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经验启示(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五)

文 | 刘澜昌

一般香港人对于一国两制其实是非常接受,不管是建制派,或者是反对派,其实都认为维持原来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变,他们得到的利益是最大的。延伸到台湾,岛内人其实也是明白,祖国最后实现完全统一,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如同香港一般实现一国两制,台湾的获益是最大的,况且,邓公当年开出的条件是非常优渥的。“教父”李登辉就私下说过,两岸统一,实行一国两制台湾得到的便宜最多,但是我们也不能同意。李登辉的逻辑是,接受一国两制就是接受统一,反对统一就是要从一国两制反对起。2020年,蔡英文竞逐连任,大打“反中乱港”牌,就制造了一条歪理,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反对一国两制就要反对九二共识。国民党因为从李登辉开始就反对一国两制,所以,对蔡英文的歪理也不知道如何批驳,舆论战大败。

香港回归经验启示(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五)(1)

回到香港回归25年,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2019年的“黑暴”,但是没有任何人不想要一国两制,只是多数人眼界起点都是出自自身利益,即使是政府官员,能够站在国家和民族的战略高度,站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去思考香港之所以要继续坚持一国两制的意义则不多。

1949年解放军南下,大军打到罗湖桥,就收住了脚。毛主席和周总理,高瞻远瞩,留下了这个链接国际社会的战略通道。就是在当年的抗美援朝,香港为志愿军提供药物等国内稀缺的物资供应,做出了贡献,也成就了霍英东等一批爱国商人。一旦国家做出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的战略决策,他们就成为第一批到内地投资的“吃螃蟹的人”。没有了他们的带动,就没有深圳,就没有珠三角,没有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回归经验启示(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五)(2)

资料图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更成为了内地与世界各国的桥梁,也成为联系海峡对岸的纽带。

现在,香港人关心“50年不变”的问题,不喜欢“下半场”的提法,多数是担心香港原有的社会生活制度“内地化”了。商人呢,更是担心营商环境改变了,全球自由度最高的排名下降了。

可是,笔者认为,“战略通道”不变更为重要,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俄乌战事而毛盾激化,尤其是在中美大博弈中美国必然持续打“香港牌”和“台湾牌” 的条件下,如何继续经营香港这个中国对外的“战略通道”,是一篇大文章。

美国越是要打“香港牌”,我们越是要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对外开放的自由度,越是要使到香港成为全球商人喜爱的国际都会,越是要使香港成为内地企业家与国际500强交流的好地方。同时,美国越是要打“台湾牌”,越是要推动岛内“化”、“去中国化”,越是要保持香港与台湾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香港回归经验启示(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五)(3)

其实,一般市民和商家的担心都是不必的,邓公说过“做得好,为什么还要变呢”。笔者认为,香港赖以生存的“三条支柱”一定不会变,也不能变,那就是,第一,自由港的制度;第二,支撑自由港的重要基石----普通法的司法体系;第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过去,一般认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纽伦港”,纽约、伦敦和香港,香港排位第三。英国脱欧加俄乌战事,资金逃离伦敦,香港有超越伦敦的基础。当然,香港也有挑战,那就是香港实行港币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有可能成为美国抓住的软肋。所以说,维护香港“战略通道”地位,是国家层面的大事。

香港回归经验启示(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五)(4)

中央对香港特区拥有全面管治权,当下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管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怎么管才能管得好,还是要在实践中提高。笔者记得首任特首董建华透露,回归首仗抗击金融大鳄索罗斯,他电请钱其琛从中央派人来港助战。钱其琛回答,中央一定支持,但是不能派人来,因为“我们对香港认识不深,若我们派人来给香港各种错误的意见,大家都会后悔”。主持港澳工作老前辈务实谨慎的作风,令人敬佩。那时,中央的金融人才还真的不多。那时,首任中联办主任姜恩柱还说“香港是一本难读的书”。如今,对于香港方方面面的问题,认识都在深化,管治水平也不断提高。

事实上,在政治上香港既然处于中美博弈的前沿阵地,单凭香港政府之力,是不足以应付世界霸权的。就算在香港土地房屋问题上,纯粹的香港内部事务,可是因为香港的利益集团强大,政府官员臣服,香港楼价芝麻开花节节高,荣冠全球。中央不管,必然解决不了。

香港回归经验启示(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五)(5)

未来,中央对相关的指导必然会细化,特区政府官员多数是港英留下来的公务员,也许还期待过去伦敦“传真治港”那一套。然而,笔者相信,未来治港,中央和香港会配合更好。从回归之初开通“自由行”,到深港互助,开放股市“沪港通”、“深港通”,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已经在积极为香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解决香港“㓥房”问题,也明白关键是快速增加有效供应,但是也不能让楼价大跌,重蹈03年“负资产”困局,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增加居屋是一个方向。未来,香港经济必有一个新的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香港回归经验启示(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五)(6)

但是,香港还要成为国家和世界的桥梁,也还需要人家认可。美国现在还在制裁香港特区政府和中联办部分官员。在这个背景下,香港还要对世界有极大的吸引力,是要下功夫的。自然,对美英反对港区国安法的野蛮行径,大可以嗤之以鼻。但是,我们可以将美英右翼政客与一般商业及其他人士做出区分。随着疫情的缓和,香港的大门必然恢复正常,我们还要针对人家的误解多做游说工作。而且可以说,就算美国驻港总领事馆“超级大”,我们也OK;他们要卖领事馆物业,我们接过来就是了。还有,港台的官方办事机构停顿了,疫情后如何恢复,特别是恢复民间的交往规模,是需要做工作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百年大变局下,香港与国际社会,与海峡对岸的纽带作用,更显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