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

1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

赵武灵王为嬴姓,赵氏,名雍。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

嬴姓、赵氏,出自商朝嬴姓部族,分为赵世系和秦世系。秦世系中有秦王嬴政也即秦始皇等。

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1)

赵雍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王,用“英明神武”形容毫不过分:

赵雍15岁刚继位,遇到魏、楚、秦、燕、齐五国联合武装挑衅,在大臣的帮助下,镇定应对,加强武备、联合外援,瓦解了五国趁火打劫的图谋;

对国家进行大改革,实行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适应了诸侯国的激烈军事竞争,并避免了国家分裂隐患,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大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鉴于中原诸侯争霸胶着,赵雍就将战略目标投向北方,开疆拓土,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修筑“长城”,成为北方霸主;

影响秦国、燕国内政,亲自立了秦昭王、燕昭王;

赵雍继位十几年时间就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成为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赵雍的历史伟绩颇受褒扬,被誉为政治家、改革家。民国时期的梁启超发表《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将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并列。

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2)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最后竟被活活围困饿死!

2

人生达到颠峰时,也往往是隐患发作、危机出现之时。

按古语说法,这就是祸福相倚、月盈则亏所蕴含的哲理。

按现代说法,这往往是过度自恋的后果。

自恋,指自我崇拜并过分关心自己完美的一种心理状态。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

赵雍快速取得巨大成功,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完全有资格骄傲自豪。

但是,这种自豪一旦过度,就会陷入过度自恋。

由于过度自恋,而种下隐患;由于过度自恋,当隐患发作时,轻视甚至视而不见。

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3)

赵、韩两国曾结盟,赵雍迎娶韩王贤惠持重的女儿为夫人,生子赵章。

赵章逐渐成人,性格强悍,体魄健壮,很有赵雍的基因遗传。少年时就随赵雍多次出征,屡立战功,在赵国颇有声望。赵雍喜爱之下就立为太子。

后来,韩夫人过世。赵雍宠爱美人吴娃,并立为王后。吴娃生下了儿子赵何。

吴娃临死,请求立赵何为太子。

铁骨柔情的赵雍头脑一热,就废掉了赵章,改立比赵章小十岁的赵何为太子。

不遵循原则和标准,因为宠爱的女人不同,而随意改立国家接班人,这种操作具有很大的政治风险。

废长立幼的做法,更是大忌。

当然,这只能理解为赵雍自认为可以掌控国家局势,不会使政局向负面方向发展。

这是过度自恋的赵雍亲手种下的祸根之源,给自己挖下的第一个坑,深坑。

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4)

赵雍继位27年后的公元前298年,年届四旬,突然宣布退位,传国于赵何,即赵惠文王。由两朝元老肥义为国相,辅佐朝政。

赵雍自号“主父”,负责军事和外交。

赵雍经常率兵驰骋疆场,生死难测。他有此举,显然是想在有生之年把政权平稳交接,并送上一程,以免日后政权突然变故。

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只是一厢情愿。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在这种二元政治结构中,父子都是国君,正当壮年的赵雍退位却未放手,如一个巨大、成功的阴影,深深笼罩着新君。

这又是赵雍过度自恋的表现。给自己挖下的第二个坑。

天赋聪敏的赵惠文王很快进入了国君的角色。

于是,文武大臣们自然向他身边聚拢,赵国的政治主角逐渐变为赵惠文王。

而同时,相貌秉性更象赵雍的废太子赵章,已被封为安阳君。虽然无辜被废,他却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赵雍。

只是,一个大好青年的似锦前程被父亲一句话毁了,自然变得日益萎靡颓废。

在愧疚之下,赵雍就常让赵章与自己同居一处,衣食住行的标准与赵惠文王同等对待。

在名分上,赵章是臣子,怎能与国君待遇同等级呢?这是冒犯国君的“越制”,属于大不敬罪。

显然他认为,他是这个国家的决策者,可以随心赋予别人任何权利等级。

朝中大臣们见废太子重新受到赵雍的厚爱,以为赵雍有什么新打算,便向赵章暗中示好。

赵章受此追捧,加之身边人煽风点火,曾经的理想抱负死灰复燃,立志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

另外一方,赵惠文王自然羡慕嫉妒恨,心中有了更大的隐忧;国相肥义觉得赵雍此举不妥,但也不便明言。

赵雍以个人感情投向而行事,甚至在国家接班人这个敏感事情上,朝三暮四,不在乎对政局的影响。

显然,这又是赵雍过度自恋的表现。给自己挖下的第三个坑。

随着群雄争霸局势的变化,赵雍在自恋的路上越走越远,有了更加惊人的举动。

当时,诸侯国在中原长年混战,国力先后衰败;而赵国雄踞北方,未追逐中原战事,实力雄厚。

这种新局面,使46岁壮年的赵雍心血澎湃:趁虚而入,入主中原的时机来了!

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5)

过度自恋容易产生幻觉。在赵雍的幻象里,他可以复制当年独霸北方的成功经验,问鼎中原,再创造一个政治奇迹。

于是,他准备重新以一号人物的角色走到舞台中央,吸引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以拯救苍生、对世界格局重新洗牌的形象隆重出场。

而此时赵惠文王已是名正言顺的男一号。于是,赵雍就打算收回赵惠文王的权力。

这符合弗洛伊德给出的“自恋”定义: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libido)的状态。

“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这是过度自恋的表现之一。

这是赵雍给自己挖下的第四个坑。

赵雍的第一步行动是立赵章为代王,意在分解赵惠文王的权力。

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6)

赵雍把此计划告诉了自己和赵惠文王都很信任的老臣肥义。肥义马上表示反对。

君权不稳,国家必乱,这已不只是个人荣辱的小问题。赵雍的想法等同于将赵国分成三部分。

赵雍在肥义那里碰了软钉子,不但不惊醒,反而更具斗志。

不去分析、反思不同意见,甚至会坚定我行我素的决心。这也是过度自恋的表现。

赵雍马上有了第二步行动,将此事告诉赵章,以激怒他与赵惠文王争斗,然后自己以居中调和者的身份,顺理成章地重新执政。

可见,赵雍不愧是驭人之君,“厚黑学”的高手。

过度自恋是滋生自私心理的温床。在赵雍看来,赵惠文王已是他复出成功的对手和敌人,赵章是他的政治盟友和可以利用的工具。

他可以就象之前在诸侯国之间长袖善舞,玩弄平衡之术。

然而这次的“鹬蚌相争”,其实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相争。但赵雍继续自信地认为自己这个“渔翁”能掌控事态的发展。

这是赵雍给自己挖下的第五个坑。

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7)

赵章果然被激怒。在“主父”的默许下,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赵雍以在沙丘(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内)选看墓地为名,让两子随行。

赵章先下杀手,殊不知赵惠文王已有充分准备,率军发动政变,诛杀了赵章。

随即,赵惠文王将赵雍幽禁在宫中,不给饮食。赵雍饥饿难耐,就掏雀窝捉幼雀生食充饥。最终活活饿死。

赵雍死后,谥号为武灵王(“武”为褒义,“灵”为贬义)。

沙丘是当年赵雍在人生巅峰时大会诸侯之地,结果也是被困死之地。这真是个莫大的讽刺。

赵雍亲手不停地为自己挖坑,自信满满地挖土,不料想最终却是葬送了自己。

一代霸主竟然被饿死,为天下人所惋惜。后人感叹道:“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

赵武灵王的悲惨命运(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为何最后被困死)(8)

经过此番内乱,赵国国力遭受很大损失。七十多年后被宗族本家秦国所灭。

赵雍极具反差的命运轮回,根源就在于过度膨胀,盲目自信,陶醉于成绩,迷信于经验,沉迷于自我。

一个人的成功,对待不当,就往往会成为包袱,甚至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