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读故事音频(父亲讲过的故事)

父母读故事音频(父亲讲过的故事)(1)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500多个日子了,只要稍有空暇,就不由自主地想念他。原来每逢佳节,都会去看望父亲,如今却惟余思念。随着时间流逝,父亲音容笑貌却越来越清晰。从儿时起,他教育我、提醒我、帮助我,在我成长的每一个时期、讲过的每一个故事,都在耳边回响,一切就像是发生在昨天。

  近来,父亲讲过《陶侃搬砖》又一次在我的脑海中涌现。陶侃是东晋名将,自幼家境贫寒,靠自身聪明肯干、忠勇勤奋,起身于行伍,因军功封侯。后因官场倾轧和猜忌,一度被贬,封南蛮之地广州刺史。在广州刺史任上,陶侃一度无事可干。他每天早上把砖头从屋里搬到外面,天黑了又搬回屋里。面对家人和部下不理解,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而优逸,恐不堪事。”他的意思就是不能安于悠闲,要发奋自己的功业。由此汉语中便有了“陶侃运甓”的成语典故。年幼时,父亲把这个故事用家乡话给我们讲成“陶侃搬砖”。

  查阅历史典籍可知,正是由于陶将军胸怀光明磊落、精忠无私,加之身处“悠境”锤炼的才能和坚韧意志,在朝廷“国难思良将”之际,他以七十岁高龄,官拜征西大将军、领荆州刺史,成为镇守一方的重要将领,一举为东晋王朝平定了苏峻叛乱,力挽朝局于累卵之际,立下了不世功业。

  父亲对于我们的教育引导不只是讲讲故事、大道理宣讲,他更多的是自己自强不息,家里遇到的任何大事小情,他都是身体力行,俯下身子做一些“陶侃搬砖”的“笨”事儿。等自己做出个样子,然后就让我们按他的范本去试着做。

  父亲是爷爷奶奶的独生儿子。爷爷是关中纯朴的老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窘迫,无力供给自小就好学的父亲多读书。父亲硬是凭着自己渴望知识的毅力、决心和聪明,硬是站着当旁听生,完成了自己高小文化学习。后来在一生的工作,乃至受到不公正待遇回老家当农民种地时,他也舍得下力气做笨功夫,并成为让周围地道农民兄弟追捧的庄稼把式。1988年组织批准父亲离职休养后,他为家庭支出和孩子们上大学经费所迫,和母亲一起在老家办起诊所,直到1997年最小的孙女出生。

  父亲其实一直信奉老辈人说的“技不压身”。命运和生活一遍遍地折磨他、折腾他,他却能一次又一次地和命运抗争,一次又一次地把命运强加给他的荆冠修整成能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带来芬芳的花环。

  父亲在农村22年里把制作农具、补锅、钉鞋、盖房子等农村人望而生畏而又非常实用的技术一一学到手里,甚至成为村里远近有名的手艺人,得到帮助的村民都夸他补锅、制作农具的手艺高。

  而今,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人世间,再也听不到他老人家讲故事。但我们可以“反刍”父亲教诲,像父亲那样学习陶将军去搬自己生活中的“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