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

一千零一宿

云栖.陌舍

碧蓝的天、绵绵白云

白墙灰瓦、繁茂的绿植

青浅石板、潺潺流水

桨声灯影里

评弹声声入耳

时不时附和两句

嗓音竟也跟着软糯起来

……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

△平江路街景

摄影师、设计师(花花是室内设计师)通常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热忱,将自己的才情全心全意倾注到自己的作品中。

但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们都习惯了按甲方需求完成标准化的作品。而这种在条条框框里完成的作品,离他们想要的渐行渐远。

花花看出了飞哥的心思,嗔着对他说“你喜欢苏州吗?不如我们就在苏州开一家民宿吧!”两个人盯着平静的水面,比肩的坐着,静静地感受时光流逝。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3)

老式的江南水乡临水而建,屋舍倒映水中,穿着朴素的老人撑着木船的浆在水里一划,水波漾动,倒映水中的屋舍和树的影子便层层碎裂开。他们听着这些临街的絮絮叨叨,感觉生活好像突然脱离了疲惫奔劳的模样,又变回温暖琐碎的日常。

△江南水乡

说不如行动,回杭州后不久,他就和妻子就把工作室委托给朋友打理,然后一股脑儿扎到苏州,开始调研考察。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4)

作为“老苏州、慢生活”的典范,平江路年接待游客量达到了1000万人次,是来苏州必逛的景点之一。而它不同于其他商业化、形式化的古街,它的沧桑是真实的,斑驳的粉墙、落了漆的门窗、古老的青石板路……岁月的痕迹早就落在这一砖一木上。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5)

同时,它又透着老苏州的市井气,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味道,只有走在幽深的巷子里听着绵软的苏州话,穿布鞋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才能感受得到的。

清晨沿街无目地漫游10—20分钟,顺便路过苏州博物馆、拙政园、藕园、山塘街一路边看边吃,走走停停和着苏州特有氛围细细赏味点滴情趣。

整整半年飞哥夫妻俩除了工作,就是刷街找房子。终于,2017年6月在朋友的引荐下,他认识了现在的房东许逊先生。宅子本身是一座约有50个年头民俗博物馆,许逊先生正是这里的馆长。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6)

馆内是许逊先生大半辈子的收藏,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做工精致的老门窗、苏式红木老家具、经典苏绣、江南家用小工具)每件“宝贝”都有一段令人心动故事,先生讲故事的时候眼中闪着光芒,满眼的不舍。

在跟先生聊天的过程中,飞哥对苏州的历史及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觉得每一间民宿不应该是传统的旅馆,它应该是当地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的最好体现,也是游客们最能全程感受风景氛围的落脚点。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7)

可以让每一个来访者在短暂的旅行中通过感受当地最纯朴民情,也成为这段旅行中值得玩味瞬间。左思右想后他决定将这些老物件融入到民宿中,同时也会接下许先生的担子。为这些老物件找到更合适的“安身之处”,为每一个来访的客人讲述物件背后的老苏州。也正是这份用心、这份诚心打动了许先生,让他可以放心将50年的老屋交给飞哥打理。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8)

△平江路上的老房子

宅子处于平江路北段的284号,是平江路上少有的三层建筑,三道前廊三道圆门,还没进屋就能感受到它苏州气息。都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门牌上的字也是一个店的门面(许先生亲提),向里走进去其走廊、拱门、石狮也都颇有古风。

一楼有两个天井小院,院子里是一颗百年广玉兰,二楼有一个露台和阳光房。飞哥看着这栋老建筑感受着它的气息,体会着这条街的生活情调,想着孙逊先生的故事,不由的想到一个点子!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9)

△苏州园林

游客们对于苏州的印象停留在传统的苏州园林上,园林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当地不可复制的地域特色。后来,贝聿铭设计了苏州博物馆,以简约方式表达苏式韵味的建筑,也大获赞誉。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0)

△苏州博物馆

那为什么不能把苏州园林、苏州博物馆的调调用在民宿中呢?这样既在调性上与平江路的风土人情完美结合,又具有江南人文属性,功能上也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基本需求!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苏州博物馆

想着想着他不禁嘴角上扬,眼前浮现出民宿呈现出来的样子,心里盼望着眼前的老屋字能重现芳华。

原有建筑比较阴暗,一楼潮湿严重。房间布局错落也非常不合理,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只能全部拆除,重新进行空间规划。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1)

△专门从杭州请来的民宿设计的团队

除了,对内部空间重新规划外,还要根据老街的整体规划,与邻里间的区域分割做协调。老城区配套设施薄弱,因此,如何在改造中让普通住房变的舒适、好用就变成了另一个难点。单单就卫生间这个部分的设计,整个团队就推敲了2个多月。

在施工阶段,他们一次又次地跑到邻居家里交流、探讨、磨合。来保证建筑的改造过程中既不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也能保证整体设计不受太大的影响。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2)

△改造后的窗外一角——光像是从天上洒下来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花花把握空间布局。而飞哥则是在整体建筑的光影运用上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希望光线和不论何时、何地、何种角度照进屋内都可以保证每个屋子每天吸收4—6小时的光照。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3)

△住客随手拍

为这设计师一次次在细节上修改(窗的大小、位置、朝向甚至窗帘的材质)都一一试验过,最终可以做到,手机随手拍,景色美图便可轻松收入囊中。

云栖陌舍,投入了团队全部的心血。有人觉得民宿只要有“情怀”就够了,但飞哥觉得情话和功能并重才能根本上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才是更值得追求的事。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4)

当古典苏式与新苏式风格相结合,融入现代极简风格。身居其中,简约而内敛,在静止的空间中传递出动态的美。稳稳的坐下煮茶,看着水汽升腾、漫散,也感受着内心的平静。

软装上加入中式复古元素,细节布置上搭配了孙老的收藏和一些淘回来的老物件。让苏式的韵味更显浓郁,真正做到一步一景,一景移情,情寓景中。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5)

△前台和前院三楼

前台区域利用镜子,让空间和心境更为开阔。不同样式的窗,在分割上增加了整体空间的节奏感。

隔栅增加了神秘气息,也让整体氛围的流动感更强,身在其中通透、自然,屋内、屋外的景色中相互映衬达到和谐统一。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6)

木地板 、楼梯踏步都是飞哥自己从旧物市场淘的50年老榆木老门板手工再次加工而来,更显古朴与亲切。

主通道保留了原建筑的园林特色,青石板的地面,圆形的拱门等等,黑白的静结合墙面水波造型的灵动,由光的节奏好像是乐谱上的音符,将整个环境串联起来诉说空灵的意境。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7)

△前厅过道

原木、石头、绿植等元素,给整个空间以灵动感,也在材质上赋予空间层次性。两边的墙面留白可以做一些艺术品展示。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8)

△三楼过道

简单的黑色线条,在室内划分了墙面和顶,曲、直线的错落感也让整个空间流动起来。

灰色的地面象征着灰色的平江街道,通道延续了突出意境的概念,把苏式的建筑感延伸至室内。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19)

△云栖陌舍内简单的装饰

恰当的留白,会让画面中产生无限的寓意。简单的笔墨也能感受到姑苏古城的苏式韵味。

三层小楼被改造成9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风格、大小都不尽相同。飞哥也为他们取了名字,赋予它们独特的含义。如“景天”、“玉竹”、“苏木”、“空青”、“半夏”、“昆布”、“白芨“等(名字几乎都取自于中草药),颇有旅行、隐居是日常生活中的良药意味。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0)

△三楼大床房

三楼的庭院房,通过铜、木材、水磨石等材质,具有现代感的元素丰富整个空间。颜色上统一采用低纯度的色彩(增加了房间的舒适度),从窗帘的驼色到墨灰,无不体现中式+苏式文化。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1)

△房间内的软装配色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2)

△三楼大床房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3)

△三楼双床房

二楼与三楼的房间,更显苏式主题。茶室也融入卧室中,品茶、看景、聊天,恣意随性在方圆之间(圆形的茶具架子)别有天地。

两个小院子,颇具曲径通幽的意味,也是四季晒太阳的最好去处。二楼有露台,阳光房。大隐隐于市,小隐于陌舍。情景相依,也只有身处此地才有这种独特的体验吧!

大厅连接两个内院,户外楼梯直接抵达二楼餐区,一楼的院落清净禅意,落脚便静心。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4)

△二楼阳光餐厅和露台

二楼的餐厅更多地加入了户外元素,色调也相对偏暖,全落地玻璃让阳光恣意地洒进来。在阳光房喝杯下午茶,拿上一本书和三两老友说说笑笑,也别有一番风味。

视觉尽头的古玉兰树是通道的点睛之处,一缕青色点缀了这间水墨陌舍,它也见证着一条街的历史,见证着云栖陌舍的成长~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5)

△改造后院内的玉兰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6)

刚看到这个名字,小千的理解是,栖息于云上☁️,等陌生人到来的房屋。而飞哥和花花姐待客的小心思,在名字里更在民宿装饰的细节中。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7)

△客房内智能客控系统

房间内标配智能客控系统,微信一键控制灯光,空调,电视等电器,并且采用空气能热水供应系统,住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最“温暖”的呵护。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8)

随屋附赠的当季花材,空调上的“残荷败柳”,无不体现主人的精心与体贴。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29)

△一步、一景、一情都在看似简约的装饰中

从室外到室内,

从街景到景点。

从一幢建筑到一间房屋,

从一座园林到一段文化。

对生活的极致追求或许就体现在,

一件物品、一个行为、一句话、一个眼神。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30)

(古典苏式+新苏式风格+现代极简风格)民宿,

飞哥的团队将一切不可能慢慢实现。

也将遥不可及的理想从云上摘下来,

隐于市间。

一面看尽世间繁华,一面享受内心的宁静。

古建春夏秋冬摄影 80后摄影师90天改爆民俗博物馆(31)

△室内的茶具也是民宿中的一大特色

民宿不只是一个住的地方,

更是我们心灵栖息的理想之地。

住在水边,住在园林里,栖息在云上。

没有什么不可能,

透过光影,漫步时光,与你相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