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店生意不好的原因(社区海鲜店关店率高)

春节前,很多社区附近,都开出了大大小小的海鲜水产专营店。这些店大半撑不过半年。为什么单独开海鲜水产店难以生存呢?

海鲜店生意不好的原因(社区海鲜店关店率高)(1)

在非沿海城市里,水产平均在一个三代家庭里出现的周期,平均大概上一周一次,甚至是十天一次。类似这类低频的民生消费品类,大致有两个方法增加销售:一是多渠道多形式销售,比如说:小规模批发、餐零一体等;二就是找到购买人群最有关联且集中的场所,比如说综合性强的菜市场或者生意比较旺的生鲜超市。

海鲜店生意不好的原因(社区海鲜店关店率高)(2)

在一个不太吃海鲜的非沿海城市,最简单且和本地第一调味品最搭的海产品,普及速度会最快。比如说,花甲。用加葱姜和辣椒爆炒,又快又方便。可换言之,像花甲这一类产品,也是一家水产店里不赚钱的单品。可卖花甲真正的矛盾难点是,在一家店里的量大,店里还要给出更大的位置,让花甲铺平才有空间来吐沙。因为只要在你店里的顾客买回去吃到有沙,大概率就不会再来了。谁也不想吃一顿花甲还提心吊胆的。这也是现在,速冻无沙花甲肉好卖的主因。

海鲜店生意不好的原因(社区海鲜店关店率高)(3)

难有连带购买。说到花甲量大难养占面积大还不赚钱,可如果说是能成为店里引流品那也是可以的,这个算盘也打空了。每周吃一次海鲜的家庭,基本是选一样海产品和肉类蔬菜搭配成一桌菜。像店里如果是花甲做特价,更多人的买法是多买半斤一斤花甲,少有再连带买其它海产品的。同样的,就算是不吃花甲,烹饪比较简单的海产品,被选择的概率较高。比如说,清蒸鱼和白灼明虾。可这两类口味都是轻淡的,也是择其一。

海鲜店生意不好的原因(社区海鲜店关店率高)(4)

上游进货渠道统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一家水产店里好卖的就是那几样,还单一选择且周期长。这就已经难维持一家社区海鲜店的经营了。在这些限制外,还有一点是难以短时突破的,就是上游的进货渠道。海产品的来源地集中,且运输过程的条件极其苛刻。

海鲜店生意不好的原因(社区海鲜店关店率高)(5)

比如:大量活虾运输还是用活水车装运。车上分成一个一个活水箱,再叠入分装活虾的网笼。车上还要配置增氧泵、氧气瓶及贮冰冰箱等。这么高门槛的运输方式,也就意味着进入到一个城市里的海鲜来源单一。虽然说一个城市里卖海鲜的地方有很多,可大多是同一个渠道进来的。那这就意味着一家海鲜专营店,想走商品差异性可能性很小,雷同性倒是会很高。在我观察这几家店的这个月里就发现,如果说有一家店没有明虾,其他几家大概率也没有,连周边小贩也很少有。店和店离得近的,打价格战的概率也就高了。加上前面说到的两点,想在非沿海城市开一家社区海鲜专卖店盈利就更难了。

海鲜店生意不好的原因(社区海鲜店关店率高)(6)

社区海鲜专营店是不是就不适合开了?肯定也不是,关键是看怎么开。连接上游直接的供应渠道,能做小规模的批发,向各个小餐饮店及小商贩进行单品批发。这个要向冰淇淋这个品类的经营方式学习。靠零售一根一根得卖冰淇淋,客单低还要靠路过的客流。可只要是买 5 根就是批发价,那就做了周边家庭一个夏天的生意。开这一类的店,不执着于海鲜单一品类。而是把海鲜店改成水产店,扩大经营范围,从海、河、湖三个来源进行分区搭配销售。选在靠近菜市场旁边且二代家庭小区密集区,这是买菜的最为集中的区域。这两点因素相加,就能大大增加同一家店里不同水产品,在不同家庭餐桌上出现的概率。社区民生店经营形态百变,但不管怎么变,还是要计算好不同品类的饮食周期。

海鲜店生意不好的原因(社区海鲜店关店率高)(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