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爱的人教会孩子怎么去爱(你那么努力的爱孩子)

文|花姐姐

最近的热剧《小欢喜》频频登上热搜,和妈妈们聊天也成了必聊话题之一,豆瓣评分8.0,获得话题口碑双丰收。

为什么能承包妈妈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我想和真实是分不开的,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说是现代家庭的典型代表,上次,我们讲了季胜利一家《小欢喜》我能领导一个区,为什么就搞不定家里青春期的孩子呢?,这次我们来聊聊宋倩一家。

为了高考,宋倩辞掉了高中老师的安稳工作,开始事无巨细的照顾女儿,为女儿的高考保驾护航,从山珍海味营养配餐,到精确到1分钟的时间表,再到每天的试卷刷题...

然而,这一切不仅没有得到女儿英子的感谢,反而成了英子逃避与反抗妈妈的原因。

一个有爱的人教会孩子怎么去爱(你那么努力的爱孩子)(1)

本来英子是个非常懂事、学习成绩又好的家长,她也想努力的做好自己,得到妈妈的认可,例如,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无奈,在妈妈事无巨细的控制中,让英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巨大的压力,最后,装病,旷课,躲进了爸爸为她准备的玩具屋。

结果被宋倩发现之后,易常愤怒,将女儿的逃避视作背叛,第一次打了女儿。

而女儿在妈妈的言语刺激之下,说出:妈妈,我讨厌你!

那一刻,宋倩终于崩溃。

看到这里,我不禁开始心疼宋倩来,也心疼女儿英子。

一个有爱的人教会孩子怎么去爱(你那么努力的爱孩子)(2)

宋倩那么的爱女儿,女儿那么的想让妈妈高兴,可是为什么结果却让他们越爱越远呢?

答案只有一个,爱不等于会爱。

做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常常会接待类似宋倩和英子这样的案例。

曾经,有位妈妈非常焦虑的跟我说,孩子现在二年级,跟孩子关系也不错,孩子性格也比较活泼,但是,就是害怕考试,我也没有给他压力,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害怕考试。

我说,那平时孩子考试之前您都会做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呢?

妈妈说,我就跟他说,你只管好好考试,考得好考得不好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尽力就好。

我说,既然你不在乎孩子的考试,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

这位妈妈说,我也只是想让孩子放松,不要害怕考试。

我说,这句话有效果吗,会让孩子放松吗?

这位妈妈疑惑了,我说,我们其实可能换位思考一下,我将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信心满满,但是我最爱的人跟我说,只要你尽力就好,考得好考不好没有关系,您觉得这是在否定孩子,还是在给孩子打气呢?”

这位妈妈默不作声,第二天,她给我发来一段话,说,芳老师,你说的太对的了,昨天晚上跟儿子聊过后,儿子说他的确是从我这里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

这位妈妈非常幸运,早早的发现了问题。

然而更多的父母不停的以爱的名义,侵占孩子的边界。

就像宋倩一样,她们会觉得孩子的问题本质是父母的问题,孩子成绩不好是父母的问题,但是,问题的原因是父母没有控制孩子。

一个有爱的人教会孩子怎么去爱(你那么努力的爱孩子)(3)

例如,在《小欢喜》中,宋倩对英子看似关心,实则却是控制,不信任。

你爱好航天,想去天文馆做讲解员我知道,现在高三分秒必争,这一年的课外活动就取消了吧!

女儿考了第二,宋倩说:下回好好考就行了,可是转眼从女儿包里发现乐高,立马就说:”都考第二,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所以,我常跟家长说,不要觉得自己没有给孩子提要求,没有给孩子压力,而是看孩子有没有感受到要求,感受到压力。

否则你的爱会变成承重的负担,让孩子承受不起,最后,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正如我在家庭教育指导师课中所学到的:

爱不等于会爱,会爱才是真爱,真爱是需要学习的。

那什么是真爱呢?

首先,真爱是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爸妈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能力,才华,成绩,成就 ,我们经常听到爸爸妈妈和孩子对话,你再哭,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你再闹,再闹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就考这么一点,还配得到妈妈的爱,你还有脸回家......

这样的话给孩子的感觉就是你做得好我才爱你,你做得不好我就不爱你了,考试考好了,我才爱你,你考得不好我就不爱你了。

以上都是有条件的爱。

而无条件的爱则是,不管你考多少分,不管你考第几,什么样的学校,是不是很有钱,爸妈都一样爱你。

其次,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很多爸妈能接受孩子高兴的时刻,但是,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受不了,不允许孩子有不高兴的行为发生,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你再哭,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但是,却不知孩子此时能量最低,最需要父母的安慰和包容。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可忽视孩子的情感。

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

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

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

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

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

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别人夺去了一般的伤心。

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问题,当孩子哭的时候,他真的很伤心,他真的需要爸妈的安慰。

最后,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先关心人,再关心事。

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当一件事情出来的时候,就会把关注点放在事上,而对孩子全然不顾,对孩子批评指责,打骂,说些难听的话儿,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到孩子,还会让孩子更加伤心。

所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要先关心人,而不是事。

例如:

分数出来了,应该先问孩子累不累,再问考得怎么样;

孩子摔跤了,先问孩子疼不疼,而不是急于否定孩子,说不疼;

孩子被人欺负了,不是先让孩子打回去,而是先问孩子有没有受伤。

孩子没有考好,不是先说这次没有考好不要紧,而是先问你是不是很难过。

最后,花姐姐想说的是,爱孩子,一定是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没有感受到压力才是真的没有压力。

龙芳:家庭教育指导师,自媒体【花姐姐家庭教育】创始人,两孩妈,从中国到美国,从美国到中国,亲历中西教育的不同,从全职妈妈到职场妈妈,分享家庭教育以及女性成长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