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允许发掘帝王陵(帝王陵究竟有什么奥妙)

墓从莫,意味太阳下山。也就是说比喻死者下葬如太阳落山一样,就此隐没。近年来,大家对盗墓类型的作品非常着迷,市面上有很多这样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些代表大量随葬品的陵墓最早是平的。古人认为正常死亡的人,墓地是平的;只有冤屈的死者,才会隆起土包。

比如周武王灭商后,下令加高比干的墓地,表示比干死得冤屈。

那么为什么帝王陵寝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呢?

一、陵墓的由来

周代以前,尤其是原始社会是没有陵寝一说的。死者葬入地下后用土盖平,没有封土没有树木,这是最早意义上的坟墓。

有人会问:如果这样操作,那么如何祭祀先人呢?

为什么不允许发掘帝王陵(帝王陵究竟有什么奥妙)(1)

那个时候专门建有祭祀死者用的地面建筑,大家统一到固定地点进行祭祀。很多人不理解原始社会为何特别重视祭祀,因为祭祀不仅包括人与天的对话,还有今人对古人的缅怀。

周代之后,随着“周礼”的逐渐推广,为了显示身份地位的不同,坟墓上方开始出现封土。封土按照规定有薄厚之分,爵位、身份地位越高的死者,封土越厚。

厚的封土可以“大者如山丘”,比如赵武灵王的赵丘,燕昭王的燕丘等,因而当时一些国君的墓也叫做墓丘。随着“攀比”心理的增加,封土越来越厚,“山丘”已经不能形容,因为有的封土已经规模如同“山陵”一样,“陵墓”一词开始出现。

后来陵墓的设施越来越齐备,不仅陵前有供死者起居的寝殿,还有供后人祭祀用的祭殿……整体建筑群合起来便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陵寝。

二、再说封土

早期的帝王陵也叫做方上,就是把封土垒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不过顶部是平的,呈覆斗形。汉武帝的茂陵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虽然看似形状与埃及的金字塔近似,但陵墓顶部没有尖。

从唐代开始,皇家陵寝不再覆盖封土,而是以山为陵,看上去颇为宏伟壮观。这种设计思路起源于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

为什么不允许发掘帝王陵(帝王陵究竟有什么奥妙)(2)

她临死之前,感慨修筑皇帝陵寝费时费力,对国家造成极大的浪费。于是反复叮嘱自己要薄葬,不另起封土。可这位皇后娘娘忽略了一个关键点:运土比开山挖石头省事多了。

唐太宗决定遵从贤妻的遗愿,下令不起封土开山为陵。这样“弄巧成拙”,工程反而更为浩大。据说李世民昭陵的地宫深达230米。

唐太宗的儿子一看,以山为陵可比原地起坟气派多了。于是与自己的老婆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建造规模更为宏大。

对于乾陵,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了。虽然后人没有见到墓中的实际模样,但一千多年间,光有组织的大规模公开盗掘就不下十几次。尤其是黄巢动用40万人,挖出几十米壕沟都没找到墓道口。可见乾陵的设计绝非等闲。

明清时期,皇陵改成宝城宝顶形式。就是在地宫的上面建造圆形或长圆形的砖城,然后在城内堆土。上面的封土形成圆顶,并且略略高于城墙。

为什么不允许发掘帝王陵(帝王陵究竟有什么奥妙)(3)

三、陵园

帝王陵是一定要有陵园的,这样庞大的建造规模可以彰显帝王的威严和至尊。

秦始皇对自己死后的归处非常重视,他的陵区如同一座小城,有内外两座城墙,形成“回”字型。外城周长长达6000多米,内外各开了4道城门。陵冢在内城的南半部,祭殿在北半部,闻名中外的兵马俑所处位置是外城东门北侧,应该是守卫陵墓城门的一部分御林军。

如果你认为秦始皇的陵园已经“盖了帽儿”了,那么唐太宗李世民第一个不服。唐太宗的昭陵占地达到30万亩,周长66公里,因为种满了柏树,所以被称为柏城。

园内陵冢四周,再建方城1座。城墙四面开门,意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汉唐时代的陵墓属于“各过各的”,每位皇帝都选择各起陵园、互不相关。宋代开始,皇帝的陵墓开始集中,不过与后世相比还是相对松散。

从明朝十三陵开始,皇帝的陵寝形成陵墓聚集制。明清两朝都选择建设一个大陵园,园内陵墓各成体系。除了集中之外,皇陵也取消了延续千百年的功臣陪葬制度。陵园内只有皇族才有资格下葬。

为什么不允许发掘帝王陵(帝王陵究竟有什么奥妙)(4)

清西陵

值得一提的是清西陵,本来清朝皇帝要统一葬在位于遵化的清东陵,但雍正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借口陵墓漏水,将自己的墓地执意改在现在的易县。

按照当时的祖制,皇帝下葬要父子相陪。但乾隆不喜欢在易县落地,于是将祖制改成“爷孙相伴”。自己跑到了遵化,儿子嘉庆只能葬在易县。

道光作为嘉庆的儿子,按理说应该在东陵。但东陵也是由于陵墓漏水,才改到了清西陵。

四、地宫

地宫又叫玄宫、元宫,是存放棺椁的地方。这里应该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地方,因为根据专家从史书上的推算,历代帝王陵加起来,里面藏有难以估算的宝物。

由此引发了很多传说。比如有一种说法是项羽火烧阿房宫后又掘开了秦始皇陵,墓中的珍宝运了一个多月才运完。后来一个小孩放羊的时候误跑进了秦始皇陵,又将里边付之一炬。

而通过现代先进手段进行测量,秦始皇地宫保存完好并没有被掘开。可见以前的种种说法均系谣传,不过古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可见一斑。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参考资料:《中国的陵墓》、《陵墓建筑艺术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