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

两个邻居在楼道里讨论一个妈妈,说这个妈妈很有意思。

现在天气热,只能一早一晚带孩子出去玩。家里温度很高,需要开空调降温,他们家不舍得开空调,就带孩子在电梯里玩,因为电梯里有空调,很凉快。有邻居上电梯的时候,经常碰到这位妈妈和孩子。如果电梯是空的,上下电梯就很快,他们一直在里面上上下下的,总会耽误一些时间。

他们在电梯里玩够了,就带着孩子随便去一个邻居家玩,邻居家里开了空调,也很舒服,这样也能给家里省下空调费。

有一次,去到一个邻居家,邻居正好包水饺,孩子想吃,这位妈妈就等着邻居包好水饺、煮熟水饺,两个人都吃得很饱。走的时候,看到还剩下一盘水饺,就说“我带着这盘回家吧,晚上也不用做饭了!”

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1)

同时,看上了邻居家的蒜、冬瓜这些菜,直接说“你家这么多,干脆给我点吧,我也不用去买菜了!”邻居不好说什么,既然人家提出要求了,也不好意思驳面子,就给他们拿了一些。

虽然东西送出去了,邻居心里可是一肚子不满意,认为这个妈妈太会占便宜了,虽说节俭是传统美德,但是这种“节俭”却是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让人心生不满。

这个妈妈的内心可能是沾沾自喜的,吃饱喝足还有捎带,可是为自家省钱了,但是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却是不可磨灭的。现实中类似这种贪便宜的人不少,有的看小区里分发东西,就和家人说好,不管大人孩子,一个一个去领,本来一个家庭只领一份,他们就能领到人手一份,真是赚足了便宜。

很心疼参与这些事的孩子,他们小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这种“节俭”的种子。

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2)

金斯贝瑞说: “家长是子女第一个老师, 因此他们对子女的一生有着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站在价值观提供、 态度形成和资讯给予的第一线上。”

父母的这种节俭,其实就是贪小便宜,会毁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拉低孩子的未来人生!

父母的这种“节俭”,会毁掉孩子的格局和未来

1、让孩子学会了弄虚作假

一次去海洋馆参观,几个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门票大约是一人120元,超过1米5都要全票。工作人员为了确定孩子的身高,就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地上去测量。

几个妈妈直接告诉孩子“你上去量的时候,要弯弯膝盖,别超过那个线!”有些孩子就照做了,妈妈脸上就露出胜利的微笑,还竖起大拇指给孩子点赞。

有的孩子就不照办,站得直直的,就差没踮起脚尖了,生怕被别人说矮。妈妈见了就数落他一顿“让你逞能的时候不逞能,让你省钱的时候不省钱,看,又要多花120,能买一个很好的玩具呢!”孩子被训,这一路玩的都不开心。

妈妈们纷纷夸奖省了120元的孩子聪明会办事,顺带贬低没省钱的孩子太老实,都上升到了性格问题,孩子之间不觉也有了比较。

妈妈们不知不觉让孩子从小学会了弄虚作假,怎么可能还有更大的格局,他的眼界就盯在那点蝇头小利上,无法自拔。上学的时候可能学会了作业偷懒、考试作弊,工作后可能会偷奸耍滑、徇私舞弊。

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3)

2、贪小便宜吃大亏

有一爸爸带孩子去吃自助餐,很多水果、面包、披萨、蛋糕、冰淇淋都是免费的,可以随便吃。大人孩子认为了吃多了划算,敞开肚子猛吃。结果孩子又吐又泻,花了几十块钱打针,还有几天没去上学,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经常有吃自助餐导致吃坏肚子的。还有的去超市无所顾忌地吃很多免费的东西,导致腹泻腹痛。看似是赚了便宜,其实伤害了身体,是吃了大亏。

去吃自助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们要多浪费有多浪费,就几个人会取满满一桌子东西,没等吃完再拿新的,最后走的时候桌子上剩一堆,全部浪费了。

对食客来说,这一顿吃完、下一顿也省了,自己是做到了节俭。但是却给餐厅造成了浪费,只要是拿过的食物都得进垃圾桶。从大一点来说,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大量的垃圾给环境治理造成不小的负担。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孩子的格局停留在“我”上,而缺乏公德之心。

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4)

3、只进不出没朋友

像前面提到的这位妈妈,了解她的邻居不想搭理她,也不敢招惹她的孩子,生怕说一句“到我家玩吧!”会被孩子沾上甩不掉。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

大学有个同学,特别爱占别人便宜。去吃食堂,从来不带校园卡,去洗澡也要借卡,物质上只进不出。

寝室四个人,共用一台饮水机,轮流买水喝,轮到她买水,她就不愿意让别人喝。别人买水,她不单喝得最多,还会直接放热水来刷牙洗脸。轮到她打扫卫生,她就借口有事不干,别人替她干,装作没看见。

这样明显贪小便宜的行为,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别人反感,都不敢和她套近乎,因为走的越近,吃亏越多,交不到好朋友也是自然的事了。出门在外靠朋友,朋友这个资源可比赚的那些小便宜值钱多了。

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5)

4、方便了自己,影响了信誉

一个童装店的店主吐槽说:有一个妈妈每次给孩子网购衣服,都买好几个号,试穿后把不合适的退回。有的衣服上还粘了孩子的口水或者鼻屎,不能恢复原样,影响二次销售。本来一件衣服不包邮,结果买几件就包邮,又被退回几件,包邮的费用也追不回了。这样一来一回,店主就遭到了不小的损失。最后店主就怒了,直接把她列入黑名单,不再卖给她衣服。

这种做法让孩子学到手,以后也自然会复制这种做法,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基础上的节俭不是真正的节俭。社会信誉将会受到不良影响,以后做其他事情也会受到牵连,可能被人认为是不道德的人。

一个女孩,买了18件衣服,五一小长假过后要求全部退货。后来卖家想多了解一下退货原因,加了女孩的微信,赫然发现女孩去西藏旅游,一直穿这些新来的衣服拍照,一气之下就把这个女孩的信息曝光了,招来众人的批评。有一个评价很经典“精致了朋友圈,糟蹋了善良心”。

一旦走上这一步,将面临着被人肉的风险,平静的生活也会被打破,想证明自己都会走得很艰难。

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6)

怎样培养孩子真正的节俭

首先,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模仿,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到别人家里去不要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当孩子有物权意识的时候,告诉孩子东西有自己的和别人的之分,不要把别人的东西也当作是“我”的。

去超市购物的时候,看到一些散装的食物,孩子可能想吃,要跟孩子讲清楚,超市里的东西要付钱买了才能吃,不付钱不能吃。认为确实有必要,买上一点,带孩子去结账,在超市外面吃。

去吃自助餐的时候,吃多少拿多少,吃完再拿,不要拿上一大堆吃不了浪费,这也是一种公德心的体现。

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不要教孩子弄虚作假,一是一,二是二,不管多少钱的事,都要培养孩子诚实做人的品质。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和别人之间的相处,都是相互的,有来有往,不能对自己大方、对别人吝啬。

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7)

其次,从小事做起,体验节俭光荣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每天经历的事大都是普通小事,要从小事中学会节俭。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情:

如果到普通餐厅就餐,吃剩的饭菜要主动打包,用实际的行动告诉孩子节俭是美德。

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出门的时候注意关灯,不要出现“无人灯”,要节约每一度点。

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开的小一点,用完后注意关紧,不要浪费一滴水。

用过的作业本可以用来打草稿,不随便丢,节约每一张纸,可以少砍伐很多树木。

清朝朱柏庐曾在《夫子治家格言》中这样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让他受益终生。

不要让节俭教育成为孩子的眼界(你的这种节俭)(8)

最后,适度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有需求时,我们要进行适度满足,得到满足后,孩子就会用正常的手段获取自己的东西,而不是通过贪图小便宜的方式获得。但是对孩子的需求不是有求必应,要让孩子知道界限在哪里。超出经济能力的东西不能随便给、属于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损害别人利益的东西不能随便要。

最终的目的是不要造成无谓的浪费,也不要让孩子变得自卑、小气。只要父母把握好这个度,该满足的满足,不刻意去和别人攀比,孩子就会变成阳光大气的人。

《孩子:挑战》中说,我们没有必要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特别是孩子提出不恰当的要求时,我们要说“不”。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认为金钱的来源没有限制,容易让孩子发展出不健康的物质观。我们善于对孩子说“不”,以后当生活中没有人讨好他时,他就不会受到严重的挫折。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要想孩子有大格局、宽眼界,就从自律开始,让孩子有丰美的人生。

如果您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再走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哦!感谢支持!

点击加入婴幼儿养育指南圈,第一时间获取科学育儿知识: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