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

一到夏天,好多人成天昏昏沉沉的,老想睡觉,老觉得困,干啥都似乎提不起兴趣。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

那为何一到夏天,整个人就提不起干劲了呢?

因为夏季多雨啊!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2)

尤其是沿海城市,梅雨季一到,雨就下个不停,空气中都弥漫着雨水的味道,潮潮的。因此,一年四季之中,夏季的湿气最重。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3)

中医认为,湿邪最为沉重、也最为黏腻。

所谓沉重,说的是湿气重的人群多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关节疼痛重着等症状。这是因为湿邪侵袭肌表,留滞于经络关节,使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阻碍,营气和卫气不能调和的缘故。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4)

所谓黏腻,说的是湿邪所引发的病症病程往往较长,即便是症状缓解了,还极有可能反复,缠绵难愈。

最常见的,你去看湿疹就很难根治痊愈;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5)

还有啊,一些老年人的关节炎、风湿病、老寒腿一遇到雨季,就容易反复发作,也是这个道理。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6)

因此,夏季首当除湿。

那一说除湿,有些人就来劲了,除湿简单啊,薏苡仁,药食同源,好吃又好用。

的确,薏苡仁确是除湿之佳品,刚吃上一段时间,可能还真有些效果,可时间一久,有些人除湿的效果非但越来越差,身体还越来越寒。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7)

薏苡仁

简单讲,原因有两点:

其一,薏苡仁性寒,脾胃虚寒的人久服就容易过伤脾胃;

其二,湿邪有寒热之分啊,寒者谓之寒湿,热者称之湿热。湿热者服用薏苡仁问题不大,若是寒湿者久服,湿的问题是改善了,但身子骨岂不是越来越寒?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8)

那如何区别自己的体质是湿热还是寒湿呢?

首先,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舌头来判断,一般来说,湿热者大都因内热所致,所以舌苔看上去有点像是被“烧焦”,所以湿热者多见舌红苔黄;而寒湿者多水饮内停,因此舌苔多白厚。

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二便来判断。湿热者小便发黄、大便暴迫下注,上完厕所后肛门处还有隐隐的灼热感,不仅如此,湿热者的二便大都味重;而寒湿者小便清长、大便溏稀,即便是在炎炎夏日,吃上一些寒食也容易腹泻。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9)

然则,不论是湿热,还是寒湿,除湿是个关键。很多人其实是不懂除湿的,须知,除湿不完全等同于利水,更不是利尿。就像我们上文讲的,单用薏苡仁,这能断了湿气的去路,但并不能解决湿气的来源,简单讲,治标不治本啊!

那什么是湿气的来源呢?是脾啊!

中医认为,脾主健运。脾虚则健运有失,津液转运有碍,水湿内停,炼而为痰,因此,脾又为生痰之源。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0)

所以说,燥湿是治标,健脾才是治本。这也就是为什么上文我们讲的,单用薏苡仁起初会有点效果,因为可以燥湿而治标啊!可用着用着,效果越来越差了,那是因为薏苡仁寒凉,久服伤了脾胃,都伤到根本了,又怎能痊愈?

除此之外,还当养肺。

肺主通调水道,说的是肺主管疏通和调节者全身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功能。若是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减退,同样容易导致水湿停聚。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1)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可补脾益肺的除湿方——五皮散,出自《华氏中藏经》。

五皮散:茯苓皮、大腹皮、陈皮、桑白皮、生姜皮

茯苓皮,即茯苓的外皮,是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削下的外皮,

茯苓皮甘淡性平,功专行皮肤间水湿,而奏利水消肿之效。

《本草纲目》:“主治水肿肤胀,利水道,开腠理。”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2)

茯苓皮

大腹皮辛散温通,性善下行,既善行气导滞,又长于利水燥湿,气行水行,可助茯苓皮将湿浊从小便排出。

《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3)

大腹皮

陈皮味苦、辛,性温,主入脾、胃经,

中医认为,苦能通泄、辛可行散、温善燥湿。是故,陈皮功善燥湿化痰,醒脾化湿,为健脾理气之要药。

《本草汇言》:“理气散寒,宽中行滞,健运肠胃,畅利脏腑,为脾胃之圣药也。”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4)

陈皮

桑白皮味甘性寒,专入肺经,

善降泄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祛湿,多用于风水皮水。

《药性论》:"治水气浮肿,利水道,消水气。"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5)

桑白皮

生姜皮辛散温通,功善和脾利水祛湿。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6)

生姜皮

五药皆用皮,取其善行皮间水气之功,利水消肿与利肺健脾同用,使气行则水行,则湿可除也。


然而,方无常方,量无常量,五皮散寒热并用,无寒热之偏,因此只是一张除湿的基础方。

湿热者,可酌加滑石、木通等清热燥湿的药材;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7)

滑石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8)

木通

寒湿者,宜加用附子、干姜等温阳燥湿的药材;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19)

附子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20)

干姜

脾虚者,应加白术等健脾利湿的药材。

祛湿健脾张仲景五苓散(送你一张除湿方)(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