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科普认识结核病)

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科普认识结核病)(1)

一、什么叫结核病

结核病(TB)是一种叫做结核分支杆菌的细菌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侵犯除了指甲、毛发以外的全身任何器官,通常侵犯肺)。它通过空气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而且通常需要长时或亲密的暴露于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空间才被传染。

结核杆菌的发现

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科普认识结核病)(2)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科赫在柏林宣布发现结核杆菌获得诺贝尔奖,100年后,每年3.24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所以就有了今天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2.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3.含菌的飞沫核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相关研究显示,每个肺结核患者一生可以传染10-15人。

二、结核病是怎样形成的

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科普认识结核病)(3)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在各种组织器官中形成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全身各个器官均可累及,侵犯到肺称肺结核,侵犯到脑膜称结核性脑膜炎,其他还有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及骨结核等,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是一种蔓延于世界各地的常见病,中医称结核病为痨病。

三、结核病的严重性

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大多数案例都是潜伏没有症状不会传染。但是当人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结核菌就可能被激活,引起发病。全世界每天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多达5400多人,平均不到20秒就死亡一人。中国结核病疫情严重,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在第二届全球遏制结核病伙伴论坛大会上,我国列在需要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位。

四、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科普认识结核病)(4)

1.发热,发热是早期表现,常为午后低热,且持续时间长。

2.咳嗽,一般为干咳,常出现轻微的呼吸困难。

3.盗汗,多见于睡眠后或清晨醒来多汗。

4.疲乏无力、烦躁、食欲减退、消瘦、面颊潮红。结核中毒症状晚期还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脏轻微增大。

5.婴幼儿多为急性发病,似流感,可突然高热,但全身一般情况较好。呼吸系统表现常不典型,有咳嗽,多为干咳,咯血、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怎样正确对待结核病

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科普认识结核病)(5)

1.首先要认清结核病的症状,当你出现咳嗽不止,痰中带血、低热盗汗、四肢无力、面黄肌瘦时,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进行相关检查及检验。

2.当被确诊为结核病时,不要焦虑、忧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3.遵医嘱按时药物治疗,不要耽误病情,以防恶化,按时服药,配合医生,坚持规范全程用药,不可中断治疗,要按时复查,时刻关注病情进展。

4.肺结核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规定的疗程后(6-9个月),90%的患者可以被治愈。

5.如果不按时服药、不完成疗程,易造成结核菌耐药,一旦发生耐药,疗程会延长,且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6.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需佩戴口罩。

7.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通常情况下传染性会很快下降,接受治疗数周后,痰内结核菌将明显减少,多无传染性。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完成全疗程,达到治愈标准后,痰中查不到结核菌,就不再有传染性。

8.人体一旦感染结核菌后,就终身携带病菌,约有10%-15%的感染者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称为新患者并继续传染给其他人。一般来说,所有人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

9.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结核菌后更容易发病,如幼儿、老年人、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体型消瘦的人,尘肺、糖尿病、胃切除术后患者、HIV(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

六、骨结核相关知识

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科普认识结核病)(6)

1.骨结核在我国是常见多发病,在农村及边远山区多见。是结核杆菌侵入骨骼系统引起的破坏性病变。属于继发性结核病,原发病灶大部分为肺结核,少数为消化道结核。某些职业病与结核病密切相关。如粉尘业多发矽肺、而矽肺患者易患结核病,易引发骨结核。骨结核发病缓慢,全身症状较为隐蔽。

2.骨结核患者多为身体先天不足,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使抵抗力下降,无法阻止结核菌的侵入,感染后诱发骨结核。中医称骨与关节结核为骨痨,又称流痰。发生在脊背的称“龟背痰”;腰椎两旁的称“肾俞虚痰”;髋关节的称“环跳痰”;膝关节的称“鹤膝痰”;踝关节的称“穿拐痰”

3.骨、关节结核好发于骨松质(如椎体、短管骨、骨髓、干骺端)和负重大、活动较多关节(髋、膝)的滑膜内。

4.骨结核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约为1.15:1。据统计儿童(0-14岁)患病率为9.5%;老年人(65岁以上)患病率14.7%。好发于30岁以前,特别是少年儿童时期。骨结核本身没有传染性,但合并有活动期肺结核时则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传播。

5.骨结核典型症状为起病缓慢,较轻者表现为倦怠、食欲不振等一般症状,严重者表现为发热(多为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中毒症状。疼痛为明显局部症状之一,脊柱结核可引起患处和神经放射性疼痛。初期患处疼痛不明显,随着病变发展,表现为拒绝碰触患处,有明显压痛。症状明显时可表现为功能障碍,如脊柱结核患者拾物试验阳性,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等;关节结核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合并感染时可发热。脊柱寒性脓肿可出现在脊柱旁,固定,压之有波动感。寒性脓肿和窦道引起的脓肿一般没有红、痛等急性炎症表现。由于重力作用,脓肿可沿着体内间隙流动远离病变部位。如腰椎结核脓肿可出现在腹膜外,在髂窝可以触到肿块,甚至可以沿髂腰肌留注到下肢,在大腿前面出现肿块;当脓肿破溃即出现窦道。

七、早预防可有效远离结核病

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健康科普认识结核病)(7)

供稿:门诊部、骨肿瘤科

编辑:宣传处 马志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