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童话(天上掉下个馅饼叫大宅门)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童话(天上掉下个馅饼叫大宅门)(1)

有人觉得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戏曲,她做了小剧场京剧《惜·姣》;有人觉得戏曲故事没逻辑,她做了推理严谨的京剧《鉴证》;有人觉得新编戏曲没有老味道,她做了京剧《大宅门》;有人觉得戏曲导演藏在幕后无人识,南京大华戏院为她专门打造了“群剧场”;有人觉得戏曲从业者太老土,她出镜为某国际知名美妆品牌做起了广告……36岁的北京京剧院青年导演李卓群,总能够给你超出想象的答案。

2013年以一部《惜·姣》惊艳出场的李卓群先后执导了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春日宴》《好汉武松》《人面桃花》,京剧《大宅门》《鉴证》,中日韩合演舞台剧《麦克白》,以及大型越剧《云水渡》、大型桂剧《破阵曲》、大型功夫粤剧《将军令》等十几部戏曲作品。这一路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又是如何打造了一部部“爆款”作品?不妨听她一一道来。

●给小剧场京剧拍第一个商业宣传片

记者:2013年,你导演的《惜·姣》拍摄了中国戏曲作品的第一个商业宣传片,当时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李卓群:2011年,我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作为导演被招进北京京剧院,当时剧院已经很久没有招过导演了。有一段时间,剧院正在和张艺谋、徐春兰等知名导演合作,院长问我想不想排戏?你能拿什么和这些大导演拼?院长告诉我,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也是座儿的艺术,让我想想怎么去卖票,怎么拼票房,后来就有了执导《惜·姣》的机会。排《惜·姣》,我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还是制作人,我曾经在明星工作室工作过,对影视和时尚领域都有一些了解,深知市场推广的重要性,因此就有了《惜·姣》的宣传片。

记者:对当时还很年轻的你来说,要想和大导演们拼票房光靠一个宣传片肯定还不够,你还做了什么?

李卓群:阎惜娇的故事,老戏已经非常经典,动起来非常难。以前,我看过剧院之前排演的这个戏,因为节奏太慢,许多年轻观众都会一边看一边玩手机或者干脆退场。其实,阎惜娇和宋江的故事非常有典型性,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记挂。所以,要做好这个戏,从剧本节奏、人物关系都要调整。还没有剧本的时候,我就找到了女主角索明芳,大概八个月的时间和她形影不离,仔细观察她怎么演戏,怎么排戏,看她在台上台下的变化,按照她的特点去创作阎惜娇这个人物。后来大家看到《惜·姣》会觉得这个戏很阎惜娇,很有演员的本我,有戏曲程式,又跟现代人接通心气。

记者:市场对于你的反馈如何?

李卓群:当时观众并不知道李卓群是谁,索明芳、王梦婷也没有人认识。《惜·姣》首演是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那时首都剧场正在演陈道明、何冰的《喜剧的忧伤》,观众都是连夜排队抢票,但《惜·姣》第一场只卖了七成票。说起来还要感谢陈道明,当时他因为生病实在不能继续演出,很多从首都剧场退场的观众就来到小剧场看《惜·姣》,发现还不错,一下就有了不错的口碑,后面的票也好卖了。

记者:做了这么多小剧场戏曲作品,有没有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

李卓群:我觉得所有戏曲作品,都应该像一个骨肉匀停的美女。骨头就是剧本,剧本的节奏感、结构感不强不行;肉是二度创作,是作曲和表演,如果肉拉不起来的话,就像是整容失败的女演员;皮就是皮肤,就是戏曲的服、化、道、音、画、美;毛就是营销包装。你只有骨肉皮毛都好,这个女孩子才是漂亮的。戏曲不怕鹤发但要永葆童颜,做一个鹤发童颜的天山童姥。《惜·姣》只是一个习作,但也能看到用心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从2013年演到现在,谁也没有想到当初那么有争议的戏,今天李宏图、韩胜存、黄柏雪这样的大咖会众星捧月地去演。

●天上掉下个馅饼叫《大宅门》

记者:眼下,京剧《大宅门》正在全国各地巡演,这也是近年来京剧最大规模的商业巡演,其实正是《惜·姣》让郭宝昌导演认识了你,才有了京剧《大宅门》?

李卓群:对,京剧《大宅门》那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馅饼砸我头上了。我的第二部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在繁星小剧场演出,有一天剧院跟我说郭宝昌导演会来看戏,演出结束后还会上台点评,我没当回事。谁知道,他一上台就说,“我要跟李卓群合作京剧《大宅门》,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当时,我就是一脸蒙,好长时间没回过神。我真的很想导这个戏,做梦都想,但后来很长时间老爷子也没再联系我,我觉得那可能就是大导演一时激动说的话,看完也就完了。结果,过了半年多,有一天接到他的电话,上来就问我那个剧本写的怎么样了?

记者:当时是什么心情?第一次做大剧场作品并不容易吧?

李卓群:当时心里就想太好了,终于可以写我梦寐以求的大场面了,脑子里马上有了《红磨坊》里那种大的歌舞场面,还特别兴奋地跟老爷子说。没想到,老爷子却跟我说“这不是我认识的李卓群啊!我喜欢的是《惜·姣》四两拨千斤,把写意做到了极致,做《红磨坊》那样的戏,我找你干什么?”之后老爷子跟我说,“孩子,做艺术要有逆向思维,别人不这么写我偏要这么写,林黛玉是《红楼梦》,焦大也是《红楼梦》。”他这一句话一下把我点醒了,《大宅门》的一草一木猫猫狗狗都是《大宅门》,我就回去又重新构思了一个版本。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杨九红做京剧《大宅门》的女主角呢?

李卓群:我从小就看越剧《红楼梦》,一个皇皇巨著它只选了宝黛的爱情,因为戏曲要兼顾抒情性和故事性,讲不了太多故事。老爷子跟我说,他们做过调查,长辈都喜欢《大宅门》里的二奶奶,年轻人都喜欢白玉婷,男孩子喜欢白景琦,但大家都喜欢杨九红。后来我又听老爷子讲了很多真实的杨九红的故事,最后就变成从杨九红的视角讲大宅门的故事,老爷子也很满意这个改编,觉得这是京剧的视角。

记者:京剧《大宅门》非常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和影响?

李卓群:《大宅门》让我被信任、被关注,让我知道了“可能性”三个字。那会儿我觉得大剧场和小剧场之间有一道坎儿,我什么时候能做大剧场取决于我什么时候能把小剧场做好,但是还没有等我把小剧场“人鬼恋三部曲”做完就来了《大宅门》的邀约。后来我一直想,不能给郭宝昌老师丢脸,我的戏在《大宅门》的这个台阶上,只能一点一点往上走,不能往下掉,所以我现在做每个戏都是带着敬畏感去做,越做越谨慎。

●每个戏都当成最后一个戏去做

记者:作为一个大胆的年轻女导演,十年间做了十几部戏,可以想象背后有多少不容易,你都遇到过什么样的质疑?

李卓群:以前有一段时间,我的简历上是没有照片,没有年龄的。因为有人会觉得照片这么好看,肯定是P的,这个人不诚实不能用她,有人会觉得太年轻了,不能用她。我在排越剧《云水渡》的时候,编了一个舞蹈,当时有些评论家说大腿都露在外面,你这样排我们戏曲要完了。在桂林排讲述“大后方”文化抗战的《破阵曲》的时候,也有专家说你那么年轻你知道什么?我会告诉他们,主角牺牲的地方我查了经纬度,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了几点几分什么样的炮弹在那里炸下来会炸出什么样的洞,旁边的房子才会毁掉一半。我当然不是要冒犯专家,我会把每个戏都当成我最后一个戏去做,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才能再继续合作。我做戏会特别严谨,有的历史戏资料不多,我就用各种途径去找,有的资料连专家都没见过。

在我的笔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英雄模范人物,我首先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人,让他们在戏里说人话、做人事,并非生来就是英雄。我在广东做的粤剧《将军令》,有人评价说是“武侠版《觉醒年代》”。《将军令》中吴勤这个角色原本是三号人物,但是因为写出了他的成长过程,也写出了年轻人的义气和热血,一下就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吴勤师徒出身武馆,创作期间我会去看韩国的黑帮电影、看《黄飞鸿》系列电影,看他们怎么讲兄弟义气和热血,看好莱坞电影怎么开打。《云水渡》是纺织行业题材,我会去看纺织专业书籍、国际贸易战,也会让演员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猫鼠游戏》,找那种阳光帅气的感觉。排《鉴证》的时候,我让主演去看韩国电视剧《爱的迫降》,去找那种爱而不得的感觉,给演员讲戏一定要引导演员去真正感受角色,虽然年代不一样、国家不一样,但人的情感是共通的。

接到《邓稼先》的创作任务时,我也是寻找到了一个中国五六十年代科学家版的《群英会》的意象,写的时候还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去找那个年代的感觉,去找那时人的感情的调性。

记者:你觉得国际知名化妆品牌为什么会找到你?

李卓群:主要是这个系列的产品主打“内外双修”的概念,所以会找一些既有颜值又有才华的行业代表人物。还有不少的品牌找过我,我不是想拍广告挣钱,而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大家看到,戏曲和做戏曲的人不是和时尚绝缘的,我站出来了被大家看到了,王珮瑜也站出来被大家看到了。但我们并不会离开这个行业,还是要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努力。

(原标题:80后戏曲导演从业十年执导十二部戏曲作品李卓群:用实力去化解质疑)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牛春梅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