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点打援穿插分割是真的吗(不懂点围三必缺一的心理战术)

引言:心理战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由来已久,只是当时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能用一句孙子的话来说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关门捉贼",这是一个流传于世间很久的一句俗语,其意不言自明。说到关门捉贼,你想到了另一个"关门打狗"两个意思相近。后来人们便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常识运用到了战争中,没有想到却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围点打援穿插分割是真的吗(不懂点围三必缺一的心理战术)(1)

关门捉贼

如果在军事实践中,它与军事家们在战场上常用的口袋阵、围歼战大体上是一回事。古今中外运用这一计策的比比皆是,就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运用此计的著名战例,较早的就有战国时期的孙膑庞涓马陵道之战,秦赵长平之战,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次攻城战等等,数不胜数。

关门捉贼,运用到战争中,在我国的古典记载中有很多,虽然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是运用的人却要明白一个"围三缺一"的道理所在,如若不然,结局往往不能如愿,曹操围困袁绍刚开始就是这样。

公元206年,曹操把袁绍的残部围困在壶关,四面围攻,但却久攻不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曹操此时骄傲自大,认为袁绍已经瓮中之鳖,必被己所擒。

其二,曹操对于壶关的守军和百姓以及城中的粮草和军事防御,没有做好预先的调查。

其三,按现在的话说,曹操当时并不懂得心理战术在围歼战中的重要性。

围点打援穿插分割是真的吗(不懂点围三必缺一的心理战术)(2)

曹操

所以面对久攻不下的局面,曹操很是恼火,生气的说:"等到攻下城来,要把城中所有的人活埋掉。"这话不知怎的就传到了城里,城中的守军和百姓听说之后,知道了自己没有退路了,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反而人人拼死作战,固守着壶关,致使曹操数月攻不下来。

还是曹仁建议曹操"围三缺一",说道:"围城不能围的太死了,一定要留一条出路,让敌军有生还的希望,就不会拼命地守城了,对于我们攻城就会顺利的多。现在我们把壶关围得水泄不通,里面的人听到了您要处死他们,知道了没有生还的希望,城中的军民当然要以死固守城池了。"曹操若有所思。

曹仁继续道:"壶关城池坚固,且城内粮多,如果我们不管代价几何,强攻则伤亡惨重,还不一定能攻下,如若围困城池,我大军就只能是暴师于荒野,消耗太大,这样围困敌人,不是上策啊!"

围点打援穿插分割是真的吗(不懂点围三必缺一的心理战术)(3)

心理战

曹操对于曹仁的建议很是重视,觉得可行就网开一面,留一缺口,让固守的军民逃出城外。挣扎在死亡边上的人,看到了一丝活的希望,就不在拼死抵抗了,而是拼命的往城外跑,这些脱离了良好城防工事的人,最后都被曹操埋伏的伏兵给俘虏了。

从曹操这次的壶关之战就可以解释这个计谋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其威力了。

"关门捉贼"和"围师必阙"是相辅相成的谋略,"关门捉贼"面对的小股敌人或者是一个人,而己方在力量上占上风,则可以围而歼之。但是如果敌人势力雄厚,我方围歼有困难,或者激起了被围者强烈的求生心,那么最后就是我方取得了胜利也是惨胜,得不偿失。

结语:古代很多计谋的使用大都是心理战,只要能揣摩出对方的心理,那么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