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被宣告死亡(亲自决定女儿的死亡)

有资料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会做出35000个选择。

尽管很多选择出于本能和习惯,我们并意识不到,但几乎都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的选择。

而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沉睡的人鱼之家》,却探讨了另外一种选择,关于“死”的选择,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很少主动做出选择的领域,但谁又能能躲过这种选择呢?

女儿被宣告死亡(亲自决定女儿的死亡)(1)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母女,女儿瑞穗就是那个沉睡的人鱼。

可惜这里没有美丽的童话,只有溺水造成的永久地沉睡。

合上小说,实在无法评说她们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瑞穗父亲的公司发明了一种生命维持机器,让瑞穗有别于一般冰冷的植物人。

她不但还在继续长高,而且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也因此让母亲熏子和整个家庭陷入了爱和死亡的挣扎之中。

关于如何去死的选择,人们都期待它始终远离自己,但其实每个人又都清楚,在所有的选择当中,大概只有这种选择,终将来临。

死亡面前,无论怎样的选择,我们可以做的,或许唯有无问对错,只谈尊重。

尊重生命的选择

6岁的瑞穗在溺水抢救后,大脑没有了任何功能迹象,医生认为她几乎永远不会醒来。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只有患者或家属有意愿捐赠器官,医生才会通过两次测试,最终判定患者为脑死,停止治疗,摘除脏器。

父母本来已经痛苦地选择了捐赠女儿的器官,却在和瑞穗告别的一刹那,同时感受到女儿手部的微动。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造成的错觉,但在最后一刻,母亲熏子还是决定放弃捐赠,继续使用体外呼吸支持系统维持瑞穗的生命。

或许有人认为,不如选择测试,让孩子尽快解脱,捐赠器官也能救治更多的生命,还会让孩子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于世间。

而这个被认定为死亡的女孩,手指又出现了活着的迹象,母亲坚定地认为女儿不想离开,也并没有离开。

不得不说,这是母亲对女儿生命本身的尊重。

瑞穗出事几个月后,父亲突然想到,自己公司研发的最新技术或许可以用到女儿身上。

经过反复测试,瑞穗真的不再需要体外呼吸器,通过体内特殊仪器释放的电流,刺激横膈膜就达到了自主呼吸的效果,同时用磁力刺激脊髓,造成的反射可以让全身肌肉得到锻炼。

这个意外成功的实验,让瑞穗看起来那么健康。

当一个小男孩去她家院子里捡球的时候,他以为瑞穗只是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睡着了。

她的肌肤、气色都和普通的小孩子一样,呼吸是那么均匀,以致男孩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妹妹,不忍心吵醒她。

然而,这个一直像熟睡过去的孩子,却已经没有了人类的感觉,特别是丧失了人类独有的情感,可以说她仅仅是一个鲜活的娃娃。

那么,这又能算作是对生命的尊重吗?

国际上认为的最好的死亡方式,就是尽量以自然的发展历程“任其死去”,既不延缓,也不促进。

可在人类情感面前,客观而坚定地尊重生命本身,何其之难。

女儿被宣告死亡(亲自决定女儿的死亡)(2)

网络图片,侵删

尊重家庭的选择

母亲熏子沉浸在女儿瑞穗死而复生的喜悦里,作者却通过书中不同的人物,表达了另一种声音:

用科技延缓死亡,让孩子的生命变得没有了意义,纯粹是在满足活人的心愿。

可到底什么才是这个女孩生命的意义呢?

捐赠器官的确可以救治其他的生命,那么瑞穗用自己的身体救治了绝望中的母亲和亲人们,谁又能说这不是她生命的意义呢?

她的妈妈,在照顾她的过程中,又能体会到那种再怎么辛苦都值得的心情;听到陌生人脱口而出“好可爱,她睡得好香呀”,那种幸福感是那么真实;又能为长高的女儿买衣服、打扮、拍照,一个曾以为失去孩子的母亲,眼里又闪起了光。

她的外婆,当初因为自己的疏忽让外孙女出了事,一度被愧疚压垮,如今能帮忙再照顾孩子,老人又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不为人知的是,这幅小小的躯体,还对另外一个小女孩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常去看望瑞穗的小表姐,尽管还不懂什么是救赎,但她很开心看到表妹还“活着”,因为她心里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那天,瑞穗是帮自己去水下寻找掉落的漂亮戒指……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人们没有办法完全放弃自我感受,全然站在别人家的孩子或社会的层面,去思考是否放弃自己孩子的生命。

被捐赠者和社会能做的只有表达感谢,从未提及“肯定、表扬、鼓励”这样的字眼,因为对痛失亲人的家庭来说,这实在太过残酷了。

瑞穗,这个沉睡的人鱼公主,身体竟然还在长大,甚至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做出动作和表情,但是母亲也在家人、孩子老师和陌生人的质疑中,渐渐改变着看法。

她为得不到器官捐赠的孩子着急、惋惜、深深哀悼,可还是不能轻易放弃自己女儿这一副完好的躯体。

无论是医疗设备还是新科技仪器,只要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辅助疗愈,在家庭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真的没法简单评论对错。

任何放弃捐赠的决定,其实并没有“也值得被尊重”这回事。

在自然的生命和人类天然的情感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个不能拿来讨论的问题。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不伤害他人的任何决定,都应该被尊重!

女儿被宣告死亡(亲自决定女儿的死亡)(3)

网络图片,侵删

尊重自己的选择

人类必须承认现代医学的局限性,有很多事医生还无法给出科学的解释,这就更应该带着一颗饱含人类情感的心去尊重。

瑞穗出事三年后的一天夜里,熏子突然感觉瑞穗就站在面前,对她说:“妈妈,谢谢,我很幸福,真的谢谢。”

熏子猛然意识到,是告别的时候了!但不可思议的是,心里却没有悲伤。

熏子问:“已经要走了吗?”

瑞穗回答:“嗯,别了,妈妈,要好好的哦。”

接着,瑞穗存在的感觉忽然消失了,整个房间复归一片空无。

挣扎着睁开眼睛,熏子没来得及思考刚才是不是做梦,直奔瑞穗的监护仪器,所有指标都在恶化!

坐在医院抢救室外的时候,熏子很平静。

三年前,女儿的身体已经停止了呼吸,但一个微弱的动静,母亲坚信女儿还活着。

三年后,女儿的身体仍在呼吸,可母亲坚信女儿已经走了。

“已经为瑞穗做了能做的一切,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熏子没再等待瑞穗脑死亡判定的结果,头也不回地离开医院,去准备瑞穗的葬礼。

法律文件上,瑞穗的死亡时间是4月1日。

而熏子坚持自己女儿的死亡时间是3月31日凌晨3点22分,就是幻梦中母女告别的时刻。

父亲则认为,撤掉所有仪器后,瑞穗的脑电波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完美的直线的时候,不,或许他更愿意认为是4月2日,女儿被摘除心脏的时刻,才是她离开人世的准确时间。

医生听了他的话,又给了他第4个对死亡时间的选择:“如果你认为是以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为准,那你们的女儿依然活在另外一个地方,因为那颗心在别的孩子身体里继续跳动着。”

任何选择都不是一个因素决定的,对复杂的生命选项,普通人,更没有必要用唯一的标准进行评判。

死亡时刻看似是一个客观的事情,但这不仅仅是医学和科学领域的事,更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情感上的认知。

如果一个心理上的认定可以慰藉伤痛,那么,最终的选择是否客观,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尊重自己的心,选择那个能让我们更有力量重新面对生活的选项。

女儿被宣告死亡(亲自决定女儿的死亡)(4)

网络图片,侵删

写在最后

《我的死亡谁做主》里有这样一句话:

“对于选择如何离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也就是说,对死亡方式的选择,没有对错,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您都是对的。”

比起执着于单纯的放不放手,我更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哪怕某一个时刻觉得当初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一定有它神秘的使命所在。

接纳和沉浮于已经发生的状况,就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关乎生命的选择,更是如此:

无问对错,只谈尊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