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鼎压死的秦国国君(举鼎被压死的帝王)

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除了众人熟知的统一六国,创下千秋霸业的秦始皇之外,还有一个稍显“荒唐”的君主——秦武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被鼎压死的秦国国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被鼎压死的秦国国君(举鼎被压死的帝王)

被鼎压死的秦国国君

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除了众人熟知的统一六国,创下千秋霸业的秦始皇之外,还有一个稍显“荒唐”的君主——秦武王。

在现代影视剧中,名为“嬴荡”的秦武王,大多是以一个有勇无谋,不学无术,最终因与人比试,举鼎而亡的昏君形象出现。其实在历史中,秦武王除了举鼎,他还是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君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其中也有秦武王的功劳。

勇武好战,不顾反对攻取宜阳

秦武王名为嬴荡,出生于公元前329年,其父是秦国国君秦惠文王。在秦武王19岁那年,秦惠文王去世,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为秦武王。

秦武王自小便有神力,喜欢和一些勇士们进行力量上的角逐,这也养成了他孔武好斗的性格。在即位后,秦武王向天下招募贤士时,也更加偏爱力大英勇的人。

乌获、任鄙两位将领就是在作战时英勇无比而受到了秦武王的宠爱,后来民间勇士孟贲也向秦武王毛遂自荐,在接受了秦武王的测试后,成为了秦国的大官。

身边有了几员猛将,对于秦武王来说就像是如虎添翼。在登上王位后,他的心中便有了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在战国七雄中,秦国位于版图的最西边,位置偏远,若是要向六国发起进攻,必须经过函谷关,而军事重镇宜阳,成为了秦武王东进的最大障碍。

当时,宜阳属于韩国,与秦国属于竞争关系的韩国必不可能将自己的军事重镇拱手相让。秦国若是无法占领宜阳,军事物资的运输便得不到保障,为了能够东进,秦武王萌生了伐韩夺取宜阳的念头。

伐韩并非易事,路途遥远,劳资伤财不说,秦国可能还要面对魏、赵两国的偷袭,思虑良久,以勇武著称的秦武王还是听取了丞相甘茂的建议,出兵伐韩,夺取宜阳。

这时的秦武王也并非一介武夫,他派甘茂出使与韩国交好的魏国,并向魏国施加政治压力,许诺给予魏国好处,与魏国建立联盟,一起出兵伐韩。获得了魏国的支持后,秦武王不顾其他臣子的反对,全力支持甘茂伐韩。

韩国占据地理优势,粮草充足,秦军攻打了5个月还没有攻下宜阳。秦武王虽有挫败,但继续加兵,又增派了5万军队和大将乌获增援甘茂,最终攻下了宜阳,韩襄王被迫找到秦国议和,让出了军事重镇宜阳。

秦武王攻占宜阳,为日后秦国攻打六国打通了道路,这也是秦国进入中原,成就霸业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秦武王在军事上也有着独到的眼光和一颗勇武之心,若是唯唯诺诺,固守一片城池,或许会将秦国置于被动的地位。

雄心壮志,政治能力卓越

除了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眼光外,秦武王在政治上也有着不小的建树。在秦武王刚即位时,各国对于这位新君的位置都是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秦武王派遣使臣出使韩、魏等国,通过外交活动稳住周边国家。

在上文中讲述的攻打韩国时,秦武王派出了丞相甘茂,既向魏国施加压力,又许诺给予好处,通过一番游说击破了韩魏联盟,将魏国结为了自己的盟友。

在战国七雄中,楚国地理位置最优,实力最强,而其邻国越国也是实力正盛。为了能缓解楚国对秦国的压力,秦武王亲自接见越国使臣,与其私下达成了夹击楚国的密约,以此来牵制楚国的行动。

秦武王的这一系列外交活动,成功缓解了他刚即位时各国施加给他的压力,让秦国能够得到短暂喘息调整的机会,最终一击制胜,拿下宜阳。不得不说,在外交方面,秦武王是个十分优秀的纵横家。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设立左右丞相,两位丞相各司其职,这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三公”官制做了铺垫。同时,秦武王还注重国家经济发展,他修改封疆,更修田律,有效推动了秦国的生产发展。

命运弄人,举鼎而亡

这样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帝王,原本应该在当时那个年代,努力实现问鼎中原的目标,然而,他却在即位的第4年,因为举鼎身亡。

洛阳是周朝的都城,在周朝的繁盛时期,曾收了大禹治水后制造的“九鼎”。这个鼎象征着九州大地,当时野心勃勃的秦武王一直向往能够来到洛阳将此鼎带回秦国,以展示自己在天下的地位。

在来到洛阳后,即使是以奇力著称的孟贲也没能举起这有着千斤重的“龙文赤鼎”。争强好胜的秦武王见此情景,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要举起此鼎。

没想到在举鼎时,秦武王身体承受不住大鼎的重量,两眼出血,胫骨断裂,在当天晚上就气绝身亡。因为没有子嗣,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稷继承了他的王位,即秦昭襄王,关于秦武王的传奇,到此也就画上了句号。

如今,人们提起秦武王时,都因其举鼎而亡的故事把他当作历史上的一个笑谈。然而,历史是复杂的,秦武王的人物形象也是多面的。他虽孔武好戏,但他心中也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在军事上,他攻打宜阳,为日后秦始皇征讨六国开辟了军事道路;在政治上,他连横魏秦,联越制楚,设立丞相;在经济上,他更修田律,促进秦国经济发展。

只可惜秦武王的英勇孔武,是他在战争中取胜的利器,最终也将他推向死亡。若是没有因为一时的胜负心让他去与人比赛举鼎,或许他的生命不会只定格在23岁,人们也不会因为他荒唐的死法而记住他。

历史中的秦武王,不仅仅会举鼎,他还是一位雄才伟略之人。虽然只在位短短4年,但他留下的功绩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举鼎而亡,秦武王应当有更加辉煌荣耀的一生。

命运弄人,年轻的秦武王还未来得及建功立业,便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缕幽魂,其谥号“武烈王”,一个“武”字,就这样草草概括了他短暂的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