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

有部美国战争片,叫做《隧道之鼠》,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越南战争(1959-1975)。

整个电影时长不短,但却并没有什么特别宏大的场面,总结起来就是:美军“坑道鼠”队员钻地道——被伏击,队友惨死——继续钻地道——再次被伏击,队友惨死——空中支援开始轰炸,剩余队友各自“领盒饭”,“坑道鼠”团灭。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

《隧道之鼠》开头,去执行任务的小队——这哥几个,到了片尾最终“团灭”

电影中,大部分镜头都是美国士兵们小声骂骂咧咧地在黑暗中爬行,突然间中枪或者掉入陷阱,被陷阱中的密密麻麻的锋利竹签活活插死,以及老鼠们欢快地啃食着大兵们血肉模糊的尸体....最后一段,一个大兵为了在狭小的隧道中求生,不得不用匕首来肢解掉身边的遗体,以腾出空间往前爬行....

可惜,再怎么拼命努力,都没能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成功活下来。

“坑道鼠”费大劲呼叫来的空中支援,竟然没考虑下面是否还有自己人,直接搞了个不分敌我的地毯式轰炸。

结果,唯一从地道里爬出来的黑人大兵,被淹没在了燃烧的雨林之中。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2)

地道遭重磅轰炸后,部分地段开始塌陷,那个通过肢解尸体差不多快爬到出口的新兵也没了活路,他不得不与狭路相逢的越南女游击队员一起疯狂挖土。

但最终,两人都筋疲力竭,靠在一起绝望地缺氧而亡(下图)。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3)

整部片子贯穿着压抑、窒息、绝望、恐惧,但却又异常真实——战场上,死亡就是会在不经意中发生,你永远无法料到你什么时候,将以什么形式死去。

而真正的越南战争,亦是如此。

这个大兵钢盔上也写着答案——“战争就是地狱。”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4)

1965年6月18日,越南南部的保荣市机场,美联社摄影记者法阿斯随机拍摄了第173空降旅大队士兵拉里·韦恩·查芬


越南战争,对于多数基层美军官兵来说,这就是一场残酷血腥却又不知所云的战争,再加上国内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通常负能量爆棚。

很多时候,大兵们会嘲讽道——上帝那边收到了太多的美国小个子,他以为现在的美国人都不发育了。

而这些“小个子”,指的就是当时美军专门对付越南地道战的“坑道鼠”部队。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5)

手电、消手枪,短小灵活的身材,是“坑道鼠”部队的经典形象

在那段岁月中,遮天蔽日的热带丛林成了游击队活动的最为巧妙的掩护,很多情形下,美军的先进武器根本施展不开,空袭效果也被明显削弱。

在那些不断遭遇着各种花样伏击的美国大兵心里,茂密的热带雨林成了死亡的象征——越南的树会说话,越南的森林是地狱....越南森林里的地道,能吃人。

论正面综合作战能力,越共军队是没办法跟美军军队相提并论的,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因此,越军只能用非常规战术与美军周旋,他们利用本土优势,借鉴了抗战时期的中国华北抗日游击队的“地道战”战术,大挖地道,依托无影无踪的地下堡垒,与优势敌人巧妙作战。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6)

越南地道示意图

实际上,早在1950年代,抗击卷土重来的法国殖民者时,越南军民就已经实践过东南亚特色的地道战了。

到了1960年代,面对更加强大的美国人,越南军民开始扩展拓建之前的抗法地道,神不知鬼不觉地弄出来了一套完备的地下要塞群。

这些地下要塞四通八达,游击队可以从隐秘的地面堡垒打击美军,也能完全隐蔽于地下,伏击闯入的美军。除了作战体系,要塞里还包括医院、兵站、弹药物资仓库、指挥所等设施 ,可谓别有洞天。

而且,跟保定一带的华北平原相比,越南当地的泥土粘度比较高,更适宜挖地道。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7)

越南人还能用“奠边府炉”,在地道里生火做饭,通过加长烟道,稀释烟气的方式增强隐蔽性。图为该装置示意图

面对越南人的地道战,美军非常发怵。

首先,他们在明处,而对手在暗处,战场对敌人半透明,随时都面临着被伏击的危险。

更要命的是,这个地道抗打击性极强,美军用火攻,他们会拿沙土迅速扑灭;美军用水攻,但这些地道本身连着很多暗沟,能及时把水引流,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很多时候,美军最擅长的呼唤空中火力支援也不好用——如果无法精确掌握地道的结构和坐标位置,再狂暴地轰炸,也很难伤到深处地下的越军。

比如,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战线游击队大本营古芝县,地道长度达190公里以上,最深处距离地表足有15米,即使是B52的重磅炸弹也无法彻底将其摧毁。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8)

《隧道之鼠》中,地道内开会的越南游击队

此外,美军还曾训练过一些凶猛的军犬,他们将攻击性极强的狗放入地道中。但很快,这些美利坚恶犬,就成了越南军民舌尖上的美味....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9)

屡屡受挫后,美军研究出了两种反地道战的战术。

第一,直接用炸药爆破或往地道里灌水、催泪瓦斯使其中人员窒息死亡,或者灌煤气再用火箭筒引爆等;

第二,派人下地道清场。

很明显,方案一太过简单粗暴,而且地下结构非常复杂,很多时候会留下很多“漏网之鱼”。

要想清理干净,以绝后患,最终还是得派人下去,面对面地弄死对手。

于是,美军紧急开办学校,训练了一批反地道战部队。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0)

这样的小洞,平均身材的美国大兵,别说往里钻,在入口处,就会直接卡住了。

这些专业“钻洞”的美军,大多都选自战斗工兵,因为,他们除了要学会习惯在黑暗狭窄的环境中摸索前进,熟练使用匕首、手枪等近战武器外,最关键的,还是能黑暗中熟练地安装爆炸物。

这些美国兵除了手艺娴熟,更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外貌特征——小矮个,身材轻盈灵活,人均身高170cm左右。

他们的番号,就叫做“坑道鼠”部队,其徽标则为一只右手拿枪,左手打着电筒的老鼠。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1)

“坑道鼠”部队队员的基本配置是——徽标上老鼠拿着的消音转轮手枪和红外手电筒。另外还有很一套很专业“地道特战装备”,包括头戴野战电话、匕首、护膝、防毒面具、催泪瓦斯、C4炸药和防弹衣等等。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2)

一名全副武装的坑道战工兵,手中拿的是M1917式9毫米转轮手枪,加装了消音器

虽然配有防弹衣,但很多时候,“坑道鼠”们并不喜欢穿着衣服“出任务”,多会脱光上衣下地道。

当然,他可不是在炫耀肌肉,而是出于“保命”的考虑——因为衣服很容易剐蹭到地道里的铁钩、饵雷,连手枪都要用最轻的,因为,在坑道里,口径大手枪的后坐力会引起短暂的失明和失聪。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3)

光着膀子去执行任务的“坑道鼠”

他们的具体任务流程,大致是——发现地道入口后,首先向地道内泵入空气,然后派1-3名“坑道鼠”腰缠绳子进入地道,用手和膝盖一寸寸慢慢移动,手指在肮脏的泥土里轻轻摸索,以排除竹签坑或隐藏的诡雷,同时用罗盘记录地道走向,进行探路。这个情节,电影《隧道之鼠》里还原的还比较实属。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4)

《隧道之鼠》剧照,实际环境,光线比电影里要昏暗的多

探路期间,他们要时刻紧绷着神经,准备突如其来的伏击——游击队的冷枪、近身肉搏或坠入各种意想不到的陷阱。

比如,越军深知美军士兵进入地道后害怕招来子弹而不敢携带高性能照明设备,于是就巧妙利用地道内幽暗的环境利用武器和危险动物布设了很多陷阱。像电影《隧道之鼠》中,那个布满了锋利竹签的大坑,就是一种很常见的陷阱。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5)

现实中的竹签陷阱

另外,有时候,越军会特意将毒蛇、蜈蚣和蝎子、食肉蚂蚁和吸血蚂蟥,放在入侵者们的必经之路上。

这些热带蛇虫的毒性极强,不少美军士兵被咬后,往往来不及注射血清就痛苦地七窍流血而亡。

如果“坑道鼠”爬出了一段距离,没有被毒蛇虫咬到,也没遭遇不明方向的子弹或者掉进竹枪陷阱,他们就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下装炸弹了。

通常,“坑道鼠”们必须从哪个洞口进去,就从哪个洞口出来,否则,很可能会挨自己人的枪子。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6)

美军从地道口拉出同伴——这位“坑道鼠”还是个黑兄弟(美军打破种族隔离大规模黑白混编部队,就始于越战)

“坑道鼠”一般两人一组,在那种危机四伏充满绝望的环境中,他们总会像兄弟一样互相照应。

然而,面对突然的灾难性伏击,他们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悲剧地惨死,却无法做出应有的抢救,只能默默地继续选择隐藏在暗中。

试想,即便地下没有随时准备发起致命一击的越南人,扎死人不偿命的竹机关,就单说那狭窄的空间,潮湿幽深的地道,剧毒的蛇虫、极度的缺氧环境.....在这样的空间内,爬呀爬呀,好像永远都没有尽头,上不能,下不行,也是很容易让人崩溃的。

“坑道鼠”们下去前,谁也不知道这次下去还能不能活着上来。如果单纯从军人的角度来说,他们确实称得上是非常勇敢的士兵。

老实说,实战中的美军,真的并非全都是大家通常印象中那种养尊处优、贪生怕死的“少爷兵”。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7)

《隧道之鼠》剧照,美军好不容易爬到出口,迎面而来的,却是越南女游击队员的竹枪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8)


当年,“坑道鼠”们一对一的死怼,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不要忘了,对于越南人来说,这是一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人民战争”,虽然美军用尽各种办法来摧毁地道,但越南地道的总规模却在一路上涨,“坑道鼠”们最终还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那些幸存的“坑道鼠”们,很多都不同程度地落下了一堆身心方面的疾患,难以回归正常生活,甚至都无法从事常规工作来养家糊口。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19)

2019年的华盛顿街头,仍时不时有越战老兵向政府讨要追溯性福利

更悲催的是,一些战争引发的身心伤病,却往往并不被美国政府和军方承认,因而他们也无法得到任何有效治疗——按照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相关条例,申请补偿者,必须得拿出明确的材料来证明自己在服役期间或者退伍一年之内已经发病,并且发病症状要和规定的条款相符,缺一不可。

无处讨说法的,除了“坑道鼠”们,更有大量间接受到化学武器——“橙剂”影响的美国大兵们。

“橙剂”又叫做枯叶剂,属于一种高效除草剂,它含有剧毒物质二恶英,可以破坏DNA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而损害人畜多种器官和系统。在体内蓄积后,会传给后代,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缺陷,属于一级致癌物。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20)

越战中,美军飞机喷洒橙剂——当时接触化武的基层美军官兵,并未被告知橙剂的具体危害

开始接触橙剂的美越双方人员,最初只是感觉自己的皮肤被腐蚀,一到两年后才会逐渐出现震颤和器官衰竭的症状,再往后,一些人会突然患上癌症、白血病,但更多的中毒症状,则体现在了他们的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人的身上。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21)

2011年,越南某福利院的“橙剂”第三代受害者

而申请补偿却又有相关规定——“必须充分证明自己在服役期间或者退伍一年之内已经发病”。

可这个期间,正好属于潜伏期,大兵们很难追溯到有据可依的“发病记录”。

比如,前面提及的那位钢盔上写着——“战争就是地狱”的空降兵,拉里·韦恩·查芬,他只活了39岁,就早早死于了糖尿病和急性白血病引起的并发症。

查芬的死因,就和“橙剂”有关。之前,他也申请过“化学毒剂致残”的补偿,但遭到了无情拒绝。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22)

拉里·韦恩·查芬的正装照


最后再说说越南这边。

战后,越南地道战的总枢纽——古芝地道被授予了钢铁城池的称号。

当地政府还特意选择了一段地道进行了修复,开放参观。

如今的古芝地道遗址,不但属于越南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成为了知名战争旅游胜地,每年的门票及周边相关收益,十分可观。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23)

讲解员在做示范——如何进入一个隐藏中的洞口

尽管如今的地道已经被拓宽并增设了照明设施,但任何进入的观光者,依旧可以感受到当年美国大兵在地道中的无助、不安,和绝望。

其实,如果依照西方人的那套常用的“魔幻思维”,某些在地道中悲惨横死的美国大兵们,灵魂将会永远被困在这样的方寸之地,成为“恶灵”,然后不断出来游荡、刷存在感、搞事情,甚至企图报复等等。

地道战怎么打的(越南2.0版地道战)(24)

当代美国游客来地道“忆苦思甜”

然而,事实却是,古芝地道开放二十多年来,从未流传出过任何所谓的“超自然现象”;除了一两部小众题材的电影,曾经的“坑道鼠”们,真的已经被湮没在了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连个小浪花,都很难再激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