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

导读:树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激烈竞争外,还有其互相礼让,相敬如宾,似谦谦君子一般,对他人私人空间保持一份尊重的现象,这就是“树冠羞避”现象。连树都知道礼让,让人感慨草木亦有情。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一般出现在热带雨林高大的森林中,不过高黎贡山的高山杜鹃也具有这种奇特现象,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高山杜鹃一些很少为人所熟知的特性。

高黎贡山是世界高山杜鹃分布最广泛、最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举世罕见的珍稀品种,是高山杜鹃生长的天堂和研究高山杜鹃必须要朝拜的圣地。每当山上杜鹃花开时节,我都会登上高黎贡山不同的山头,欣赏山巅多姿多彩的高山杜鹃,深深地折服于高山杜鹃卓尔不群,冠压群芳的美。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

高黎贡山的高山杜鹃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2)

乳黄杜鹃

高黎贡山的高山杜鹃大都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巅,和其它地区高山杜鹃最大的区别是,这里的高山杜鹃不但品种丰富,分布面积广,而且都长得非常高大。这里的杜鹃花都是大树,许多都有十几米高,有的甚至能够长到30米高,蔚为壮观,极其震撼,在这里你会彻底改变对杜鹃花是一种灌木的固有认识。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3)

大树杜鹃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4)

高黎贡山高大的杜鹃树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5)

高黎贡山高大茂密的杜鹃林

行走在高山杜鹃林中,地上光线斑驳昏暗,抬头看杜鹃花的树冠,只能够看到一个个树冠剪影,根本无法看到树冠上的杜鹃花。这些高大的杜鹃林最神奇的是相邻树冠之间相互靠近并保持一定的间隔,杜鹃树非常有礼貌地住在一起,相互克制,共同繁荣,这在竞争激烈的大自然中显得极其另类。

高黎贡山高山杜鹃的这种现象叫“树冠羞避”现象。树冠羞避(Crown shyness),也称为冠层脱落、冠层羞避和间距间隔,是在某些特定的树种上观察到的现象。即使空间很拥挤,相邻树木之间的树冠也互不遮挡,而是形成一个沟状的开口。感觉像是树木在互相“礼让”,各自有各自的一块空间,像拼图一样。树冠羞避这种现象比较容易出现在热带地区约50m左右或以上的巨大树木上。生长在高黎贡山山上海拔如此之高的高山杜鹃能够出现“树冠羞避”这种现象非常让人神奇,说明高黎贡山高山杜鹃植株的高大和生态环境的独特。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6)

高黎贡山上的杜鹃花

世界上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大森林,像亚马逊热带雨林,澳大利亚丹翠雨林,美国的红杉国家公园,北半球的泰加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走进这些大森林,古木交柯,遮天蔽日,巨树林立,直指苍天。在慨叹生命的伟大、顽强和壮观之时,不由得让人想起著名的丛林法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森林中各种植物之间竞争激烈,有的拼命向高空发展,争夺阳光;有的藤蔓攀附在大树树干上,枝叶蔓延到大树树冠,与其争夺阳光;还有附生在各种树干上的蕨类植物、兰花等的,可谓步步为营,勾心斗角,只有通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才能够生存下去,让人感叹生存竞争的激烈。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7)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的激烈竞争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8)

望天树景区植物之间的激烈竞争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植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激烈竞争以外,还有树木们互相礼让,相敬如宾,彬彬有礼,不越雷池,似谦谦君子一般,对他人私人空间保持一份尊重,这种现象就叫做“树冠羞避”现象。连树都知道礼让,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简直太神奇了。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9)

树冠羞避现象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相邻树冠间的距离越近,相互之间遮光量就越大,距离越远,树冠就可以继续向外伸展,因此有一个临界距离,树冠边缘向外伸展的边缘基于这个临界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相邻两个树冠之间的距离也基于这个临界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多个树冠紧挨着生长时,整体上就形成类似于拼图的空间布局。树木的树冠是接收阳光照射的主要部位,当多棵树紧挨着一起生长时,相邻树冠之间会保持一定的间隔,尽量减小对其他树冠的采光造成影响,在多个树冠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就像是多个独立的封闭图形拼接在一起,感觉像是树木在互相“礼让”,看上去非常魔幻而神奇。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横断山脉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度板块北移与欧亚板块碰撞而造成的地理挤压抬升中,形成了高黎贡山南北走向、北高南低的地形,造就了高黎贡山“大地缝合线”的地理奇观,犹如上帝建造的枢纽,成为连接青藏高原与中南半岛的巨大桥梁。高黎贡山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复杂,植物类型分布最多样性的地区,形成许多地理、生物学上的奇观。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0)

高黎贡山老官道象脖子至大蒿坪途中“大风口”处高山杜鹃树冠羞避现象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1)

林中杜鹃

高黎贡山高山杜鹃“树冠羞避”现象最容易见到的地方是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北面的杜鹃林,保山到腾冲老官道象脖子至大蒿坪途中的“大风口”处,新寨村向上光老山大坪子处。在这里仰头寻觅树冠上的杜鹃花,只能够看到树冠的剪影,杜鹃树冠与树冠之间就像一条流淌的小溪,形成一条条白色的光带,这就是高山杜鹃树冠羞避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一般见于热带高大乔木林中,杜鹃花出现这种现象非常罕见。站在高大的杜鹃林中,微风轻轻吹过,杜鹃树冠轻轻摇曳,好似在相互致意,互不打扰,又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2)

高黎贡山的杜鹃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3)

高黎贡山老官道象脖子至大蒿坪途中“大风口”处高山杜鹃树冠羞避现象

在自然界中“树冠羞避”一般发生在一些特定树种之中,并且大多是在同一树种之间的奇特现象,即使树冠处的空间非常拥挤,它们的树冠仍然会“羞涩”地保持一定距离,相互避开,彼此礼让生长而形成一条条不规则的空隙带,从下方仰视就像一幅修缮过的画!树木形成的这种具有人类社会互相谦让,讲究分寸的现象保证了物种的不同需求,他们互让互敬,共同繁荣昌盛。真的有点像俗语说的那样:“上等人,人抬人;下等人,人踩人”。让人感慨草木也有情感,也有社会性,也会互利互惠,共同扶持,最终走向繁荣。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4)

树冠羞避

树木的树冠羞避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学家们也没能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来解释其成因,成为未解之谜。不过总结各国对这种奇特现象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认为有三种原因。

第一,避免物理摩擦,互不伤害。该理论认为大树顶部的枝条在外力比如风的作用下会相互缠绕摩擦,从而造成树叶的磨损,相交的位置因为摩擦会逐渐限制生长,导致“相邻的树木互相修剪”。这样的限制让彼此摆脱了竞争和依赖关系,让它们能够平等地享受自由。研究表明,新生长的枝丫在风中彼此触碰会产生磨损、擦伤并脱落,因此无法继续生长,树木为了避免叶片的摩擦损耗,会趋利避害,相互避让,就产生这一奇特现象。

第二,抑制害虫传播,断绝来往。该理论强调树冠的分离是为了避免虫害蔓延扩大,隔离病原的传播,方法非常像我们现在针对新冠病毒的预防措施,聚集时都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树木这种自我防护准则早在千万年前就已经熟练地掌握,是不是感觉植物跟人类社会一样,都是遵守某种规则才能够趋利避害?这个假说的支持者相信,没有了枝丫的相互接触,便可以杜绝病虫害的蔓延传播。比如一些蚁群能够在树冠间造“桥”,从而在几棵树冠间直接自由的活动!因此,树冠间需要更大的间隔以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5)

高黎贡山茂密的杜鹃林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6)

高黎贡山的杜鹃花

第三,努力获取光照,向阳而生。该理论认为因为树木拥有光敏色素,它们能够检测太阳光中的蓝光,避免在阴影处生长,又因为光源的影响,就能够通过接收光线感知与旁边树木的距离,一旦间距过小,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就会不足,就会自觉并且一致地“避开”对方。因为植物们对光的感知力量很强大,为了更好地生长,充足的光照是必须的,所以它们会尽量避免生长在阴影中,而自发的退避,以保证间距。

以上的三种假说各有所长,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生长机制,就不得不提到在演化生物学中的趋同演化。趋同演化指的是两种不具近缘关系的生物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因应需要而发展出相同功能器官的现象。高黎贡山的这些高山杜鹃和附近混生在一起的乔木也许正是在数万年间在同一种或类似的环境中不断演化,从而产生了这种适应性行为,互相开始避让,创造了这种独特的自然现象。

当然树冠羞避现象也有其他学者的研究发现,生物学家艾伦·雷伯图斯(Alan Rebertus)在 Biotropica 上撰文发现,云雾森林中的风林和遮风林之间几乎没有区别。如果磨损是害羞的一个原因,那么它并不是唯一的原因。Rebertus 注意到另一种假设,该假设认为树木的生长尖端使用光照水平来检测另一个树枝何时靠近,并在它们太靠近时停止生长。

另一位生物学家 Miguel Franco 认为,害羞差距是由个体树木对彼此的影响造成的。树木不能移动,因此如果它们附近有邻居,它们将被迫与它们竞争光等资源。根据这个理论,每棵树都会迫使它的邻居进入一种最大化资源收集和最小化有害竞争的模式。无论是出于偶然还是有意为之,冠冕堂皇的行为都是选择有限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一种休战形式。

高山悬崖杜鹃(互谦互让相敬如宾)(17)

杜鹃花开

生态相互作用非常复杂而微妙,因此可能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调查,但对于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树冠羞避这种美丽而神秘的现象,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繁复的相互作用力极其复杂和隐秘,许多植物的智慧让我们叹为观止,大自然不断地向我们展示着她的神奇和魅力,这正是其的深奥隐秘之处,留给我们无数的悬念和震撼。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停下来,慢慢地欣赏她的力与美,像高山杜鹃一样懂得尊重他人,敬畏自然,凡事留有余地,拥有分寸感,学会止步的力量。

森林带给我们两个处世法则,一个是丛林法则,适合一个人年轻时,勇于拼搏,闯荡天下时借鉴,为自己能够成功,力争上游,永不服输,就像森林中的小树与同类经过激烈地厮杀,争夺,终于突破其它树木的枷锁,树冠长到森林顶层,最终出人头地,笑傲群雄。不过要想功成名就,还要学会另一个法则,树冠羞避,即作人的分寸。万物都是有联系的,都是相互制约的,此消彼长,要懂得分寸,过犹不及。否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认识自己优点和缺点,学会共赢,让天下和谐,内心平静,相必这也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

1,《植物猎人》英,托比·马斯格雷夫;英,克里斯·加斯纳。

2,《桉树生长习性》,雅各布(M.R.Jacobs)

3,《光敏色素与光调控》顾雪松,陈章良,朱玉贤4,《大树杜鹃采集记》冯国楣 《生命世界》

5,《乔治·福雷斯特在中国采集的杜鹃花属植物》耿玉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