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和暮的区别(莫暮120)

早暮,◆早晚,時候○《素問‧玉機真藏論》:“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宋][周邦彥]《瑞鶴仙》詞:“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莫和暮的区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莫和暮的区别(莫暮120)

莫和暮的区别

早暮,◆早晚,時候。○《素問‧玉機真藏論》:“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宋][周邦彥]《瑞鶴仙》詞:“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

早出暮歸(早出暮归),◆見“早出晚歸”。

雲朝雨暮(云朝雨暮),◆指男女歡會之時。○[宋][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約雲朝、又還雨暮。”參見“雲雨”。

雨暮,◆指男女歡會之時。用[巫山]神女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之典。○[宋][柳永]《西江月》詞:“好夢狂隨飛絮,閒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宋][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約雲朝、又還雨暮。”

幽暮,◆昏暗的傍晚。○[晉][木華]《海賦》:“廓如靈變,惚怳幽暮。”

一暮,◆一個晚上。○《史記‧殷本紀》:“[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北魏][高允]《詠貞婦彭城劉氏》詩:“因媒致幣,遘止一暮。”

向暮(\嚮暮),◆傍晚。○《三國志‧魏志‧管輅傳》“人多愛之而不敬也”[裴松之]注引《輅別傳》:“論難鋒起,而[輅]人人答對,言皆有餘。至日向暮,酒食不行。”○[唐][劉長卿]《登揚州栖靈寺塔》詩:“向暮期下來,誰堪復行役。”○[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門外向暮的秋風,揚起街上的灰塵,撲人眉宇,人是感着更不舒服了。”

閒暮(闲暮),◆亦作“閑暮”。◆指寂寞的晚年。○[南朝][梁][沈約]《答沈驎士書》:“與尊弋釣泉皋,以慰閑暮,則生平之心,於此遂矣。”

夕暮,◆傍晚。○[漢][張衡]《南都賦》:“夕暮言歸,其樂難忘。”○[晉][潘尼]《迎大駕》詩:“朝日順長塗,夕暮無所集。”

晚暮,◆1.亦作“晚莫”。形容年老。○[漢][李尤]《九曲歌》:“年歲晚暮時已斜,安得壯士翻日車?”[三國][魏][曹植]《種葛篇》:“行年將晚莫,佳人懷異心。”◆2.引申為晚年。○[宋][陳師道]《上蘇公書》:“士方少時,未來之日長,視天下事,意頗輕之,亦易為別,至其晚莫,數更離合,方以為難。”◆3.猶歲末。○[南朝][宋][謝靈運]《彭城宮中直感歲暮》詩:“晚暮悲獨坐,鳴鶗歇春蘭。”◆4.謂出仕時間已太遲。○[晉][袁宏]《後漢紀‧安帝紀二》:“﹝[楊震]﹞博學無所不究,數十年不應州郡之命,眾人謂晚暮,而[震]志業愈篤,年過五十乃應州郡之命。”

退暮,◆猶衰老。○[唐][孫棨]《北里志‧楚兒》:“﹝[楚兒]﹞近以退暮,為[萬年]捕賊官[郭鍛]所納,置之他所。”

途遙日暮(途遥日暮),◆猶言日暮途窮。比喻到了走投無路的或衰亡的境地。語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唐][孫逖]《陳情表》:“途遙日暮,父乃後時。”參見“日暮途窮”。

途窮日暮(途穷日暮),◆猶言日暮途窮。○[清][黃遵憲]《群公》詩:“途窮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參見“日暮途窮”。◆补证条目■犹言日暮途穷。○唐黄滔《翰林薛舍人启》:“非不三省九思,沈吟牋管,而以途窮日暮,恐懼風波。”

投暮,◆傍晚。○《漢書‧游俠傳‧原涉》:“投暮,入其里宅。”○《後漢書‧任光傳》:“[世祖]遂與[光]等投暮入[堂陽]界。”○《三國志‧魏志‧賈逵傳》“[充],[咸熙]中為中護軍”[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李孚傳》:“自著平上幘,將三騎,投暮詣[鄴]下。”

歲暮(岁暮),◆1.歲末,一年將終時。○[漢][淮南小山]《招隱士》:“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歲暮臨空房,涼風起坐隅。”○[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明史‧彭韶傳》:“歲暮者,天道之終。”○[楊朔]《雪花飄在滿洲》:“歲暮了。一天,他因為喝了過量的酒,伏在炕上哭起來。”◆2.喻人的晚年。○《漢書‧劉向傳》:“今[堪]年衰歲暮,恐不得自信。”○《文選‧左思<雜詩>》:“壯齒不恒居,歲暮常慨慷。”○[呂向]注:“歲暮,謂衰暮之年也。”○[宋][梅堯臣]《答宣闐司理》詩:“歲暮[宣參軍],辭如[鮑昭逸]。”

衰暮,◆亦作“衰莫”。◆遲暮。比喻晚年。○[南朝][宋][鮑照]《擬古》詩之四:“幼壯重寸陰,衰暮反輕年。”○[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明][劉基]《漫成》詩之八:“良辰不再得,衰莫欲如何?”[清][顧炎武]《與友人論門人書》:“伏承來教,勤勤懇懇,閔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學之無傳,其為意甚盛。”

時暮(时暮),◆日暮。○[南朝][梁][江淹]《金燈草賦》:“既艷溢於時暮,方炤麗於霜分。”○[唐][王勃]《采蓮賦》:“悲時暮,愁日曛。”

傷暮(伤暮),◆謂自傷年老而志向不就。○《南史‧范縝傳》:“﹝[縝]﹞年二十九,髮白皤然,乃作《傷暮詩》、《白髮詠》以自嗟。”

商暮,◆秋末。○[南朝][齊][謝朓]《齊雩祭歌‧黃帝》:“商暮百工止,歲極凌陰沖。”

入暮,◆傍晚。○[明][沈德符]《野獲編‧工部‧工部管庫》:“早衙金錢,入暮即批允。”○[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賈兒》:“入暮,邀庖媼伴焉。”

日暮途遠(日暮途远),◆亦作“日莫途遠”。◆天色已晚而路程尚遠。比喻力竭計窮。○《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宋][秦觀]《代程給事乞致仕表》:“日莫途遠,顧己分之非安;漏盡鍾鳴,亦人言之可畏。”○[明][湯顯祖]《紫簫記‧惜別》:“[尚君]西歸,終有南來之日……只有老夫日暮途遠,恐當沒齒邊陲,星星白髮,無相見期矣。”○[黃中黃]《沈藎》第二章:“及至北事之起,[張之洞]坐擁練兵,漸露日暮途遠,倒行逆施之概。”

日暮途窮(日暮途穷),◆1.天色已晚,路已走到盡頭。比喻到了末日。語本[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楊益]道:‘蠻煙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窮,去時必陷死地,煩乞賜教。’”[清][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君子稍知禮義,何至甘心作賊!萬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窮,倒行而逆施。”○[夏衍]《法西斯細菌》第三幕:“我看[日本]人快完了,要不是日暮途窮,決不會用這種手段。”◆2.比喻到了無路可走、忍無可忍的地步。○[魯迅]《吶喊‧頭髮的故事》:“我於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們罵得更利害。在這日暮途窮的時候,我的手裏才添出一支手杖來,拚命的打了幾回,他們漸漸的不罵了。”參見“日暮途遠”。

日暮路遠(日暮路远),◆同“日暮途遠”。◆《尉繚子‧兵教下》:“日暮路遠,還有挫氣;師老將貪,爭掠易敗。”

日暮道遠(日暮道远),◆同“日暮途遠”。◆《吳子‧治兵》:“日暮道遠,必數上下;寧勞於人,慎無勞馬。”

日暮,◆傍晚;天色晚。○《六韜‧少眾》:“我無深草,又無隘路,敵人已至,不適日暮。”○[唐][杜牧]《金谷園》詩:“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交河]有書生,日暮獨步田野間。”

卻金暮夜(却金暮夜),◆[東漢][楊震]為[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奉[楊]曰:“暮夜無知者。”○[楊]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遂拒而不受。見《後漢書‧楊震傳》。後因以“卻金暮夜”言為官清廉。○[明][歸有光]《送郡別駕王侯考績序》:“[侯]為人清廉不擾,真有卻金暮夜,飲[貪泉]而不易之操。”

秋暮,◆1.秋日的傍晚。○《大戴禮記‧保傅》:“[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別也。”○[唐][戴叔倫]《贈康老人洽》詩:“[杜陵]往往逢秋暮,望月臨風攀古樹。”◆2.深秋。○[謝覺哉]《不惑集‧游秦堤靈渠》:“可惜今已秋暮,小舟掠秋柳而過,僅覺陰涼而已。”

窮暮(穷暮),◆喻晚年。○[漢][孔融]《雜詩》之二:“孤魂遊窮暮,飄颻安所依?”[唐][高郢]《請致仕表》之三:“窮暮之懇,不遑起居。”

棲暮(栖暮),◆謂處於暮年。○[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四‧釋法瑤》:“[瑤]年雖棲暮,而蔬苦弗改,戒節清白,道俗歸焉。”

年衰歲暮(年衰岁暮),◆謂年紀衰老,壽命將盡。○《漢書‧劉向傳》:“今[堪]年衰歲暮,恐不得自信,排於異人,將安究之哉?”

年暮,◆晚年。○《宋書‧索虜傳》:“忠臣表年暮,貞柯見嚴秋。”

暮子,◆《爾雅‧釋鳥》:“雉之暮子為鷚”。○[邢昺]疏:“鷚,是雉晚生之子名也”。後稱老年所生之兒為“暮子”。○[宋][王明清]《揮麈餘話》卷二:“[王仲薿],字[豐父],[岐公]暮子,有風采,善詞翰,四六尤工。”

暮志,◆晚年的志向。○《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性不貪聚,自幼所懷,政以汝兄弟累多,損吾暮志耳。”

暮月,◆一季的末月。○《藝文類聚》卷四引[南朝][宋][傅亮]《九月九日登陵囂館賦》:“歲九旻之暮月,肅晨駕而北逝。”○[唐][韓鄂]《歲華紀麗‧重陽》:“重陽佳辰,九旻暮月。”

暮雨朝雲(暮雨朝云),◆[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後以“暮雨朝雲”指男女間的情愛與歡會。○[宋]《南鄉子‧題南劍州妓館》詞:“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雲去不還。”○《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是生來落得排場勝,那箇曾紅定?但相逢便有姻緣,暮雨朝雲,暫主[巫山]令。”○[明][顧大典]《青衫記‧郊游訪興》:“窈窕窈窕傾城貌,談笑談笑氣雄豪,暮雨朝雲,總在今宵。”

暮雨,◆傍晚的雨。○[宋][柳永]《八聲甘州》詞:“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許地山]《空山靈雨‧愛底痛苦》:“暮雨要來,帶着愁容的雲片,急急飛避。”

暮羽,◆指日暮之鳥。○[南朝][梁][王僧孺]《從子永寧令謙誄》:“山足難曉,壟首易寒,秋蟲相叫,暮羽來搏。”○[北周][王褒]《和從弟祐山家》之一:“空林鳴暮羽,虛谷應朝鐘。”

暮夜先容,◆謂事先暗中行賄,以求寬容。○[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閣試》:“先朝俱視文字為甲乙……今未試之前,采訪居其半,請託居其半,甚而暮夜先容,紙上之語,僅免曳白,便足入彀。”參見“暮夜金”。

暮夜四知,◆○《后汉书·杨震传》:“〔震〕四遷荆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荆州茂才王密爲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后因以“暮夜四知”指暗中以钱财贿赂。○明无名氏《鸣凤记·忠佞异议》:“清白流風,暮夜四知難滅。”

暮夜金,◆[漢]代[楊震]道經[昌邑],[震]所舉[昌邑]令[王密]“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見《後漢書‧楊震傳》。後因稱暗中賄賂為“暮夜金”。○[明]《暮夜金》詩:“暮夜金,光陸離,故人心,君不知。”◆补证条目■汉代杨震道经昌邑,震所举昌邑令王密“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称暗中贿赂为“暮夜金”。○《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倚快手曹銘爲綫索,百方提掇,大通暮夜之金。”

暮夜,◆1.夜。○《晏子春秋‧諫下二二》:“每有風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愛也。”○[漢][劉向]《新序‧雜事》:“於是[梁]亭乃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宋史‧王全斌傳》:“[蜀]人依江列陣以待,[彥進]遣[張萬友]等奪其橋。會暮夜,[蜀]人退保[大漫天砦]。”◆2.比喻暗中。○[明][沈德符]《野獲編‧詞林‧交際》:“以一紗二扇謁之,[嚴]欣然款接,受扇而卻紗……蓋[嚴]雖黷貨,自是暮夜所入,其尋常交際,想當時皆然,不以為異也。”

暮煙(暮烟),◆亦作“墓煙”。◆1.[南朝][梁][何遜]《慈姥磯》詩:“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唐][王昌齡]《留別郭八》詩:“長亭駐馬未能前,井邑蒼茫含暮煙。”○[前蜀][韋莊]《夜景》詩:“誰家一笛吹殘暑,何處雙砧擣暮煙。”○[清][沈覆]《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至[靖],暮煙四合矣。”◆2.傍晚的煙靄。○[南朝][梁][何遜]《慈姥磯》詩:“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唐][王昌齡]《留別郭八》詩:“長亭駐馬未能前,井邑蒼茫含暮煙。”○[前蜀][韋莊]《夜景》詩:“誰家一笛吹殘暑,何處雙砧擣暮煙。”○[清][沈覆]《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至[靖],暮煙四合矣。”

暮序,◆歲序之末。指暮冬。○[南朝][梁簡文帝]《雪朝》詩:“同雲凝暮序,嚴陰屯廣隰。”○[南朝][梁][庾肩吾]《侍宣猷堂宴湘東王應令詩》:“桂巖逢暮序,菊水值窮秋。”○[唐][李端]《長安書事寄薛戴》詩:“時芳一憔悴,暮序何蕭索。”

暮想朝思,◆形容時時刻刻都在想念。○[明][周履靖]《錦箋記‧遙訪》:“小生向與[淑娘],既不得諧姻好,又不得盡別情,以故暮想朝思,頓忘山遙水遠,今已到彼住劄地方,會晤若在反掌矣。”○[元][柯丹邱]《荊釵記‧遣僕》:“形隻影單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

暮霞,◆晚霞。○[南朝][梁][江淹]《秋夕納涼奉和刑獄舅》:“虛堂起青藹,崦嵫生暮霞。”○[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晚泛漢江書懷》:“雨過遠山出,江澄暮霞生。”○[清][杜濬]《茶喜》詩:“露氣澂秋水,江天卷暮霞。”

暮途,◆傍晚的路程。多比喻困境或晚年。○[唐]徐珩《日暮望涇水》詩:“獨有迷津客,懷歸軫暮途。”○[唐][杜甫]《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荒歲兒女瘦,暮途涕泗零。”○[清][顧炎武]《答王茂衍》:“或且停車[渭]曲,坐石[磻溪],得隨巾拂之餘,上溯韋編之學……則耄齒增榮,暮途知勵矣。”參見“日暮途遠”。

暮天,◆1.傍晚的天空。○[唐][王昌齡]《潞府客亭寄崔鳳童》詩:“秋月對愁客,山鐘搖暮天。”○[唐][顧非熊]《成名後將歸茅山酬群公見送》詩:“暮天行雁斷,曉渡落潮寒。”○[魯迅]《故事新編‧奔月》:“[嫦娥]正在看着圓窗外的暮天。”◆2.指傍晚的天氣。○[宋][沈遘]《五言次韻和景彝<秋興>》:“暑隨朝雨盡,涼入暮天多。”

暮歲(暮岁),◆1.一年將盡之時;農曆十二月。○《魏書‧李諧傳》:“迫玄冬之暮歲,歷關山之遐阻。”○《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節、暮歲。”○[唐][喬琳]《慈竹賦》:“暮歲窮律,霜凝雪霏。”◆2.晚年。○[南朝][宋][謝靈運]《撰征賦》:“屈盛績於平生,申遠期於暮歲。”

暮四朝三,◆1.《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宋][辛棄疾]《洞仙歌》詞:“悠悠今古事。得喪乘除,暮四朝三又何異。”○[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下‧賓白》:“其實‘尖新’即是‘纖巧’,猶之暮四朝三,未嘗稍異。”◆2.比喻反覆無常。○[宋][樂史]《綠珠傳》:“至有享厚祿,盜高位,亡仁義之性,懷反復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務,節操反不若一婦人,豈不愧哉!”[明][孫仁孺]《東郭記‧媒妁之言》:“婚姻簿中應細覽,俺姐姐只解清談,陪不得尋常俗物胡淫濫,使不着暮四朝三。”

暮衰,◆猶衰老。○《再生緣》第六三回:“目下年華已暮衰,性望膝下抱孫孩。”

暮世,◆謂晚近之世。○《素問‧移精變氣論》:“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

暮史朝經,◆指终日诵读经史。形容读书勤奋刻苦。○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聖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坐守的棘闈暖,步折桂枝芳,纔得瓊林酬素志。”

暮生兒(暮生儿),◆方言。父親死後才出生的子女;遺腹子。

暮生,◆父親死後才出生。○[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三:“脫口罵了我一聲:‘你這暮生的孩子!’”

暮商,◆即暮秋。商音屬秋。○《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杪秋。”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南朝][宋][鮑照]《幽蘭》詩之一:“傾輝引暮色,孤景留恩顏。”○[唐][杜甫]《宿鑿石浦》詩:“迴塘澹暮色,日沒眾星嘒。”徐遲《哥德巴赫猜想‧祁連山下》:“當太陽更往下沉落時,平川和它中間的一道小溪被蔭蔽在深沉的暮色中。”

暮去朝來(暮去朝来),◆黃昏過去,清晨又到來。謂歲月流逝。○[唐][白居易]《琵琶行》:“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八:“暮去朝來顏色改,四時天氣總愁人。”○[明][鄭若庸]《玉玦記‧祝壽》:“思省,花月一生,歌臺舞榭,猶憶少年馳騁。暮去朝來,真如覆塵難憑。”

暮秋,◆秋末,農曆九月。○[三國][魏][曹植]《迷迭香賦》:“芳暮秋之幽蘭兮,麗[崑崙]之芝英。”○《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說唐》第三回:“這時正值暮秋天氣,西風颯颯。”○[馮至]《伍子胥》七:“時節正是暮秋,但原野裏的花草,仍不減春日的嫵媚。”

暮情,◆晚年的情懷。○《南齊書‧高逸傳‧劉虯》:“[虯]四節臥病,三時營灌,暢餘陰於山澤,託暮情於魚鳥。”○[唐][劉長卿]《長沙早春雪後臨湘水呈同游諸子》詩:“江山古思遠,猿鳥暮情多。”

暮氣沉沉(暮气沉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氣。○[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久已有志於改革的[王安石],受命執政,生氣勃勃,但朝廷卻是暮氣沉沉。”○[薛暮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六:“在人民內部總有先進和落後之分,先進分子忠心耿耿,勤勤懇懇,朝氣勃勃;落後分子為名為利,為私為己,暮氣沉沉。”

暮氣(暮气),◆1.黃昏時的霧靄。○[南朝][宋][鮑照]《游思賦》:“暮氣起兮遠岸黑,陽精滅兮天際紅。”○[宋][王安石]《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暮氣沉舟暗魚罟,欹眠嘔軋如聞櫓。”○[宋][陸游]《訪毛平仲問疾與其子適同游柯山觀王質爛柯遺跡》詩:“林巒巉絕秋風瘦,樓堞參差暮氣昏。”◆2.比喻不振作的精神狀態和疲塌不求進取的作風。○《孫子‧軍爭》:“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宋][陸游]《自詠》:“俚聲不辦諧《韶》《頀》,暮氣寧能徹斗牛。”○[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大變之初,黔黎灑泣,紳士悲哀,痛憤相乘,猶有朝氣;今兵驕餉詘,文恬武嬉,頓成暮氣矣。”○[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大學學生二千,大抵暮氣甚深,[蔡先生]來,略與改革,似亦無大效。”

暮年,◆晚年;老年。○[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之四:“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唐][杜甫]《詠懷古跡》之一:“[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下官暮年淹蹇,為世所棄。”○[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在[曾皓]日漸衰頹的暮年裏,[愫方]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

暮暮朝朝,◆猶言日日夜夜。○[宋][李綱]《訪李道士》詩:“自言身在此山中,暮暮朝朝看不足。”○[元][張可久]《普天樂‧收心》曲:“花花草草,暮暮朝朝,關心三月春,開口千金笑。”○[郭沫若]《殘春及其他‧牧羊哀話一》:“﹝[赤壁江]﹞,匯集萬二千峰的溪流,暮暮朝朝,帶着哀怨的聲音,被那狂暴的[日本海]潮吞吸而去。”

暮暮,◆每天傍晚。○[唐][劉長卿]《步登夏口古城作》詩:“但見荒郊外,寒鴉暮暮飛。”○[宋][陸游]《日出入行》:“但見旦旦升天東,但見暮暮入地中。”

暮末,◆猶末世。謂一代將終之時。○[唐][陸龜蒙]《漢三高士贊‧申屠嘉》:“[漢]衰政荒,時實暮末,隱于[碭山],遂與世絕。”

暮律,◆古以十二律與十二月相應,暮律謂一年之末,多指冬季。○[唐][李嶠]《槐》詩:“暮律移寒火,春宮長舊栽。”○[唐][蘇味道]《詠霜》:“金祇暮律盡,玉女暝氣歸。”○[唐][劉長卿]《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詩:“一雁飛[吳]天,羈人傷暮律。”

暮老,◆指年老。○[宋][王讜]《唐語林‧企羡》:“[盧杞]令[李揆]入蕃,[揆]對[德宗]曰:‘臣不憚遠使,恐死于道路,不達君命。’上惻然欲免之,謂[杞]曰:‘[李揆]暮老,無使。’”

暮境,◆晚年的境況。○[宋][陸游]《小憩前平院戲書觸目》詩:“上車欲去復回首,那將暮境供浮名。”

暮景殘光(暮景残光),◆猶言夕陽殘照。比喻年老體衰,臨近死亡。○[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六:“竊以暮景殘光,能餘幾日;酬恩報義,正在今時。”

暮景,◆1.傍晚的景象。○[唐][杜牧]《題敬愛寺樓》詩:“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樓。”○[唐][靈一]《自大林與韓明府歸郭中精舍》詩:“孤煙生暮景,遠岫帶春暉。”○[宋][劉敞]《春陰》詩:“江上浮雲聚,城中暮景兼。”◆2.指夕陽。景,日光。○[唐][元稹]《種竹》詩:“鳴蟬聒暮景,跳蛙集幽欄。”○[唐][杜甫]《杜位宅守歲》詩:“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唐][杜甫]《一室》詩:“一室他鄉遠,空林暮景懸。”◆3.比喻垂老之年。○[宋][胡宿]《乞楊安國改官奏》:“[安國]授經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陰幾何?”[清][唐孫華]《中秋夜無月》詩:“暮景歡娛少,深居寂寞多。”

暮節(暮节),◆1.指重陽節。○《文選‧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良辰感聖心,雲旗興暮節。”○[劉良]注:“良辰謂九月九日。”○[唐][薛稷]《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詩:“暮節乘原野,宣遊倚崖壁。”○[唐][司空圖]《重陽》詩:“亦應知暮節不比惜殘春。”◆2.農曆十二月。○《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暮節。”◆3.晚年。○《新唐書‧白居易傳》:“暮節惑浮屠道尤甚,至經月不食葷,稱[香山居士]。”○[宋][梅堯臣]《元日》詩:“行歌樂暮節,薪菽甘自刈。”

暮角,◆日暮的號角聲。○[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岳陽]城頭暮角絕,蕩漾已過[君山]東。”○[宋][柳永]《迷神引》詞:“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明][許自昌]《水滸記‧發難》:“正是暮角飄殘韻,狐狸奈若何。”

暮紀(暮纪),◆一年將盡之時。○[唐太宗]《除夜》詩:“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暮鼓,◆鼓樓晚間報時的鼓聲。○[唐][王貞白]《長安道》詩:“曉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宋][歐陽修]《和丁寶臣游甘泉寺》:“城頭暮鼓休催客,更值橫江弄月歸。”○[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六章:“鼓樓上傳來暮鼓的聲音。”

暮古,◆謂年老糊塗。○[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一摺:“恁時節老人家暮古,與人家重生活難做。”

暮更,◆指夜晚的時間。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唐]薛逢《追昔行》:“朝光如飛猶尚可,暮更如箭不容臥。”

暮髮(暮发),◆老年的白髮。○[南朝][梁][沈約]《卻出東西門行》:“歲華委徂貌,年霜移暮髮。”

暮冬,◆冬末。農曆十二月。○《魏書‧彭城王勰傳》:“歲月易遠,便迫暮冬,每思聞道,奉承風教。”○《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唐][杜甫]《晚晴》詩:“[高唐]暮冬雪壯哉,舊瘴無復似塵埃。”

暮翠朝紅(暮翠朝红),◆形容愛情不專一。○[清]徐瑤《太恨生傳》:“生仰天太息曰:‘……余非[登徒子],誓不效雜情奴態,暮翠朝紅。’”

暮春,◆春末,農曆三月。○《逸周書‧文傅》:“[文王]受命之九年,時維暮春。”○[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七‧王慧詩》:“﹝[王慧]﹞《閨詞》云:‘輕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閑庭待燕還。’”[楊朔]《木棉花》:“北方才是暮春,你在這兒卻可以聽見蟬、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蟲在得意地吟鳴。”

暮楚朝秦,◆1.[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時而事[秦],時而事[楚]。後以“暮楚朝秦”比喻反覆無常或主意不定。○[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姚廉訪》:“邊塞戰爭之地,得失無常,居人各顧家室,必懷首鼠,苟有失守,則相率以迎,暮[楚]朝[秦],是其常態。”○[孫中山]《第二次護法宣言》:“國中政黨,言之可羞,暮[楚]朝[秦],宗旨靡定。”◆2.比喻事物的歸屬變換不定。○[清][張岱]《陶庵夢憶‧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園亭亦聊為之,如傳舍衙署焉。”

暮齒(暮齿),◆指晚年。○[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立招提精舍》詩:“壯齡緩前期,穨年迫暮齒。”○[唐][韓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吳郎中》詩:“暮齒良多感,無事涕垂頤。”○[清][唐孫華]《戊寅除夕》詩之二:“冬溫幾日氣如春,暮齒驚逢改歲頻。”

暮程,◆日暮的旅程。○[唐][劉長卿]《歸沛縣道中晚泊留侯城》詩:“百里暮程遠,孤舟川上迴。”○[唐][李頻]《南游湘漢寄友人》詩:“向野聊中飯,乘涼探暮程。”○[前蜀][韋莊]《解維》詩:“又解征帆落照中,暮程還過[秣陵]東。”

暮碧,◆日落時的碧雲。○[唐][黃滔]《館娃宮賦》:“恨留山鳥,啼百卉之春紅;愁寄壟雲,鎖四天之暮碧。”

暮暗,◆日落天暗。○[唐][韓愈]《秋懷詩》之十:“暮暗來客去,群囂各收聲。”

末暮,◆老年。○《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幼壯困孤介,末暮謝幽貞。”○[李周翰]注:“末暮,謂衰老時也。”○[唐][韓愈]《與李正封晚秋郾城夜會聯句》:“平生恥論兵,末暮不輕諾。”

冥暮,◆比喻晚年。○[南朝][宋][顏延之]《自陳表》:“稟恩明世,負報冥暮,仰企端闈,上戀罔極。”

來暮(来暮),◆《後漢書‧廉范傳》:“[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褲。’”[叔度],[廉范]字。後遂以“來暮”為稱頌地方官德政之辭。○[唐][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藩維克振,既參來暮之歌;邦國不空,自有康沂之相。”○[宋][柳永]《永遇樂》詞:“擁朱旛,喜色歡聲,處處競歌來暮。”○[何啟][胡禮垣]《曾論書復》:“《卿雲》之歌,金天之頌,來暮之嘆,去思之碑,無當亦無謂也。”◆补证条目■○《后汉书·廉范传》:“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毁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爲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叔度,廉范字。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中山王之墓志铭》:“吏憚其威,民懷其惠。雖廉叔來暮之謳,公沙神後之歌,未多之也。”

來何暮(来何暮),◆本為[東漢][蜀郡]百姓對太守[廉范]的頌辭,後用為贊揚地方官德政之典。○[唐][韓愈]《題合江亭寄刺使鄒君》詩:“老郎來何暮,高唱久乃和。”詳“來暮”。

昏暮,◆黃昏;傍晚。○《孟子‧盡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尸變》:“一日昏暮,四人偕來,望門投止。”○[梁啟超]《新民說》第八節:“其能現奴顏婢膝,昏暮乞憐於權貴之門者,必其能懸順民之旂,簞食壺漿以迎他族之師者也。”

行暮,◆比喻將近晚年。○[晉][陸機]《嘆逝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

歌來暮,◆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废旧令,施德政,百姓称便,歌之云:“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见《后汉书·廉范传》。后因以“歌來暮”为称颂地方官施行德政的典故。○唐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使君赴昇州》诗:“處處歌來暮,長江建業人。”○唐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楚老歌來暮,秦人咏去思。”○宋柳永《永遇乐》词:“擁朱轓,喜色歡聲,處處競歌來暮。”○宋王以宁《蓦山溪·和虞彦恭寄钱逊叔》词:“德星光次,何日照長沙,漁父曲,竹枝詞,萬古歌來暮。”○元王恽《摸鱼子·送雷彦正西还时授恩州倅》词:“一麾回首甘陵樹,千室正歌來暮。”■参见“歌五袴”。

高暮,◆謂年高垂暮。○[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時幕府諸從事率多後進子弟,以[藩]([韓藩])年齒高暮,凡遊從觀會,莫肯從狎,[藩]不平之。”

大暮,◆猶長夜。喻死。○《文選‧陸機<嘆逝賦>》:“寤大暮之同寐,何矜晚以怨早。”○[李善]注:“大暮,猶長夜也。”○[南朝][宋][謝靈運]《感時賦》:“雖發嘆之早晏,諒大暮之同科。”

春樹暮雲(春树暮云),◆[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詩借雲樹而寫思念之情。後遂以“春樹暮雲”為仰慕、懷念友人之辭。○[宋][胡繼宗]《書言故事‧瞻仰》:“誦春樹暮雲之句。”◆补证条目■○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诗借云树而写思念之情。后遂以“春樹暮雲”为仰慕、怀念友人之辞。○《驻春园》第十一回:“但仕路往來,虚情者衆,欲求一知心款密者杳不可得,常念及黄生,殊深春樹暮雲之感。”

垂暮,◆傍晚。喻老年。○[宋][張元幹]《醉落魄》詞:“天涯萬里情懷惡,年華垂暮猶離索。”○[清][周亮工]《送汪舟次游廬山序》:“歲行暮矣,尚攜襆被訪垂暮之人於江干。”○[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十一章:“爾知吾今已垂暮,生平親屬咸老,勢必疏遠,安能如盛年時,往來無絕?”○《花城》1981年第6期:“隔年,[一川]攙扶着已是垂暮之年的老父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齒暮(齿暮),◆年老。○[明][張居正]《答薊鎮撫院劉北川言分將當虜書》:“惜其齒暮,無以自見,得公為之表章,亦足以償其平生矣。”○[清][鈕琇]《觚賸‧圓圓》:“[延陵]潛蓄異謀,[邢]窺其微,以齒暮請為女道士。”

辰暮,◆朝暮,早晚。辰,通“晨”。○[南朝][梁][任昉]《同謝朏花雪》詩:“土膏候年動,積雪表辰暮。”一本作“晨暮”。

朝折暮折,◆見“朝攀暮折”。

朝雲暮雨(朝云暮雨),◆比喻男女歡會。典出[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楚襄王]與[宋玉]游[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有雲氣變化無窮。○[玉]謂此氣為朝雲,並對王說,過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自稱是[巫山]之女,願侍王枕席,王因幸之。○[巫山]之女臨去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隋宮人朱氏墓志》:“朝雲暮雨,何時復來。”○[宋][陸游]《三峽歌》:“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明月中。”○[明][沈受先]《三元記‧歸槽》:“想當初同起居,朝雲暮雨,兩情正舒。”○[鄧家彥]《有憶》詩:“秋菊春蘭華未落,朝雲暮雨化來殊。低徊往事心如醉,振觸新愁貌亦癯。”

朝思暮想,◆日夜思念。○[宋][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再說[沈洪]自從中秋夜見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廢寢忘餐。”○[巴金]《中國人》:“看見你們,好像看見我們朝思暮想的祖國。”

朝生暮死,◆亦作“朝生夕死”。◆1.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山海經‧海外東經》:“﹝[君子國]﹞有薰華草,朝生夕死。”○《大戴禮記‧夏小正》:“浮游者,渠略也,朝生暮死。”○《太平廣記》卷一○九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趙泰》:“殺者云當作蜉蝣蟲,朝生夕死,若為人,常短命。”○《重修政和證類本草‧草下之上》:“朝生暮落花……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朝生暮死。”◆2.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巴金]《探索集‧灌輸和宣傳》:“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只要不是朝生暮死的東西,總會讓一些人喜歡,讓另一些人討厭。”

朝生暮落花,◆鬼筆蕈的別名。屬菌類。

朝升暮合,◆謂零碎地糴米。形容生活艱難,勉強度日。○《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若有得一兩二兩贏餘,便也留着些做個根本,而今只好繃繃拽拽,朝升暮合過去,那得贏餘。”

朝三暮四,◆1.《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本謂只變名目,不變實質以欺人。後以喻變化多端或反覆無常。○《舊唐書‧皇甫鎛傳》:“直以性惟狡詐,言不誠實,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聖聰,足見奸邪之極。”○[宋][司馬光]《乞罷免役錢狀》:“夫差役出於民,錢亦出於民。今使民出錢雇役,何異割鼻飼口?朝三暮四,於民何所利哉!”[元][喬吉]《山坡羊‧冬日寫懷》曲:“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癡兒不解榮枯事。”○《明史‧左鼎傳》:“倘忽不加務,任掊克聚斂之臣行朝三暮四之術,民力已盡而徵發無已,民財已竭而賦斂日增。苟紓目前之急,不恤意外之虞,臣竊懼焉。”○《新華文摘》1983年第8期:“他對同志對朋友坦白誠懇,平等相待,從不疾言厲色,仗勢欺人,從不朝三暮四說了話不算數。”◆2.形容數目多。○[唐]《新羅國故兩朝國師教謚朗空大師白月栖雲之塔碑銘》:“來者如雲,朝三暮四。”

朝三暮二,◆比喻主意多變。○《西游記》第五九回:“似師父朝三暮二的,這等擔閣,就從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還不到。”

朝秦暮楚,◆1.[戰國]時,[秦][楚]兩大國對立,其他小國各視利益之所在,時而事[秦],時而奉[楚],變化無常。游說之士亦如此。後以喻人反覆無常。○[明][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下:“余嘗過訪其居,修竹瀟然,焚香獨坐,左圖右史,充棟汗牛。昔人之所慕者,今[大中]俱得之矣。與世之朝[秦]暮[楚],驅馳勢利之場者,大相遼絕哉。”○[清][孫枝蔚]《陌上桑》詩:“朝[秦]暮[楚]胡為乎,誰言鬚眉即丈夫?”[馬南村]《燕山夜話‧王道和霸道》:“特別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所謂‘縱橫家’之流,往往隨機應變,朝[秦]暮[楚]。他們既能宣揚王道,又能宣揚霸道,完全是以政治投機為目的。”◆2.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或朝屬[秦國],暮屬[楚國]。比喻行蹤無定或生活不安定。○[宋][晁補之]《北渚亭賦》:“仕如行賈,孰非逆旅?託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烽煙滿郡州,南北從軍走;嘆朝[秦]暮[楚],三載依[劉]。”

朝暮,◆1.亦作“朝莫”。早晚。○《周禮‧春官‧世婦》:“大喪,比外內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唐][韋應物]《休暇東齋》詩:“由來束帶士,請謁無朝暮。”○《水滸傳》第三三回:“[花榮]夫妻幾口兒,朝暮精精致致供茶獻酒供食,伏侍[宋江]。”○[清][方文]《石橋懷與治》詩:“春秋多晏閒,朝暮承音旨。”◆2.不久。○《漢書‧五行志中之下》:“獨有極言待死,命在朝暮而已。”○《漢書‧楊惲傳》:“太僕定有死罪數事,朝暮人也。”○[顏師古]注:“言不久活也。”○[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混一車書,勢在朝暮。”◆3.時時。○《孟子‧公孫丑下》:“[孟子]為卿於[齊],出弔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驩]為輔行。○[王驩]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唐][李益]《塞下曲》之一:“蕃州部落能結束,朝暮馳獵[黃河]曲。”○[陳毅]《七星岩》詩:“朝暮兩相依,恰似姐妹行。”

朝令暮改,◆《漢書‧食貨志上》:“急政暴賦,賦歛不時,朝令而暮改。”○[王念孫]《讀書雜志‧漢書四》:“‘朝令而暮改’,改,本作得,言急徵暴賦,朝出令而暮已得。非謂其朝令而暮改也。”後以“朝令暮改”形容政令多變。○[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給舍繳駁論疏》:“軍政財計,田制鹽法,關國體之大者,率情變易,朝令暮改,人無適從。”

朝梁暮周,◆見“朝梁暮晉”。

朝梁暮陳(朝梁暮陈),◆見“朝梁暮晉”。

朝開暮落花(朝开暮落花),◆木槿的別名。為落葉灌木。又名扶桑、日及。○[清][吳彥華]《花史》:“木槿,一名朝開暮落花,白曰椴,紅曰櫬,一名日及。”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扶桑》。參見“木槿”。

朝經暮史,◆早上读经,晚上读史。形容读书勤奋刻苦。○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真個此人朝經暮史,晝覽夜習,口不絶吟,手不停披。”○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則俺這頑子奇童,學儒人的秀士,他從那乳齔裏胎齠,敢則是朝經暮史。”○明沈受先《三元记·讲学》:“胸中星斗斂,筆底雲烟染,看春闈鰲頭許誰先占……朝經暮史,君不見蛟龍頭角豈終潛!”

朝歡暮樂(朝歡暮樂),◆謂終日歡樂;日夜尋歡作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雖則如此,兩下情好愈密,朝歡暮樂,終日相守,如夫婦一般。”亦作“朝懽暮樂”。○[明][梁辰魚]《浣紗記‧別施》:“要令小娘子時常省視,雖在朝懽暮樂之際,不忘故鄉恩義之情。”◆补证条目■谓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西湖二集·宋高宗偏安耽逸豫》:“那宋高宗耽樂湖山……朝歡暮樂,簫管之聲,四時不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從此,任生晝夜不出,朝歡暮樂,不是與夫人每並肩叠股,便與姨姐們成對成雙,淫慾無休。”○《黑籍冤魂》第一回:“這一般吃煙的人,有因病而吃的……又有那青年子弟、公子王孫,問柳尋花,朝歡暮樂,因而在花柳場中弄上的。”

朝發暮至(朝发暮至),◆謂早晨出發晚上就到達。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語出《後漢書‧烏桓傳》:“居止近塞,朝發穹廬,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唐][韓愈]《鱷魚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鱷魚朝發而夕至也。”○《明史‧公鼐傳》:“[三才]猷略素優,家近輦轂,可朝發夕至也。”○[清][惲敬]《西楚都彭城記》:“然而[西楚]之都,不能朝發夕至,則猶之乎未通也。”○《新民晚報》1987.6.11:“部分客車最高時速140公里,特別列車的全程通過時間壓縮到15小時以下,做到朝發夕至。”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谓一天又一天,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唐卢照邻《双槿树赋》:“朝朝暮暮落復開,歲歲年年紅似翠。”○宋秦观《鹊桥仙》词:“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一年不到讀書,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燒香,有分成雙,願早成雙!”○冯英子《人到老年天地宽》:“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蹀蹀举步,要经过多少风风雨雨,朝朝暮暮,才能达到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地步?”

朝不保暮,◆早晨保不住晚上會發生變化。極言情況危急或境遇窘迫。○[晉][袁宏]《後漢紀‧質帝紀》:“二千石長吏遇民如虜,或賣用田宅,或絕命捶楚,大小無聊,朝不保暮。”○《朱子語類》卷一三一:“近死兩年,朝不保暮,日日起獄,凶焰張大可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還有那一等人,假如當此天道,為將邊庭,身披重鎧,手執戈矛,日夜不能安息,又且死生朝不保暮。”○[梁啟超]《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彼恃多數之後援以執政者,時時皆有朝不保暮之心,人人皆懷五日京兆之想,其復何國利民福之能務也!”亦作“朝不保夕”。○《南史‧齊巴陵王昭胄傳》:“自[建武]以來,[高][武]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舊唐書‧崔胤傳》:“[胤]所悅者闒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玉嬌梨》第五回:“叔今年六十有三,景入桑榆,朝不保夕,而下無子息。”○[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解放前,這裏住的是拉車的、修鞋的、揀破爛的貧苦人民,生活都是朝不保夕的。”

長暮(长暮),◆猶長夜。○《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逼暮,◆猶傍晚。○《宋書‧沈攸之傳》:“若逼暮不獲禽,則宿昔圍守,須曉自出。”○[宋][洪邁]《容齋三筆‧監司待巡檢》:“日晚,命之同食,起行數百步,逼暮而退。”○[元][王禎]《钁》詩:“凌晨幾用和煙斸,逼暮同歸帶月攜。”

薄暮,◆1.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楚辭‧天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漢書‧酷吏傳‧尹賞》:“城中薄暮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枹鼓不絕。”○[唐][韓愈]《感春》詩之五:“清晨輝輝燭霞日,薄暮耿耿和煙埃。”○[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從北大三院出來後,天色已經薄暮,故都街上的人流像沸水般涌流着。”◆2.比喻人之將老,暮年。○《文選‧陸機<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促促薄暮景,亹亹鮮克禁。”○[李善]注:“景之薄暮,喻人之將老也。”○《文選‧塘上行》:“願君廣末光,照妾薄暮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