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书中共分81章,全书仅有五千余字,但其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了一个观念,一句就涵有‘三玄三经’的妙义”。其书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思想界、教育界、医学界、武术界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道德经》中所阐释的养生方法对现代人的健康养生更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道德经》中都有哪些极富智慧的养生理论呢?

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于自身的养生行动上?怎样才能更深一层次的领悟和运用这些养生之道并遵循其养生规律呢?

10月29日下午,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讲座第25讲特邀著名道家养生学者、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四川省保健科技学会学术专委会专家李久云先生以自己独特的道学思维为大家详细解读《道德经》中的生命价值观。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1)

(本期嘉宾:李久云)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2)

(中原国学讲坛现场听众)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3)

(中原国学讲坛第25讲讲座现场)

1、什么是《道德经》?它讲了啥?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老子学说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衍生出了道家和道教,为世人注目。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道德经》是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仅次于《圣经》)。那么,《道德经》究竟讲了哪些内容?

几句话可概括:“五千妙言,道体德用;天地本源,万物生成;规律法则,不二法门;为人处世,基本准则。”

《道德经》留给人们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在讲人间事务的时候,喜欢援引天道或者道作为最终的支持。柔弱是因为天道,不争是因为天道,不仁、无为等都是由于天道。我们经常可以在这部经典中发现类似形式的句子: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种形式的句子当然不仅是句法问题,它体现的乃是对于道和天道的敬畏。这种敬畏的理由,首先是道相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这个世界的优先性。

在老子看来,道是这个世界的总根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混成之物就是道。经过了一定的演化,万物从中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仅凭此点,敬畏就有了足够的理由。但更重要的,还是道本身所显示出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

正是这种玄德,让道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引者,也把道和天地万物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这种玄德,可以赢得万物的心。道的本意是路,引申而具有法则的意义。

2、《道德经》是如何看待生命健康呢?

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

引起不健康的原因有许多种,如生态环境的污染、人心浮躁的后果、情绪失控的恶果等等。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命?《道德经》是如何看待生命健康呢?听听李久云老师怎么说——

《道德经》中非常重视健康和养生,道学讲究“动、静”相宜,要适中。很多人会讲,生命在于运动,我们每天加强体育锻炼就可以了,但锻炼也是有道的,也要用“一”来提醒自己的锻炼。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这样告诉我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学养生特别强调,健身也要劳逸结合,保持中道。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养生学》这样讲:“锻炼要适中,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认为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视伤肝,久听伤肾。”所以道学养生告诉我们,锻炼要适度。过劳过逸都对身体不利,要把“一”的尺度掌握好,包括我们的吃、穿、住、行。

古人主张劳逸中和,有常有节,才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另外,要注意控制情绪。《道德经》第57章说,以正治国.身体相当于一个国家,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君王。以正治国,也就是要让身体充满正气、正能量。正气是人的抗病能力、康复能力、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以及调控能力的总称。而人的情绪如果把握不好,是最容易伤害自己的正气,尤其是喜怒哀乐,古有“三气周瑜”、还有“范进中举”等故事,都是说明人的情绪影响自己的正气,从而影响五脏六腑,甚至大喜之下发疯,大悲之下丧命。

对德的培养与提高,《道德经》认为一个没有道德规范的人,很难心旷神怡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里这样讲:“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居住地,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居所和周边的环境。心境要慈、俭、不争,没有过多的欲望。和邻里他人交往要仁爱,尽量的帮助他人。说话要讲信用,诚恳不失诺言。行动起来要切合时宜,利人、利物、利环境。我们做任何事情像水一样,用善念。不去与任何人争,就不会有任何怨恨、嫉妒、灾难、不幸找到你。在这里我们如果都用老子的这种心态处理周边的人和事,我们在听音乐时就一定会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就不会被他人干扰,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饮食保健方面,“五位入口,不可另偏,多酸伤脾,多甜伤肾,多辛伤肝,多咸伤心,多苦伤肺。多食,乱其五脏”。

五行学说里的“一”告诉我们,吃偏食对身体无益,我们吃的粮食、蔬菜要均衡,当你的身体很健康时,乱吃补品不但对健康不利,还会影响五脏的不和谐,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讲座最后,李久云老师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精彩的讲解赢得阵阵掌声。

除了上述讲座外,10月30日,中原国学讲坛特别活动之“道家智慧分享会”知名道学学者李海波、道家养生学者李久云、全真龙门派武学大师潘崇福齐聚中原国学讲坛百汇地分会场,为大家详细讲解《道德经》中的经商、养生理念及养生武术。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4)

(知名道学学者李海波为听众讲解道商知识。)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5)

(全真龙门派武学大师潘崇福先生讲解龙门太极拳相关知识。)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6)

(全真龙门派武学大师潘崇福 演练龙门太极拳)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7)

(全真龙门派武学大师潘崇福先生 现场演练龙门太极拳)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8)

(全真龙门派武学大师潘崇福先生 现场演练龙门太极拳)

道德经里的养生智慧 如何才能更健康(9)

(全真龙门派武学大师潘崇福先生 现场演练龙门太极拳)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315543998@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文博河南】文博 文学 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