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节俭思想(荀子大略亲民爱民富民养民化民)

荀子节俭思想(荀子大略亲民爱民富民养民化民)(1)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國,非以貴諸侯而已;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而已。

在此,荀子提出了明确的民本主张,他说,上天生育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上天设立君主却是为了万民。所以在古代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并不只是抬高诸侯的地位而已;设置百官,区分爵位俸禄的等级,并不只是抬高大夫的地位而已。

禹見耕者耦,立而式,過十室之邑,必下。

这里的“室”应该是家族的意思,而不是指家庭,“十室之邑”就是规模不大的小城镇,否则,大禹怎么可能巡行天下?

禹坐车出行的时候,看见农人在农田里两人一组协力耕地,他就会站起来,扶着车厢前的横木致意;当他经过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镇时,他也一定会下车慰问。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王要体察民情,时时注意从民间发现人才。

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故家五畝宅,百畝田,務其業,而勿奪其時,所以富之也。立大學,設庠序,修六禮,明七教,所以道之也。詩曰:「飲之食之,教之誨之。」王事具矣。

荀子主张民富才能国富,君主的职责就是要为老百姓创造条件,使他们安心生产,发展农业。同时应该用礼教教化百姓,这样才能移风易俗,社会和谐。同时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建设,才能王天下。

荀子希望每家都能有五亩宅基地,一百亩耕地,而且当权者不能为所欲为耽误百姓的农时,让百姓能够专心农业生产,这样百姓才能富裕起来。在古代,贤明的君主组织狩猎、征发徭役、募兵征伐都会避开农时。

国家要建立高等学府,设立地方学校,修习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和相见礼,彰显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和宾客等七个方面的教养,这是教化引导百姓的办法。

不使百姓富裕就无法赢得民心,不对百姓进行教化就无法改造百姓的本性。《诗经》云:“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就是说,要让百姓吃好喝好,有好的物质生活,然后从精神上教育引导他们,这样,王天下的条件就完备了。

荀子节俭思想(荀子大略亲民爱民富民养民化民)(2)

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舉家不事,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事。父母之喪,三年不事,齊衰大功,三月不事,從諸侯來,與新有昏,期不事。

荀子还要求统治者体恤民间疾苦,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增加人口,维护礼制。

他说,八十岁的老人,其独子可以不服劳役;家里有九十岁的老人,全家都不用服劳役;家中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或病人,可以免除一个人的劳役。

父母去世,三年内不用服劳役;父母以外的其他直系亲属去世的,三个月内不用服劳役。

从他国来的移民以及新婚的家庭,一年内不用服劳役。

多積財而羞無有,重民任而誅不能,此邪行之所以起,刑罰之所以多也。

反之,如果一味地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压榨欺压百姓,就会官逼民反,加剧暴政。他说,统治者喜欢积聚钱财,羞辱贫穷的人;加重百姓的负担,惩罚那些不堪重负的人,就会导致发生邪恶行为,刑罚因此也就多了。

荀子节俭思想(荀子大略亲民爱民富民养民化民)(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