭五脏庙。痛哉!也有说法:因屠狗业不上台面但求快意者众多,所以自古藏龙卧虎者频出,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英雄每多屠狗辈,侠女从来出风尘”的俗语,清代诗人黄仲则也有“仗义每多屠狗辈”的诗句。

据我这几十年经验,到现在更承认古人的两句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我最近写给别人一副与此有关的对联,“报德者寡,报怨者多”,现在的时代,你付出再多,所得的都是怨恨。

古人也说“仗义每从屠狗辈”,社会上真正能够帮助别人,同情、可怜他人的是穷人,穷人才会同情穷人,痛苦中人才会同情痛苦的人,屠狗辈就是杀猪杀狗的,没读过什么书。“负心多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知识高,自己思想解释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时候,他会刻意加以解释;知识低的人不会解释,朋友嘛!怎么不去?

为朋友没有理由不去,因为他思想不复杂。学问越高,思想越复杂,高学问而变成单纯专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人,由高明而归于平凡。

管仲与鲍叔牙是知识分子的交情,他们之间永远没有嫉妒,为什么?

管仲穷困可怜的时候,两人合作做生意,管仲的个性素来如此,结帐时总要多拿一些。譬如赚一百万,他要拿八十万,鲍叔牙说拿去。这很不容易啊!到了管仲当宰相快要死了,齐桓公问他死了怎么办?宰相找谁呢?

仗义一从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仗义每从屠狗辈(2)

以我们的看法,管仲一定推荐鲍叔牙。齐桓公也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他的位子,管仲答说不可以,因为鲍叔牙个性太方,太求完美,要求太过分的好,胸襟无法包罗万象,不能当宰相。于是阻止齐桓公找鲍叔牙当宰相,而另外推荐其他的人。

所谓知己朋友在那里?

假使是别人,一定这么想:我跟你管仲几十年朋友,穷的时候是我培养你,在政治上也是我协助你上去的,犯了罪也是我保你不杀头的,现在你当了几十年宰相,死了这个位子也该让我坐坐,连皇帝都示意要我做,你却反对。一般人一定会骂管仲可恶。可是鲍叔牙一听到管仲告诉齐桓公不要让他当宰相,却非常感谢,“只有管仲知道我”。实际上管仲是爱护他,宰相肚里能撑船,个性太方,心胸太窄,坐上宰相的位子,会被自己搞砸;管仲为了保全鲍叔牙而反对他当宰相,也只有鲍叔牙懂得管仲的心理是爱护他。他们两人之间永远没有嫉妒的心理,这个相当难。

讲到这里,想起一个湖南朋友,好几年以前,因事牵连坐了牢。三个月后出来了,碰面时,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三个月坐牢经验,有诗一首。是特别体裁的吊脚诗,七个字一句,下面加三个字的注解。

他的诗是:“世态人情薄似纱——真不差,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交了许多好朋友——烟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

我们的老祖宗汉民族,居住在中原地带,贝类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用贝当作货币流通。因此在古代凡是与财物有关的字,如寶,如財,都从“贝”。

有人说,古代朋友的“朋”字,就是两串贝壳的形象,就含了“有酒有肉皆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的幽默了。

在若干年前,我住的一条街巷里,隔邻有一家,便是一个主管官员,逢年过节,大有门庭若市之慨。有一年秋天,听说这家的主人,因事免职了,刚好接他位子的后任,便住在斜对门。到了中秋的时候,进出这条巷子送礼的人,照旧很多。有一天,前任主官的一个最小的孩子,站在门口玩耍,正好看到那些平时送礼来家的熟人,手提着东西,走向斜对门那边去了。孩子天真无邪的好心,大声叫着说:某伯伯,我们住在这里,你走错了!弄得客人好尴尬,只有向着孩子苦笑,招招手而已。有人看了很寒心,特来向我们说故事,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说,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世间相,何足为奇。

我们幼年的课外读物《昔时贤文》中,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不正是成年以后,勘破世俗常态的预告吗?

在一般人来说,那是势利。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势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称,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于商场上的生意买卖,只看是否有利可图而已。在战国的时候,赵国的名将廉颇,便有过“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历史经验。

仗义一从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仗义每从屠狗辈(3)

如《史记》所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客退矣!

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

夫天下以市道交。

君有势,我则从君。

君无势,则去。

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廉颇平常所豢养的宾客们的对话,一点都没有错。天下人与你廉大将军的交往,本来就都为利害关系而来的。你有权势,而且也养得起我们,我们就都来追随你。你一失势,当然就望望然而他去了。这是世态的当然道理,“君何见之晚也”,你怎么到现在才知道,那未免太迟了一点吧!

仗义一从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仗义每从屠狗辈(4)

有关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荣宠与羞辱之间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场,在商场,在情场,都如剧场一样,是看得最明显的地方。但从人生的实际经验来讲,谁又肯“知足常乐”而甘于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圣哲如老子等辈。其次,在人际关系上,不因荣辱而保持道义的,诸葛亮曾有一则名言,可为人们学习修养的最好座右铭,如云:“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坦险而益固”。


诸葛亮除了功业以外,千古名文只有两篇,就是前后《出师表》,另外留下来的有几封家书。诸葛亮的书信都很短,可见他公事很忙,没有时间说很多话,可是意思都很深远。

譬如给他儿子讲交友的信中说,君子之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弃”。“温不增华”,是说春天到了,花已经开了,不要再加一朵花,锦上添花的事不要来。这也就是“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的意思。

仗义一从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仗义每从屠狗辈(5)

朋友得意时,不去锦上添花,朋友倒楣时,也不要看不起他,还是跟平常一样。朋友之间的感情不能像是天气一样冷热变化,要永远长青,四季长青,这才是交朋友之道。

下面还说患难中如何交朋友等等,大家翻翻《诸葛亮传》就知道了。

中国人讲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是出自《增广昔时贤文》一书里,过去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我们十来岁都已经会背了,原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来往,平常很平淡。但这并不是说冷漠无情;朋友碰到困难,或生病之类的事,他就来了。平常无所谓,也许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热情。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淡如水”,友情淡得像水一样。

所以古人的诗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也是从人生经验中体会得来,的确大半是如此。屠狗辈就是古时杀猪杀狗的贫贱从业者,他们有时候很有侠义精神。

历史上的荆轲、高渐离这些人都是屠狗辈。虽说是没有知识的人,但有时候这些人讲义气,讲了一句话,真的去做了;而知识越高的人,批评是批评,高调很会唱,真有困难时找他,不行。


当然,也有人归结为胖虎效应:好人做一点点坏事就会使人极度厌恶,而坏人做一点好事就会使人同情喜欢上他。

读书人仗义也不见得人人称颂,但凡有一个不仗义的,马上会被人喷“还知识分子呢,一点不讲义气。”

屠狗辈横行乡里,负心恶行的多了,大家也不过习惯了而已。哪天偶然有一个流氓仗义了一回,大家就会说“别看他那样,真有义气!”

令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反常的,如此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